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案2.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8593706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案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案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案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案2.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学设计 新乡市第二中学 李晓凤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用途、污染与防治2、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4、加深对纯净物与混合物、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等概念的理解(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单元“知识树”的整理和形成,培养学生的建构观念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3、通过学生讲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的结合,培养热爱化学、关注环境的情感;2、通过学生的总结、参与,让学生体验成功

2、的喜悦。三、重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难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装置及产生误差的原因,建构观念的形成四、教学方法复习课教学模式(自补合作展示反馈)、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这节课我们对本单元进行系统复习。请同学们构建认识物质的框架,依据你的所知介绍一下本单元我们所学的知识。多媒体展示老师准备的“知识树”,和大家的有什么不一样?请同学们为这棵树添上美丽的“叶子”,引入新课。倾听讨论评价:只有树干,无枝叶,明确学习目的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讲授新课一:空气1、空气的成分及其用途小组讨论构建空气这一部

3、分的知识框架以下问题由学生问其他学生答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那么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空气的成分及含量是什么?。列举生活实例说明各成分的存在。给出几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哪些是氧气的用途,哪些是氮气的用途,哪些是稀有气体的用途回答: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稀有气体(0.94)由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学生观察图片并作出判断组内交流,同伴互助便于学生灵活掌握加深印象2.复习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是重点与难点。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应掌握的知识点有哪些呢?由小组讨论构建“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知识体系,理解课本重要实验的实验原理,预测实验现象1.实

4、验原理2.实验现象3.实验结论4.注意事项(1)试剂的选择讨论:为什么最好用红磷?能用其它可燃物替代吗?不用C、S、石蜡等代替红磷原因?不用铁原因?引伸:根据信息判断能否用镁代替红磷?(2)装置的缺点(3)造成误差的原因:(4)列举常见的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预测实验现象小组讨论,选代表回答到黑板上列举,不完整的其他组同学补充。由上一组同学指定其他组同学回答,不完整的由其他同学补充。组际交流,完善思考组际竞争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难点。培养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空气的污染与防治过渡: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比较固定,但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

5、粉尘,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请同学们构建分析空气污染的框架(污染源、危害、防治措施)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学生思考谈看法联系实际,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中考链接:在复习完空气的部分知识后进行适当练习,内容为近几年中考题。例1例3加深理解,题目由学生讲解,其余同学补充,老师点评中考链接可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考题方式,通过做题也可加强学生的信心。二:氧气1、氧气的性质过渡:我们在学习氧气的时候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构建认识氧气的框架。氧气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氧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根据氧气物理性质推断氧气的收集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气体的物理性质与收集方法间的关系,组织

6、学生从正向、逆向反复推断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幅图(C、S、Fe),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分别是哪些物质在氧气中燃烧,(2)你能完整地描述一下它们的现象吗?(3)实验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梳理课本知识、巩固实验基础(4)请你写出这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和化学反应式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请一位学生到讲台上来完成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抢答学生回答抽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同学点评巩固所学知识2.氧气的用途举例说明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学生举例,互相补充归纳认识一种物质的构建框架3、氧气的制法到目前为止,你所知道的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哪些?哪些是工业制法?哪些适用于

7、实验室制取?老师点评,补充完整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利用沸点不同。这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请同学们构建制取氧气的思路一起来完成以下表格(附后),反应原理:原料选择有什么要求实验装置:发生装置 决定于什么?常见的装置有哪些?展示常见装置收集装置决定于什么?常见收集装置有哪些?为什么?各有什么有缺点?展示收集装置验证:怎样检验氧气?怎样检验氧气收集满了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复习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分解过氧化氢和加热高锰酸钾中都有二氧化锰,它们的含义相同吗?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起什么作用?强调催化剂一变二不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议、展示交流,班级汇报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由学生板书反应文字

8、表达式引导学生抢答巩固所学知识,突破重点。帮助学生树立以下观念:认识物质是可以转换的;通过化学变化改造物质,改造物质的依据就是物质里面的元素是守恒的;会选择原料、过程、条件等,有创新的意识。中考衔接:例4例8加深理解,题目由学生讲解,其余同学补充,老师点评观念先行,选取具体知识内容,选取具体的知识素材,包括选取具体的习题和考题,然后服务于这样一个观念的一个整体的建构,让学生体会到观念的认知是什么样的,观念的能力应该是什么样的,反应在我的教材知识内容上是怎么体现的,习题是怎么表现的。 三、基本概念1、 纯净物与混合物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分类学习的方法,构建学生的分类观我们知道自然界的物质分为纯净物

9、与混合物,指出黑板上的纯净物与混合物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指导学生判断纯净物混合物的技巧分类学习,事半功倍2、 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我们学过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指出黑板上书写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引出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概念,辨析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指导学生判断基本反应类型的技巧分类学习,事半功倍3、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指出黑板上这些反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引出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辨析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两种反应中考衔接例9题目由学生讲解,其余同学补充,老师点评既能促使学生暴露面对题目的思维过程,以便老师及时抓住要害解决问题,同时又能让老师了解学情,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提高授课

10、效果。小结复习完本单元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交谈及时反馈布置作业单元测试中考衔接:例1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物质是() A氮气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例2现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 )木炭 硫磺 铁丝红磷例3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21甲所示的是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方法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1)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_。(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乙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例4装满

11、氧气的集气瓶,按图22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发现木条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乙中更旺。上述实验说明了氧气具有的性质是:(1)_;(2)_。例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白磷自燃产生大量白雾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白光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例6、.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A.通电使水分解: B.过氧化氢催化分解: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D.氯酸钾加热分解:例7.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入催化剂能使反应速率加快

12、B.不使用催化剂,物质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C.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的质量D.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例8.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 。(3)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 (填“a”或“b”)端通入。(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

13、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 (填序号)。例9、在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矿泉水 B.空气 C.氯酸钾 D.氯化铜溶液板书设计:修订说明 听了王磊教授等专家做的身边的化学物质教学、科学探究和探究教学、观念建构与认知发展的教学等报告。我认识到,自己以前的教学属于知识本位性教学,原来的教学设计只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并记住了基本知识,会用这些知识完成一些习题,没有在观念建构这个层次上下功夫。修订时我依据报告中提出的观念建构理论进行修改的。本节为一节复习课更有利于学生来进行观念的整合和观念的系统化的建立;思路是观念先行,选取具体知识内容,选取具体的知识素材,包括选取具体的习题和考题,然后服务于这样一个观念的一个整体的建构,让学生体会到观念的认知是什么样的,观念的能力应该是什么样的,反应在我的教材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