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铜川市孙新喜第十三期小数作业.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860865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铜川市孙新喜第十三期小数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陕西省铜川市孙新喜第十三期小数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陕西省铜川市孙新喜第十三期小数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省铜川市孙新喜第十三期小数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铜川市孙新喜第十三期小数作业.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策略【摘要】: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关键词】:敢于提问、学会提问、善于提问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曾经有位学者指出:“美国的课堂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中国的课堂是着力于帮助孩子寻找问题的答案;前

2、者越教孩子的问题越多,后者越教孩子的问题越少。孩子的问题越多,创造的欲望就越强烈;反之,问题越少,创造的动力就越小。这也许就是中国学生普遍缺少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善于提问,在提问中获取新知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谈一点粗浅的认识。策略一:营造宽松氛围,使学生“敢问”。 有不少科学家因为自己对某些现象产生好奇,而去积极

3、思考和探索,最终获得科学的收获。比如,瓦特因对蒸汽冲动水壶盖好奇而质疑,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狗流唾液好奇质疑,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好奇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教学中我努力为孩子们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孩子们之间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满腔热情地鼓励孩子们敢说敢想的积极性:说错了允许重说;说得不完整时可以想好了再补充;即便是提出的问题幼稚可笑,或是漫无边际,我都不轻易否定,而是耐心地提示孩子换个角度再想想。例如:如在教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我鼓励学生可以在小组里议一议,大胆去猜、去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鼓励他们有什么问题就提出来,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学生的积

4、极性都很高,有的学生认为长方形的四个角是否都是直角呢?正方形的四条边是否都相等呢? 学生会大胆质疑,于是我又马上组织了学生在小组内验证,很快就肯定了刚才的说法。学生也进入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策略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爱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在新知识下的“联络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产生发现疑问、提出问题,萌发猜想,逐步提高问得价值。教学中,我发现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想方设法去寻求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不断产生一

5、些新的问题。如果学生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的话,就会表现出一种厌倦的情绪,那么就不会有质疑问难的欲望。 在六年级总复习时,我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我让学生围绕“甲数是5,乙数是4。”让学生提问题。学生就饶有兴趣地想法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如:甲数与乙数的比是多少?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等。这时有学生问可不可以出判断题呢?我说可以呀。他说:“比如,已知甲数是5,甲数是乙数的1 ,乙数等于4,对吗?”他的想法很有创造性。其他同学的思维也跟着活跃起来,跳出了原来的框框。“已知甲数是5,且甲数比乙数多 ,请算出乙数等于多少

6、。”“已知甲数是5,乙数是4,求甲乙两数的和比两数的差多百分之几?甲数与甲乙总数的比是5:9,乙数占总数的百分之几?”等。接着我让学生把上面的问题改变成应用题。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这些数量关系的基本结构,还大大提高了解答各类应用题的能力,更可贵的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断产生的一个个好奇的想法,强烈的质疑表现,所以教师要不断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策略三:教给提问的方法,让学生“会问”。好问是多思的前提。提倡好问,并非鼓励学生不假思索地乱问,不要为提问而提问,也不能一疑就问,每题必问。从爱问到会问是一个飞跃的过程,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教师不断点拨引导。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光要创设条件使学生敢问、爱问

7、,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鼓励学生“问得深”、“问得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训练学生:(一)从课题切入,培养提问能力。让学生从课题上提出问题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有利于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有利于激活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如:教学年月日时,由学生谈话引出年、月、日,先让学生说说对年、月、日有哪些了解,然后针对课题指导学生质疑:“对于年、月、日,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将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求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提问的勇气和能力,养成爱提问、善提问的良好习惯。(二)发挥教材优势,提出数学问题

8、。教材中有许多例题或练习题都有“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或“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的提示,图文并茂练习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场景,在场景中又蕴含着一个个的数学信息,教师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鼓励孩子们尽可能的在信息中发现数学问题。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解决已经提出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自己或小组合作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说说选择了哪些信息,为什么选择这些信息,再次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内化信息,加深理解,从而提高收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问题,但是,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发现问题,提出问

9、题。所以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和事,养成质疑提问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统计”知识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平均数的问题,一些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如果我平均每分钟踢毽子30下,那我今天每分钟跳绳可能超过30下吗?学生从生活中采集信息,提出问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问题意识和用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也得以落实。策略四:适时评价,使学生“善问”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往往会散而乱,或者根本不切合教学内容。要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应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让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首先,对学

10、生的提问教师都要对其表现极大的热情,不能置之不理或作简单的结论性回答。渗透给学生问就比不问强,要经常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在与学生共同了解了元、角、分的一些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人民币的面值只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的,而没有3分、4分、6分、7分呢?”这问题提的真棒,很有思考的价值。教师对问题提的好的同学及时给予鼓励,并抓住疑点,让大家进行辨析,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知,求知欲望高,问题解决后,学生不但对此问题印象深刻,而且提问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其次,建立提问记录册。在学生小组的评价中,组长专门有一项是记录组员的提问情况,每个学生记录自己提问的问题与次数,与学期的评定挂钩。总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让学生敢问,爱问,会问、善问是把学生当作学习主人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之一。只有学生具备了问题意识,才能处处发现问题,时时思考问题,人人提出问题,才能不迷信课本和权威,才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的观察、分析、思考、归纳,进行大胆的质疑,提出新问题。学生能质疑,发表独立见解,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才能促进学生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拓展思维,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