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试行).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8604716 上传时间:2024-04-0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3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试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试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试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试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试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试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试行).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试行)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要求。本技术要求包括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定义、总则、工作程序、精度要求、技术要求、提交成果等内容。1.范围1.1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新建矿山、改(扩)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1.2 生产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参照本技术要求。1.3 本技术要求规定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不替代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各阶段的勘察评价工作。2.定义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2.1 矿山地质环境是指矿山开采影响到的范围和深度内的岩体、土体、地下水等客观地质实体。2.2矿山环境地质

2、问题是指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地质环境破坏和污染等问题。2.3 矿山地质灾害是指因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而引发的崩塌、滑坡、泥(渣)石流、地面塌陷(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2.4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可能影响范围内的环境地质问题、地质灾害进行现状、预测和综合评价,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案。3.总则3.1 新建矿山以地质环境预测评价为主,生产矿山、改(扩)建矿山以地质环境现状和预测评价为主。3.2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分析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受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程度;评价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

3、地质问题、地质灾害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破坏程度;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论证地质环境对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的适宜程度;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3.3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分级进行。按矿山建设规模与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划分为三级(表3-1)。表3-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分级表复杂程度评价级别建设规模复 杂中 等简 单大 型一级一级一级中 型一级二级三级小 型二级三级三级3.3.1矿山建设规模分类按原地质矿产部矿山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执行。见附录一。3.3.2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依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地质问题等分类(表3-2)。表3-2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

4、杂程度分类表判 定 因 素复 杂 程 度复 杂中 等简 单1、地形地貌中低山区,两种以上地貌单元,地形坡度30,地面相对高差大。残积台地、低山丘陵,地形坡度1030,地面相对高差较大。山前沟谷、冲洪积阶地,单一地貌单元,地形坡度10,地面相对高差小。2、地质构造具区域性断裂带,有多组断裂,褶皱、裂隙发育。具一般性断裂,褶皱、裂隙较发育。断裂、褶皱及裂隙不发育。3、矿体赋存条件根据矿种、埋深、厚度、产状等,结合开采方式综合判定。4、工程地质条件岩性变化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差。岩性变化较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岩性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良好。5、水文地质条件隐伏岩溶型充水矿山,矿层(体)顶

5、底板透水性强,矿坑涌水量大。以孔隙水为主的充水矿山,矿层(体)顶底板透水性中等,矿坑涌水量较大。以裂隙水为主的充水矿山,矿层(体)顶板透水性一般,矿坑涌水量小。6、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0.40.10.40.17、地质灾害发育,对矿山工程影响大。较发育,对矿山工程影响较大。不发育,对矿山工程影响小。8、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多,影响严重。类型较多,影响较严重。类型单一,影响轻。注:复杂程度的判别由复杂向简单推定。符合八项判别因素中二项或第7、8项中符合一项者即为相应的复杂程度。4. 工作程序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框图接受委托评价因素选取综合评价提交评价成果现状评价收集资料预测评价矿山地质环境调

6、查建设项目初步分析及现场踏勘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分析矿山工程分析确定评价范围和级别、编制工作大纲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结论与建议5. 精度要求5.1 一级评价应有充足的基础资料,采用定量半定量的评价方法,进行充分论证。5.1.1 必须对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影响范围内各类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逐一进行现状评价。5.1.2 对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可能引发(加剧)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以及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别进行预测评价。5.1.3 依据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结果,对区内地质灾害危险性和环境地质问题危害程度进行综合评价。5.1.4 提出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5.2 二级评价应有足够的基础资料,参照

7、一级评价的内容,采用半定量定性的评价方法,进行较充分论证。5.3 三级评价应有必要的基础资料,参照一级评价的内容,采用定性的评价方法进行论证。6. 技术要求6.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应在查明矿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特点,根据经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矿山开采设计和开采现状,对地质灾害和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表6-1)进行评价,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案,论证矿山建设的适宜性。矿山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按照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开展工作。表6-1 矿山主要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表地质灾害环境地质问题1、矿坑不稳定边坡、崩塌(包括危岩体)、滑

8、坡、泥(渣)石流;2、地面塌陷(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1、区域水均衡破坏、地下水资源枯竭;2、尾矿、废石(渣)占地,露天开采毁地,改变土地利用功能等对土地资源破坏;3、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4、矿山固体废物、选矿废水、矿坑水等有毒有害物质对地下水、土壤的污染;5、地质遗迹、地质地貌景观影响与破坏。6.1.1 现状评价是对已有的环境地质问题、地质灾害进行评价。填写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见附录四。6.1.2 预测评价是对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可能引发(加剧)的环境地质问题、地质灾害以及地质环境对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6.1.3 综合评价是在现状、预测评

9、价基础上,进行影响程度分级(表6-2)和综合分区评价。表6-2 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 影响程度影响分级影响要素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水土资源及地质地貌景观影响与破坏危害对象损失与治理难度严重大影响大破坏严重城镇、人口密集区、风景名胜区、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和交通干线、重点水利电力工程等。损失大、治理难度大、难以恢复。中等中影响较大破坏较重村庄、一般交通线和工程设施、资源环境功能规划要求较高地区。损失较大、治理和恢复较难。一般小影响小破坏轻一般地区、资源环境功能规划要求较低地区。损失小、可以治理和恢复。6.1.4 依据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与地质环境间影响程度、治理难度、损失大小,论证评价矿山工程

10、的适宜程度。适宜程度分为适宜、基本适宜和适宜性差三级(表6-3)。表6-3 适宜程度分级表适宜程度分级说明适宜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简单,环境地质问题少,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引发(加剧)地质灾害及本身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易于防治。基本适宜矿山地质环境条件较复杂,存在一定的环境地质问题,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引发(加剧)地质灾害及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较大,防治难度中等。适宜性差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环境地质问题突出,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引发(加剧)地质灾害及本身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大,防治难度大。6.2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6.2.1 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可能引发(加剧)的地质灾

11、害,包括地面塌陷(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崩塌、滑坡、泥(渣)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等。6.2.2 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包括海(咸)水入侵、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污染等。6.2.3 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包括改变土地利用功能、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6.2.4 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对地质地貌景观的破坏。6.2.5 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受环境地质问题、地质灾害的影响。6.3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及方法6.3.1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评价指标包括地下水环境、土地资源和地质地貌景观影响评价指标(表6-4);地质灾害评估指标参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表6-4

12、水土资源环境影响分级表 要 素分 级地下水环境土地资源地质地貌景观影响小1、矿坑排水对供水水源影响小;2、不存在海(咸)水入侵;3、基本不存在污染源,对地下水环境质量影响小。1、采矿场、固体废弃物堆放场、尾矿库等占地面积小;2、地表形变范围小、程度轻;3、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限于矿区局部范围;4、土壤环境质量影响小。地质地貌景观未受影响或影响较轻。影响中等1、矿坑排水对供水水源有一定影响;2、评价区局部发生或潜在海(咸)水入侵;3、有一定数量的污染源,对地下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大。1、采矿场、固体废弃物堆放场、尾矿库等占地面积较大;2、地表形变范围较大、程度较重;3、矿区较大范围内发生水土流失、土

13、地荒漠化;4、土壤环境质量影响较大。地质地貌景观受到较大影响。影响大1、矿坑排水对供水水源影响严重;2、评价区大部发生或潜在海(咸)水入侵;3、污染源分布广,对地下水环境质量影响大。1、采矿场、固体废弃物堆放场、尾矿库等占地面积大;2、地表形变范围大、程度重;3、矿区和外围大部分地区存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4、土壤环境质量影响大。地质地貌景观受到严重破坏。6.3.2 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定,一般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相关分析法和工程类比法等。6.4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案是矿山企业实施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的依据。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

14、响评价结果,本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明确防治目标和重点,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案,并对保护和治理方案进行简要经济技术论证。6.5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针对各种环境地质问题,提出矿山企业应监测的内容、监测点的布设原则、位置、数量、监测项目、手段、频率等建议方案。7. 提交成果7.1 评价报告评价报告(说明)书是评价工作成果的系统总结,要求内容丰富、资料齐全、数据可靠、依据充分、方法得当、重点突出、结论准确、文图表吻合。评价报告(说明)书编写大纲见附录二。报告封面应包括报告名称、提交单位全称及报告提交时间。附评价单位资质证书(复制件)。报告责任表反映评价项目全称,依次注明项目负责人、报告编写人、审核人、总工程师、单位行政负责人(签名盖章)、提交单位、提交时间,并加盖提交单位印章。7.2 附件附件包括附图、附表及其它相关资料。必备图件: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分布图(附剖面);矿山地质环境综合分区评价图(附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镶图);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图。其它图件及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表、图片集等视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图件编制要求见附录三。8. 附则本技术要求由山东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附录一矿山建设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