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内能》教学质量监测.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8599186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章《内能》教学质量监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13章《内能》教学质量监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13章《内能》教学质量监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13章《内能》教学质量监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13章《内能》教学质量监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3章《内能》教学质量监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章《内能》教学质量监测.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第13章内能教学质量监测第I卷物理(选择题,共39分)1以下四张图是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的是( )2某一物体的温度升高了,那么( )A.单个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B.某个分子的内能增加C.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 D.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3清晨,小岚摇动荷叶上的露珠,她发现两颗露珠相互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颗较大的露珠。这一事实说明( )A分子间有间隙 B物质间有扩散现象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间有引力4. 世界上的一切物体,无论是一粒沙、一缕烟、还是一朵花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是( )A沙尘暴起,飞沙满天 B微风拂过,炊烟袅袅C阳春三月,花香袭人 D丰收季节,麦浪起伏5

2、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B空中飞行的飞机比地面上静止的火车的内能多C静止在地面上的冰块没有内能D打开香水瓶后远远地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6如图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4时刻物体内能为零 Bt2、t3时刻物体内能相等Ct2时刻物体内能比 t3小 Dt1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t2时大7如图所示实验或事例,属于通过做功减小内能的是的是()8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对物体加热,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B. 物体温度越高,所含有的热量越多C.物体的温度是0,其内能也是零 D.

3、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9. 利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隙 B、破镜难圆-分子间存在斥力 C、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停的运动 D、肥皂膜实验、将浸入水中的波板提离水面时提力增大-分子间存在引力10由c=,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11.如图为某一天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截图图中显示的四个地方,内陆地区的温差比沿海地区的温差大,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水的

4、比热容比泥土、砂石的比热容大B水的内能比泥土、砂石的内能大C水的密度比泥土、砂石的密度小D水的温度比泥土、砂石的温度低12甲乙两种物体质量相同,比热容不同,当他们升高相同温度时,一定是( )A.比热容小的吸热多 B. 比热容大的吸热多C.甲乙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D.因初温不知道无法确定13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 如图甲,用规格相同的两试管分别装上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隔着石棉网同时对两试管加热. 图乙 中的哪一图线能反映该实验情况第卷物理(非选择题,共61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4把40ml的酒精与40ml的水混合后,其总体积_80ml(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这个实验表明

5、:分子间存在着_15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属于现象;“冷水泡茶慢慢浓”说明分子运动快慢与有关。16.热水和冷水混合时,_水放出热量,一直到热水与冷水的 _相同时为止。 17(1)电熨斗通电后,热了起来,这里的“热”是指_;(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200C,1kg的水吸收4.2X105J热量后它 的末温可能是 0C.18萧敏同学用电饭煲做饭,片刻后听到“噗噗噗”的响声,走近一看,发现水蒸气冲动了锅盖。他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了这一现象:通过_的方式,使物体的内能改变,这一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_。19“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陆游那个时代人们就已觉察到城市暖于郊区,城市“热岛效应

6、”的形成原因:一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废气带有大量热;二是建筑群马路巾砂石、水泥的 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更明显;三是城市水面小,水 ;四是楼群林立密集,空气难以对流。三、解答与探究题(37分)(一)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6分20将装有热牛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装水容器中的水温约为20 ,质量约为1 kg,热奶的温度约为90 ,质量约为0.5 kg.经过一段时间,再测量容器中的水和奶瓶中的奶的温度均为40 .若牛奶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则牛奶的比热容为多少?并在坐标图中分别画出水和牛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象.21.画出下列情况下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给初温500C的水加热,其温度与

7、时间的关系图示(1)先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2)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22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漫步在海滨,会感到习习海风迎面吹拂,十分畅快这样的风非常柔和,通常情况下,它白天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从陆地吹向海上(下图),气象上把这种风称为“海陆风”请你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说明海陆风形成的原因(二)计算题:23题8分,24题4分,共12分23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热水器能利用太阳能把水从低温加热到高温,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它具有安全、节能、环保等优点。 如图甲所示,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由许多根玻璃吸热管组成的集热器,每根玻璃吸热管由双层玻

8、璃管组成,双层玻璃管之间是真空,如图乙所示是玻璃吸热管的工作原理图,它的结构与保温瓶的玻璃内胆相似,只是在玻璃吸热管的表面涂了一层黑色的吸热材料;另一部分是保温储水箱,保温储水箱下部与玻璃吸热管相通。 玻璃吸热管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当太阳光入射到黑色的吸热层上时,黑色吸热层能把太阳能更有效地转化为热能,将管内的水加热,向光一侧的水被加热后体积增大、密度变小而向上运动;背光一侧的水由于温度较低,密度较大而向下运动,形成冷热水循环最终整箱水都升高至一定的温度。玻璃吸热管具有吸热保温作用。请回答以下问题:(1)玻璃吸热管内向光一侧的水吸热后体积增大、密度变小,所受到的浮力 重力。(2)能否将黑色的吸热

9、材料涂在玻璃吸热管的外表面上?简单说明理由。(3)将质量为100kg的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60,求这些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4)某品牌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面积为s=2m2,热效率为=40(即热水器能将照射到玻璃吸热管上的太阳能的40转化为水的热能),该地点太阳能辐射到地面的平均功率为P=1.4103wm2(即平均每平方米每秒钟太阳辐射能为l 4103J)。在第(3)小题中水吸收的热量由该热水器提供,求需要加热多少小时?24.将4kg、800C煤油与2 kg、200C水混合,求混合温度是多少?(已知煤油的比热是2.1X103J/(kg.0C)(三)实验探究题:第25题8分,第26题6分,第27题5

10、分,共19分25实验探究和推理都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比如科学猜想,往往是以一定的事实和已有知识为依据,通过推理而提出来的。(1)用放大镜观察素描炭笔的笔迹,观察到微小的颗粒;麦粒碾成面粉,面粉揉成面团大量类似事实,为我们想象物质的结构模型提供了依据,终于认识到: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向冷、热不同的清水中各滴一滴墨水,观察到墨水扩散的快慢不一样大量类似现象使我们推想到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 有关:(2)物理学把“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就“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这合理命题提出合理猜想、给出推理性结论、说明推理依据(参

11、照示例): 示例:物体内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推理性结论: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推理依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动能越大物体内能的大小还可能与物体的 有关。推理性结论: 。推理依据: 。(3)由于推理性结论具有一定的事实和理论依据,所以在科学研究中,有时就运用它来初步解释相关问题同学们也来尝试一下:在图中,(a)杯中水量较少,(b)、(c)、(d)的水量相同。根据问题(2)中所得的推理性结论,比较各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_杯中水的内能最大,因为 。 两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因为 。26为了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他们在实验前准备了火柴、酒精灯

12、、烧杯、沙子、水、搅棒、铁架台、石棉网,除此之外,还需要天平、温度计、 。实验时使用搅棒的作用是 (2)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需控制的变量如下所示,其中多余的是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D盛放水和沙子的容器相同(3)小明发现加热时,沙子的温度升高得比水快,说明 的吸热能力强。(4)据此可推导出,白天在阳光照射下,海边 的温度高。(选填“沙子”或“海水”)(5)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时,情况“(3)观察到的现象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27. 在探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水升高的温度是否有关”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质量

13、m“kg初温T0/0C末温T/0C加热时间t/min吸收热量QJ10.12030220.22030430.32030640.320401250.3205018(1)该实验中,记录加热时间有什么意义? .(2)第 这三次实验,是探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是否有关(3)第3次实验数据的特殊作用是 。(4)探究结论是:水吸收的热量与 。(5)本实验采用的主要试验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 。22题:答题卡:1.【A】【B】【C】【D】 2. 【A】【B】【C】【D】3. 【A】【B】【C】【D】4. 【A】【B】【C】【D】5.【A】【B】【C】【D】 6. 【A】【B】【C】【D】7. 【A】【B】【C】【D】8. 【A】【B】【C】【D】9.【A】【B】【C】【D】10. 【A】【B】【C】【D】11.【A】【B】【C】【D】12.【A】【B】【C】【D】13【A】【B】【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