刑法学#形考任务讲解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8609733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学#形考任务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刑法学#形考任务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刑法学#形考任务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刑法学#形考任务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刑法学#形考任务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刑法学#形考任务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学#形考任务讲解(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判断题:1甲拾得他人的信用卡后,到ATM机上提款2万元,构成信用卡诈骗罪。V2附加刑不能够单独适用,只能附加于主刑适用。x3. 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即本罪),而方法希望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即他罪)的犯罪形态。V4仓库保管员丁在一群盗贼正要把货物往外搬运时,拿起斧头逼着将货物夺回,该情形属于排除犯罪的事由, 不以犯罪处理。 V5. 在共同犯罪中不可能只有从犯而没有主犯V6只要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即使假释考验期满后才发现,也应当撤销假释。V7. 被害人一般都能从犯罪行为人处获得足额的刑事损害赔偿。x8.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x9. 甲某为实施爆炸案,

2、自制了炸药,但又担心被抓获后要终身在监狱中度过,左思又想,放弃了这一计划。上 述情形属于犯罪预备。 x10. 有犯罪必然会受到刑罚处罚。 x11. 丙发现李四掌管大量公款,即和其策划挪用一定款项赌博,李四欣然应允,就“借用”公款 50万元给丙,丙属于单纯使用公款,不构成挪用公款罪共犯。 x12. 甲在他人的诱骗下参与了绑架,对其应以胁从犯论处。 x13. 甲从行驶的火车上趁人不备将他人的一箱货物抛下,价值 1万元。尔后甲返回抛货地点寻找,没有找到。 对甲的行为应定性为盗窃罪既遂V14. 钱、赵二人共谋去某商场行窃,赵某留在商场外观望,钱某撬门进入,窃取了价值数万元的物品。钱某认 为,放把火可以

3、破坏现场。于是,在离开前用打火机点燃了商场内的服装。后钱某把放火一事告诉了赵某。二 人都应构成盗窃罪、放火罪。 x15. 家住A县的甲被判处管制,在其远在B县的亲属死亡时,甲也可以自己决定是否去参加葬礼。x1. 对于利用暴力、胁迫等手段,故意逼迫他人自杀的,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V2. 根据犯罪行为的事实、情节应当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因被判刑人有法定情节经依法从轻、减轻处罚后判 处有期徒刑的,应当认定为重大立功。 V3. 死缓制度是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 2 年之后再 执行的制度。 V4. 对犯罪时不满 18周岁的人,不能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4、但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x5. 甲在绑架李某并向李某家属勒索财物的过程中,杀害李某。对甲的行为应定故意杀人罪。 x6. 死刑缓期执行的判决,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V7. 乙因绑架罪被判处 11 年有期徒刑,对乙不得适用减刑。 x8. 判处犯罪分子无期徒刑就意味着犯罪分子必定要终身服刑。 x9. 贪污罪的犯罪客体是国家公务人员的公务行为的廉洁性和公共财物的所有权。 V10.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行为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x11. 聚众犯罪都属于共同犯罪。 x12. 甲欲杀害其仇人张三,某日8时对其所喝牛奶下毒, 1小时后毒性必定发作,张三一定会死。但张三服毒 后坐飞

5、机去外地出差, 8时 45分飞机故障坠毁,张三死亡。死亡结果的发生和甲的杀害行为之间,没有因果 关系,甲不构成犯罪。 x13. 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法也属于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 x14. 于某流氓成性,一天深夜越墙闯入年轻妇女赵某家,意欲强奸赵某遭受拒绝,于某便拔刀威胁。这时赵某计上心来,口头表示同意并往床上退,于某以为得逞,放松警惕,积极逼近赵某。赵某便从身后的床上操起一 把大剪刀朝于某腹部猛捅数次,致其死亡。赵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V15. 甲某和乙某的自行车相撞,甲某怒,猛击乙某胳膊一拳,乙某骂了甲几句,甲某道: “你找死!”又向乙某 脸部太阳穴等处猛击数拳,见乙某突然昏倒在地,

6、甲某又送其往医院治疗,最后乙某抢救无效死亡。此种情形 属于犯罪中止。XI. 仓库保管员丁在一群盗贼正要把货物往外搬运时,拿起斧头逼着将货物夺回,该情形属于排除犯罪的事由, 不以犯罪处理V2在脱逃罪中没有行为对象。V3. 对单位犯罪的处罚,我国刑法规定的是双罚制。 X4. 在没有产生任何危害结果的情况下,也可能构成犯罪。 V5. 许某将一辆车开到甲家,说是偷来的车暂时在甲的院子里存放几日。甲在许某离开之后就联系买主将车卖掉 了。许某后来向甲索要时,甲拒不交出,甲构成侵占罪。 X6. 某妇女乙为饿死自己刚出生的婴儿,而故意连续两天不给自己的孩子喂奶。该婴儿啼哭不止,邻居李某见此 情景,将乙打翻在地

7、,致其死亡,李某的行为属于行使无限防卫权,不负刑事责任。 X7. 正当防卫的前提是必须要有对方的犯罪行为存在。 X8. 齐某想出国,无奈手中缺钱,某日趁自己做生意的朋友吕某之子小东放学之机,骗其到自己事先租用的一所 房子内,电话要挟吕某用 20万换孩子。吕某报警,齐某发现后将小东杀死。对齐某的行为应当以敲诈勒索罪 和故意杀人罪并罚。 X9. 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V10.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假释,按照先并后减的方法实行数罪并罚。 XII. 甲以杀人的故意对乙实施暴力,造成乙休克后,甲以为乙已经死亡,为了隐匿罪迹,将乙藏在附近的水沟

8、里,离开现场。后经鉴定,乙是溺水死亡。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V12. 甲犯贪污罪,宣判当日是其 75周岁生日,也可以根据其犯罪情节对其适用死刑。 V13. 乙为发展公司业务而正常申请贷款 100万元。取得贷款不久,公司业务停滞,乙便将该贷款中的90万元用 于贩卖毒品,乙构成贷款诈骗罪和贩卖毒品罪,应当数罪并罚。 X14. 危害结果未必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客观必备要件。 V15. 钱、赵二人共谋去某商场行窃,赵某留在商场外观望,钱某撬门进入,窃取了价值数万元的物品。钱某认 为,放把火可以破坏现场。于是,在离开前用打火机点燃了商场内的服装。后钱某把放火一事告诉了赵某。二 人都应构成盗窃罪、放火罪。

9、 X1. 危害结果未必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客观必备要件V2. 乙某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带离现场后遗弃的,构成遗弃罪。 X3. 我国刑法规定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5年。 V4. 监狱管理人员甲指使犯人乙殴打犯人丙。在该案中甲属于教唆犯。 X5. 被害人一般都能从犯罪行为人处获得足额的刑事损害赔偿。 X6. 甲与乙因宅基地边界问题发生纠纷,引起殴斗。在殴斗过程中,甲拿刀朝乙肚子上猛刺一刀后逃走,致乙死 亡。甲对乙的死亡在主观上属于直接故意。 X7. 中国公民谭某去美国留学,在美国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按照我国刑法应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该案可以适

10、用我国刑法。 V8. 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X9. 在我国,公安机关也可以行使部分刑罚权。 V10. 乙欠甲人民币 30 万元,屡催不还。甲遂纠集丙、丁二人前往乙家中将乙骗到自己开来的车上,挟持乙至邻 省一朋友家中拘禁数日。本案中,对甲应定非法拘禁罪。 V11.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个月。 X12. 敲诈勒索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强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V13. 甲求乙挪用 30 万元公款给其买房,不料甲将30 万元资助恐怖组织,乙仅负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罪责。 V14. 甲骑车不慎撞着行人乙,乙上

11、前对甲拳打脚踢,致甲鼻口流血,然后扬长而去。甲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V15.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 X单选题:6. 管制的期限为 3 个月以上 2 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 )年。 3 V17. 李某持猎枪打猎,忽听远处草丛中的响动,以为是猎物,准备开枪,同去的张某提醒他,这里经常有人来 但李某不予理会,开枪后,不幸将一割草农民打死。李某的行为是( )。 过失致人死亡罪 V 间接故意杀人罪 意外事件 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18. 甲某蓄意盗窃,但打开银行保险柜,发现空无分文后离开。甲的行为属于( )。 对象不能犯未遂 V19. 刑罚适用的主体只能是( )。 法院 V20. 甲

12、乙二人绑架丙某,丙某家人交付 50 万元赎金。甲某为灭口执意要杀掉丙某,乙某认为丙某家人已交赎金, 杀之不义,坚决反对。遂在甲某动手杀丙时,乙与丙某联手将甲某杀死。乙丙杀死甲的行为性质属于( )。 正当防卫 V21. 甲在运送一批妇女偷渡到美国的途中,想与妇女乙发生性关系,遭乙拒绝后将乙强奸。甲的行为应定何罪? () 运送他人偷越国境罪与强奸罪数罪并罚 V22. 甲违章驾驶将一行人撞伤。为逃避责任,甲将被撞的行人拖到自己驾驶的车上,带至无人之处丢下,致使 该行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对于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 故意杀人罪 V23. 王某叫李某去偷摩托车,并代为销售,李某偷了一辆八成新的摩托车给

13、王某,王某卖得赃款4000 元。王某 的行为属于( )。 构成盗窃罪 V24. 王某因与张某发生纠纷,心中忿忿不平,遂在他人面前扬言:“以后一定要杀掉张某!”王某的扬言属于( )。 犯意表示 V25.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然放任这一结果的发生,因而构成的犯罪,属于( )。间接故意犯罪 V26. 免除处罚是指( )。 作有罪宣告,由于犯罪情节轻微而免除其刑罚处罚 V27. 甲持刀追杀乙,乙的朋友丙路过,用气枪打伤了甲,丙的行为是( )。 正当防卫V28. 下列可行使特殊防卫权的情形是( )。 正在进行暴力绑架 V29. 对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内容的完整表述是( )。 刑罚应

14、与犯罪行为相适应,又要与犯罪人个人情况相适应 V30. 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 )。 作为和不作为 V31. 王某 14 周岁生日那天在逛街途中看到一人手拿提包经过,突生歹意,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将持包人刺伤 并把包抢走,包内有现金 1 万余元。则王某的行为( )。 不构成犯罪 V32. 甲与乙有仇,某日,趁乙家无人时,放火点燃乙家房屋,火烧起来后,甲又后悔,奋力扑救,但因火势过 猛,乙家房屋被烧毁。甲的行为是( )。 犯罪既遂 V33. 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在二年期满后减为 15 年以上 2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条件是( )。 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V34. 甲男意欲强奸乙女,先将乙女禁

15、闭于室内十数日,待乙女无力反抗时对其实施奸淫。甲男的行为属于( ) 牵连犯 V35.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故意犯罪( )。 应当负刑事责任 V16. 甲因犯罪而被公安机关通缉,但本人并不知道正受到通缉。一日,便衣警察李某认出甲,立即上前抓捕。 甲以为遇到歹徒,奋起反抗,致使李某重伤。甲的行为属于( )。 正当防卫 V17. 我国刑法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 )。 犯罪预备 V18. 下列有关剥夺政治权利的说法,错误的是( )。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有权参加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V19. 王某因与张某发生纠纷,心中忿忿不平,遂在他人面前扬言:“以后一定要杀掉张某!”王某的扬言属于( )。犯意表示 V20. 我国刑法的目的是( )。 惩罚犯罪,保护人民V21. 我国刑法对于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 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 V22. 甲乙丙三人共同去盗窃。甲负责望风,乙入室行窃,丙负责接应转运赃物,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 于( )。 复杂的共同犯罪 V23. 甲(女)因恨男友乙负情而生杀男友乙念头,但恐力单不敌男友,故计划诱男友服安眠药熟睡时,再用刀 将其刺杀。某日甲将男友乙诱到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