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莞惠一体化的进程与经济圈的战略定位.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8591952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莞惠一体化的进程与经济圈的战略定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深莞惠一体化的进程与经济圈的战略定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深莞惠一体化的进程与经济圈的战略定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深莞惠一体化的进程与经济圈的战略定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深莞惠一体化的进程与经济圈的战略定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莞惠一体化的进程与经济圈的战略定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莞惠一体化的进程与经济圈的战略定位.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莞惠一体化的进程与经济圈的战略定位赵凌英 魏达志深圳、东莞、惠州三市都地处珠江口的东岸,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珠三角一体化的重点区域。深莞惠三市总面积高达1.5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将近2000万人,2008年GDP总量高达12797亿元,占广东省GDP总量的35.8。深莞惠三市有着很深的渊源,在1979年之前都属于惠阳地区,1979年深圳成为中国首批特区城市与惠州分开,1988年东莞独立设市也与惠州分开。30年后历史同源的深莞惠三市因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再次携手密切协作。2009年2月27日、5月16日、9月24日三市最高党政领导分别聚首深圳、东莞和惠州

2、,就如何推进深莞惠一体化进行探讨,签订一系列的框架协议,这体现了深莞惠三市已经携手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冲击,同时也标志着深莞惠一体化战略实施的开始。根据三次联席会议的精神,深莞惠三市将从发展战略、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区域创新、市场体系、产业结构、社会管理、环境保护、资源保障、城市文化等十个方面进行对接,率先在珠三角地区实现经济一体化,打造成珠三角开放度最高、辐射力最强的经济合作区域,争当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先行者。深莞惠一体化第三次联席会议正式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一体化达成共识并签署协议,按照协议,三市将制订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规划,充分利用整体条件,优化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合理布局

3、重大基础设施,统筹考虑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保护,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推进珠江口东岸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提高深莞惠整体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从深莞惠一体化第一次联席会议至今,深莞惠一体化进程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特别是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公共服务这五个方面。一、完善硬件,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深莞惠三市由于发展程度不同,在基础设施的对接上存在着很大的改进空间,基础设施一体化是深莞惠区域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深莞惠三市在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正在不断地完善硬件,加强基础设施对接。三市在路网规划、线路走向、征地拆迁、站场对接、建设标准、管理方式等方面加强沟通协调,合力推

4、进广深港客运专线、莞深惠城际线、广深沿江高速、深圳外环高速、博深高速、莞惠高速、从莞高速等公路项目的建设,合理规划港口功能。目前,深莞惠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加速,多处交通瓶颈被陆续打通,特别是在公交一体化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为深莞惠一体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深莞惠三市确定了跨界客运公交化班线的捆绑经营和对等出车经营模式。深圳交通部门拟定了深莞和深惠跨界公交化班线的详细线路方案,制定了车型和车辆技术标准、车辆标识和车牌版式方案,加快了外环高速、东部通道、清平二期、深圳地铁延伸等项目的前期运行,推进了南坪二期、沿江高速、丹平一期等项目的建设、深圳机场与惠州机场的合作项目,完善了深圳特区外高速路网体系,

5、打通了深圳对外、过境、疏港、特区内外和东西联系五大通道。2009年8月深圳、惠州两市间成功实现深圳870线和惠阳168线的互延,标志着深惠两市迈出了深莞惠公交一体化的重要一步。深惠沿海高速公路惠州段已完成路面基层隧道等混凝土路面,并于2009年底前开通。深圳地铁12号线的西延穿越东莞市凤岗片区,兼顾部分城际功能,满足深莞两地客流出行的需求,加强两地的交通联系,推动了城际客流走廊的建立。2009年10月,本年度深莞/深惠跨界公交化运营班线经营权招标工作顺利完成,确定了2009年度深莞、深惠4条新开跨界公交化班线的深圳方经营主体。莞惠城际快速轨道交通项目已于2009年5月8日动工,惠莞间新开通了博

6、罗园洲东莞石排、博罗石湾东莞石龙两条跨界公交班线。2009年底前,深莞惠三市将对开深圳坑梓大亚湾、深圳坑梓惠阳淡水、深圳坑梓惠阳沙田、深圳布吉海关惠阳秋长白石村、惠阳新圩东莞清溪5条跨界公交班线。位于深莞交界的碧厦收费站已开通,东莞侧于2009年9月30日免费试开通,10月24日正式收费,深圳侧于2009年12月10日开通收费。2008年10月8日深莞惠三市签订了深圳市、东莞市、惠州市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一体化补充协议。根据补充协议,在2009年底前实现三市出租车跨市运营、跨区域送客以点对点运营。惠州和东莞分别设立了54个和33个异地出租车返程配客点,以方便出租车司机载客,但深圳目前尚未对惠州和东

7、莞取消行驶区域的限制。根据三市达成的协议,将以深圳的GPS监管平台为基础,东莞和惠州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将当地出租车GPS数据传送到深圳的GPS监管平台,深圳为东莞和惠州开放统一的出租车GPS监控系统终端,对跨区域营运出租车的监督管理。另外,三市跨市公交将互免路桥费,对三市跨界公交化运营班线在通过相关路桥收费站时给予免费通行,以降低跨界公交的经营成本。二、增强实力,加快产业发展一体化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珠江口东岸地区要大力推进国际化,打造先进制造业、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石化产业基地。这就要求深莞惠加快一体化进程,高水平打造深莞惠经济圈,提高深莞惠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

8、能力。深莞惠三市的产业结构差异较大,产业合作的互补性强。深圳作为区域中心,创新能力较强,有良好的创新平台;东莞作为世界制造基地,产业基础扎实,有完善的配套基础;惠州作为资源大市,拥有珠三角四分之一的土地面积,丰富的水资源、石化资源等。三市正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逐步形成科学有序的产业分工,共同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深莞惠三市正共同提升家具、服装、玩具、鞋业等传统制造业,合力打造国内外知名品牌,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共同发展电子信息等高端产品制造业,共同打造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整合三市资源,大力发展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精细石化等产业,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和石化产业基地,推进珠三

9、角东岸地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深莞惠三市定位为世界级的电子信息基地。在产业发展一体化方面,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能力较强,东莞的外资电子信息企业较多,但自主品牌较少,而惠州的自主品牌比较多,因此可利用惠州丰富的土地资源,借助深莞的产业优势,来弥补惠州的短缺,加快发展深莞惠三市电子信息产业。深莞惠三市产业链的跨区域发展边界也正在弥合。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例,深圳企业的加工制造基地正逐步向东莞和惠州转移,广深、莞深、常虎、深惠等高速公路连接了深圳总部、莞惠制造和香港通关的产品流程。比如华为,其在松山湖投建项目,周边的大朗、寮步等镇引来了30多家配套企业入驻。惠州主动承接了

10、深莞产业转移,三市的经济在相互的渗透,经济圈也在不断的融合。2009年8月20日,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东莞广播电视台和惠州广电传媒集团在深圳广电集团大厦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三方将在新闻宣传、有线网络运营和新媒体业务拓展等方面合作。此次跨区域、全方位的三方战略合作结合了深莞惠一体化合作全面深入开展的契机,推动了深莞惠三市在广播电视领域的紧密合作,对于提升三市广电的整体实力,提高三市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水平,打造跨区域媒体合作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但这次合作仅仅是深莞惠三市产业发展一体化的典型例子,今后这样的合作将会数不胜数。三、全面统筹,注重城乡规划一体化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

11、纲要和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对珠江口东岸地区的定位,深莞惠三市将以建设深莞惠经济圈为目标,制定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规划。深莞惠三市结合了“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契机,于2009年10月联合启动珠江口东岸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并计划于2011年6月完成规划编制,组织专家评审;规划经三市政府审定后上报省政府批准,作为推动深莞惠经济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共同开展深莞惠边界地区规划协调与实施试点。为了更好地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交流和衔接工作,深莞惠将对三市之间的规划进行重新审定,努力做好交界部的城乡规划,把三市城乡发展连接起来。与此同时,深莞惠三市还将在最迟2012年前,共同编制深莞惠城镇群

12、协调发展规划、深莞惠交通运输一体化规划、深圳龙岗、东莞清溪与惠州大亚湾西区、惠阳镇隆、新墟等三市相邻地区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深莞惠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为确保规划一体化工作顺利开展,深莞惠三市将设立规划管理的专项资金,建立三市规划联席会议制度,并成立相关领导机构和专门工作小组,专门负责三市的城乡规划问题。2009年4月23日,深圳、惠州、东莞三市工商局局长联合签署了构建珠江口东岸地区统一市场监管体系框架协议。根据该协议,深莞惠三市工商部门将加强合作,逐步统一深莞惠三市的市场准入、登记标准等政策,这将提高深莞惠三市工商部门的市场监管水平和效率,加深三市市场净化程度,推动珠江口东岸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13、,从而加快深莞惠一体化进程。四、科学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一体化在深莞惠三市环境保护一体化方面,跨界河流的污染整治是最重要的任务。三市正以石马河、茅洲河、观澜河、淡水河等跨界河流整治为突破口,共同建立生态补偿、区域联动治理等机制。2009年5月中旬,深莞惠一体化第二次联席会议签署了深圳市、东莞市、惠州市界河及跨界河综合治理计划,确定了深惠跨界河流“龙岗河坪山河淡水河”、深莞跨界河流“观澜河石马河”以及深莞界河“茅洲河”3条河流的治理目标和进度安排,以及水污染治理和防洪排涝整治两大治理内容。2009年7月20日,深圳惠州两市在惠州举行了界河及跨界河流综合治理工作协调会。该会议通报了深惠两市治理工作组

14、机构成立,协商讨论深莞惠界河及跨界河综合治理专责小组章程,重点研究两市治理工作计划安排,并讨论2009年的治理工作重点。根据治理工作计划,深圳惠州两市预计4年内(20092012)投入60多亿元进行淡水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按照深莞惠界河及跨界河综合治理计划要求,深莞惠三市正在大力加强合作力度,推进茅洲河清淤清障应急工程,目前,三市需拆迁的10家码头已基本拆迁完毕,为把茅洲河治理工程打造成体现“人水和谐”理念的民生水利示范工程奠定了基础。目前,惠州已完成了淡水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总体规划、淡水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工作大纲和淡水河流域污水排海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并通过了专家评审,实施了淡水

15、河、淡澳河污水截流、河道清淤、水利防洪等一系列工程,其中淡澳河惠阳段5公里河段综合整治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惠州4座污水处理厂(惠阳区二期、惠阳经济开发区、大亚湾中心区二期、新圩镇)已基本建成并试运行,并规划新增沙田、良井、永湖、新圩丁山河、秋西片等5座污水处理厂。惠州市加大了沿岸污染源的整治力度,目前已责令36家企业限期整改,关停22家污染企业,清拆300多家非法养殖场,沿岸已有54家企业建成污水处理设施。淡水河防洪排涝整治方面,惠州市启动了两大工程建设:淡水河秋长(永湖段)防洪排涝工程于2009年10月动工;淡澳分洪河整治工程(大亚湾区部分),目前已投入1200万元,对淡澳分洪河出口段进行应急

16、整治。五、关注民生,强化公共服务一体化深莞惠三市都属于外源型经济占主导地位、外来人口倍于本地户籍人口的城市。特殊的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给三市社会管理带来了特有的矛盾和问题,社会治安、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都面临重大的挑战,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难度较大。因此,深莞惠三市正在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紧密合作。2009年10月21日,深莞惠三市民政局在深圳共同签署了推进珠江口东岸地区民政事业发展合作备忘录,明确三市在公共服务方面合作的基本内容和相关合作机制。根据备忘录,三市将主要着力于“一平台、五机制”的建设。一平台是指搭建社会组织交流合作平台。深莞惠三市将建立三市社会组织联系会议制度,探索建立行业协会、商会会员的互认机制。该项合作内容涉及到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革,这也是民政部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的推进民政事业综合配套改革合作协议的具体贯彻措施之一。五机制是指社会工作创新机制、社会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