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船相关知识.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8603108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船相关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船相关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船相关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船相关知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船相关知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船相关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船相关知识.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标识:http:/ 定风旗:是用来测定风向的2. 主桅杆是船上最大的、用来挂帆的木杆,它的底部有用樟木制成的主桅座,位于第8舱中,用来固定和移动桅杆,泉州古船的主桅杆是可移动式的,有风时,扬帆;无风时,则可以将桅杆眠倒和拆卸。3. 首桅杆:首桅杆比主桅杆下,是用来挂帆的木杆,首桅杆及用樟木制成的首桅座用于第一舱中。4. 主帆 是船上最大的,用挂在主桅杆的船舶推进工具,能充分利用风力,推动船舶前进。5. 首帆:首帆是仅次于主帆的,挂在首桅杆上的船舶推进工具,辅助主帆,已达到最佳的果。6. 绞车:是安装在船上的起重机械,一般用来起锚或抛锚。7. 船身:泉州古代的船壳是多层结构的,靠近龙骨的第1

2、.2列板用樟木,其余为杉木,壳板都用整木载制,板宽280-350毫米,长9.21-13.5米,船壳的内层板厚82-85毫米,中层50毫米,外层厚45-50毫米。壳板的外缝采用平接和搭接的混合方式,板的端部则采用斜角同口和直角同口的方式,所以边缝和端部均采用子母口 合,并赛以麻丝、桐油灰捻料,同时加上铁钉。8. 船尾舵:是安装在船尾后的导航装置,用来控制船只的航向,泉州古船出土时,只存舵承座,舵承座由三块大樟木构成,承座背面由两块重樟板加固,舵承座板长3.44米,残高1.37米,宽0.44米。9. 龙骨 是用来支撑船只,增强船只抗御风浪的能力,泉州古船的龙骨用松木制成,长12.4米,断面宽420

3、毫米,厚270毫米,在尾部接上的尾龙骨长度为5.25米,首端接的以樟木首柱,出土时长4.5米。10. 木爪石淀:是船舶停泊工具,木爪能深深的扎入泥层,使船只更固定。11. 针房 是用来专门放置航海罗盘的地方,由专人负责掌管罗盘,称为火长,除火长外,船上一般人员均禁止进入针房。12. 舱壁 泉州古船有12道水密舱壁,并分割成13个货舱,舱壁板厚100-120毫米,板材为杉木,边缝 接并塞进麻丝、桐油灰等捻料,最下一列用樟木,以耐腐蚀。13. 船舱 泉州古船有13个船舱,出土时,船舱里有各式各样的货物,包括香料 药物、铜铁器、铜铁线、竹、木、棕、麻编织物等,这些货物与一片杉木牌子绑在一起,上面写着

4、货物主人名,地名、商号、地号或者其他记号,可见当年船上的货物管理十分良好,除了上述货物外,随古船出土的还有中国象棋,古船船员的藤帽、椰子壳、贝壳等14. 太平水柜,是古代船舶上用来收集积水的地方,泉州古船的太平水柜位于第7舱,即船的中间部位,因为这是龙骨最低的地方,最合适做太平水柜子。无论船的新旧,总有海水渗漏,因此渗到船里或者浪花打到甲板上后聚集的海水都可以通过水眼汇集到太平水柜中,如果需要排水,只需用桶排除太平水柜中的水即可。15. 过水眼,是古代船舶上的排水设施,位于舱壁近龙骨处,都留有1212厘米的过水眼,船在海上航行,甲板上难免积水,这些水流到船的底部,由于过水眼的存在,积水就能在底

5、部流动,保持船体的平衡,另外,当某个船舱破损进水时,可以将该舱的过水眼堵住,防止该舱海水流到别的舱里,保证船体的安全。据彭德清编中国船谱所载,郑成功海上船队,最强盛时船多达2,000余艘,指挥舰,乃依福船型设计而成,称中军船(图七),厦门为督造军舰重地之一。所造战船有中军船与先锋船等,皆为驶帆者,有二层楼,前者为千担大战船,每艘能载三四百人,后者为小战船,与现在渔船相似。战船用布作帆,有用竹帘作帆。明郑武装船上所用的火炮,重达30磅(约15公斤),轻则6磅(约3公斤)重。明郑主力军所用而威力最大火炮,主要为西洋火炮,为传教士所引入,以青铜铸造,造形奇特,以两条铜龙蟠曲其上,炮身全长136cm,

6、重165斤,无铭文纹饰。前半部分长67cm,圆筒状;后半部长56cm,呈六棱状;手柄长13cm,管状空腔,根部作鼓状凸起;口径4.8cm,炮口厚唇与后座皆呈八棱莲花状,大小相等;炮口厚唇顶端有准星隆起;后膛处有火门,门两侧各有长方形小铜块,火门前有一突起菱形,正中有一高1.2cm之小铜珠,乃后照门;炮腰箍粗铜两道,上有只鋬,呈龙形;铜龙鋬长20cm,腰高8cm,龙体有鳞,龙尾呈鱼尾形;铜龙伸曲刚劲有力,作腾飞势;铜龙鋬下有耳,装有转动插销,销长16cm,转动角80。因有手柄与插销,可安装于炮架上,能前后移动,左右旋转,便于操纵调节;益以有双龙鋬,运动起卸便捷,水陆皆宜。此种大炮于1976年11

7、月于厦门市部院前村出土,今藏厦门郑成功纪念馆西方古帆船的主尺度与结构 -古帆船模型制作系列文章之二 王 绍 杰舰船爱好者都知道,舰船主尺度是表示舰船船体外形大小的基本量度,通常包括船长、船宽、船深等等,古帆船由于其构造形式与现代舰船有较大差异,其主尺度的一些解释也不同于现代舰船,现以勃兰登堡公国于1674年建造的小型护航舰“柏林”号为例加以说明。1.全长(总长):从船首最前端至船尾最后端 (不包括突出船体的船灯),船体的水平长度,也不包括艏斜桅的长度。2.艏垂线:从船首柱最前端点垂直于吃水线的线即称为艏垂线。3.艉垂线:从舵柱后缘端垂直于吃水线的线即为艉垂线。4.两柱间长:由艏垂线至艉端垂线的

8、水平长度为两柱间长。5.水线面长:艏柱前缘与水面的交点至舵柱 (艉柱)后缘与水面的交点,此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即为本船的水线面长。6.中纵剖线:模型爱好者俗称的中线即为中纵剖线 ,只能在俯视图上或横剖图绘制出这条线的具体位置。7.最大横剖面:船体最大宽度处的横剖面,古帆船最大横剖面一般位于船体中前段。8.最大宽度:船体的最大宽度是指包括两舷的护舷材在内的宽度。9.甲板横梁基线:在船甲板上,为了能排除溅上的海水,横向具有一定的拱度,甲板两舷端的低点之间的直线即为甲板横梁基线。10.型深:自船体壳板外缘最低点到甲板横梁基线的垂直距离,即为帆船的型深,但不包括突出船体的龙骨部分。11.吃水:帆船正浮时

9、船体在水面以下的深度即为帆船的吃水,船体外表面浸水与水面所形成的线即为吃水线。12.下风舷吃水线:当风从右舷吹来,帆船产生向左舷的横倾,左舷即为下风舷,此时左舷吃水变深。13.上风舷吃水:当风从右舷吹来,右舷即为上风舷,此时由于船体产生向左舷的横倾,右舷吃水变浅,其变浅部分体积等于下风舷增大吃水部分的体积。14.横倾吃水:当帆船受风力作用产生横倾时,吃水状态发生变化,所形成的吃水线与原来正浮吃水线形成一夹角,夹角的大小随风力大小而变化。15.艏吃水:艏柱与龙骨相联之底端点处至吃水线的垂直距离即为艏吃水。16.平均吃水:帆船的艏吃水和艉吃水的平均值,通常即为帆船的中部吃水。17.艉吃水:艉柱水下

10、最下端至吃水的垂直距离即为艉吃水。至于船舶左右舷的区分是以船员正对船首方向,其左侧即称为船的左舷,反之即为右舷。甲板上船体各段名称请参阅(图1)。由于爱好者想了解古帆船模型的制作方法,必须要接触到古帆船的船体结构。帆船的构造在其上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在不同海区、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变化,造船者与航海者在造船与航海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使帆船的结构更趋合理、更适用。帆船在进入钢铁时代之前,其船体、桅、桁等均以木材作为主要制造材料,现以典型的木结构帆船为例对船体构造作简要的介绍(图3)。1.船首像:帆船时代,在船首弯顶破浪材最前处,通常有木雕的船首像,木雕内容大多与船名有关,以人像或狮虎等居多

11、。2.艏柱:船体最前端的重要构件,连接两侧外板和龙骨,艏柱要承受风浪或其他外来的冲击力。3.破浪材填充木:由于帆船船首园钝,人们在船体艏柱之前装置了破浪材,在破浪材与艏柱之间以实木填充空档,即称之为破浪材填充木。4.破浪材:在艏柱之前呈前倾安装,用以分开波浪。5.船踵材:连接破浪材、艏柱与龙骨的木材。6.艏柱脚:位于艏柱下部弯曲部分,连接船踵材与龙骨,内壁紧贴艏材。7.付艏材:辅助加强艏柱用,其前缘紧贴艏柱,后缘紧贴龙骨艏肘材,下端与龙骨及艏呆木连接。8.龙骨艏肘材:用以连接内龙骨与付艏材,支撑付艏材。9.艏顶蹼板:用以固定艏部的肋骨与斜肋骨。10.内龙骨:矩形板材,压在所有肋材上并使之固定,

12、前端顶在付艏材,用龙骨艏肘材压住,后端与内艉柱相接。11.艏呆木(死木):帆船船体线型在船首变化很大,肋材向船首逐渐升高,龙骨与内龙骨及付艏材之间产生的间隙用木材填充,此木材即称之为呆木或死木。12.龙骨:帆船船底中线处,位于肋板下方贯通船首尾的主要纵向构件,前端与艏柱、艏踵材等相接,所有肋板均固定其上,龙骨艉端与艉柱等相接。大型帆船的龙骨通常是由几段木材接成,为确保有足够的强度,连接必须采用斜楔形连接。13.防擦龙骨(保护龙骨):位于龙骨下方的一层木板,当帆船搁浅或与海底障碍物碰擦时,用以保护龙骨。14.肋骨:在帆船舷侧和船底部分,用以支撑外板和保持船形的横向或斜向木质骨材。由于不可能将整根

13、木材弯曲成所需肋骨线型的形状,人们只能采取根据木纹分段弯曲然后连接成一完整的肋骨,但接头处的强度显然是很低的,于是造船师们想出了将两根肋内的分段接头互相错位,再将两根肋骨并在一起,称为复合肋材,避免肋骨接头处的强度不足,并大大提高了整个肋骨的强度(图4)。15.艉呆木:当船体艉部线型变窄,与船首一样,在艉木处填充间隙的木材即为艉呆木。16.内艉柱:在艉柱内侧,用以加强艉柱,并与内龙骨、艉呆木紧密连接。17.艉柱:船体最后端的构件,下端与龙骨相接,艉柱后缘装有舵承钮,用以支承船舵,在艉柱上方有向后延伸的艉楼。18.艉柱顶横材:古帆船大多在艉柱之上尚有后延的艉楼建筑,艉柱顶横材即为支承艉楼的重要构

14、件。19.艉横材:用以固定艉板。以上即为船体的主要构件,但不包括甲板,为了使制作者了解每一层甲板的名称,现以有5层甲板的英国海军的风帆战列舰“胜利 ”号为胜予以简介。帆船吨位越大,其甲板层次越多,尤其是军舰,为了尽可能多的搭载滑膛火炮以增强火力,其甲板层次就多,但一些轻型护航舰的甲板层次就少,最少的只有一层甲板。1.底板:位于船体吃水线以下,用以装载压舱物,储放粮食、淡水等。2.最下甲板:亦位于吃水以下,用以存放弹药,也是作战时伤员的救治场所。3.下甲板(下炮甲板):位于水线上,用来装置舰上最大的火炮 ,即发射炮弹重量为32磅的火炮。4.中甲板(中炮甲板):在下甲板之上,装置有发射炮弹,重量为24磅的火炮。5.主甲板(上炮甲板):在中甲板之上,装置有发射炮弹,重量为12磅的火炮。6.后甲板:前端经步桥与艏楼甲板相接,后段设置艉楼,后甲板上也装置有发射炮弹,重量为12磅的火炮。实际上在船模制作时除了制作显示结构模型外,一般制作时没有必要对每一层甲板去精心制作。船壳板复于船体框架的外侧,形成一个水密的船体,船壳板按其位置又可分为船底板与舷板等。上述船体构件,在不同种类的船模上,或多或少均能接触到,但并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