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宜居城市与设想.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859033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中的宜居城市与设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心中的宜居城市与设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心中的宜居城市与设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心中的宜居城市与设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中的宜居城市与设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中的宜居城市与设想.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中的宜居城市与设想青岛市城阳区公园管理处 王纯庆宜居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到后工业化阶段的产物,是21世纪新的城市观。他是指宜居性比较强的城市,是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居住地。1996年联合国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2005年,国务院首次出现“宜居城市”概念。“宜居城市”是指那些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较高,城市综合宜居指数在80以上且没有否定条件的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一、历史沿

2、革从城市发展进程的历程看,城市发展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等几个阶段。在由低到高的进化过程中,随城市的拓展和经济的迅速增长,逐步出现了城市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空间紧张、生态质量下降等一些列伴随而生的城市问题。与此同时,人们对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生存状态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并且总体上需求越来越复杂、要求越来越高,这个必然的进化趋势导致人们越来越关心人居环境及自身的生存状态。1976年,联合国召开了首届人居大会。1989年开始创立全球最高规格的“联合国人居环境奖”。1996年提出“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两个发展主题。中国于2000年

3、设立了“中国人居环境奖”。二、心中的宜居城市1、宜居城市应该是经济持续繁荣的城市因为城市是区域经济的组织、管理和协调中心,是经济要素的高密度聚集地,是各种非农产业活动的载体。城市只有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先进的产业结构和强大的发展潜力,才能为城市居民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才能为宜居城市物质设施建设提供保证。2、宜居城市应该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城市只有在政局稳定、治安良好、民族团结、各阶层融洽、社区亲和、城市城乡协调发展的城市,居民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充分享受丰富多彩的现代城市生活,才能将城市视为自己物质的家园和精神的归宿。3、宜居城市应该是文化丰富厚重的城市城市的文化丰富厚重有如下含义:历史

4、文化遗产丰富;文化设施齐备;文化活动频繁;城市文化氛围浓郁。只有具有文化丰厚度的城市,才能称之为思想、教育、科技、文化中心,才能充分发挥城市环境育人造人的职能,才能提高城市居民的整体素质。4、宜居城市应该是生活舒适便捷的城市生活的舒适便捷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居住舒适,要有配套设施齐备、符合健康要求的住房;交通便捷,公共交通网络发达;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卫生等质量良好,供给充足;生态健康,天蓝水碧,住区安静整洁,人均绿地多,生态平衡。5、宜居城市应该是景观优美怡人的城市城市是一个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复合体,景观的优美怡人是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这既需要城市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协调,

5、又要求人文景观如道路、建筑、广场、小品、公园等的设计和建设具有人文尺度,体现人文关怀,从而起到陶冶居民心性的功效。6、宜居城市应该是具有公共安全的城市公共安全度是指城市抵御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暴雨、瘟疫,防御和处理人为灾害如大暴乱、恐怖袭击、突发公共事件等,确保城市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能力。公共安全度是宜居城市建设的前提条件,只有有了安全感,居民才能安居乐业。三、建设宜居城市的基本设想第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确保人口、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第二,强调科技发展、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提供充足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构建良好的社会秩序。第四,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融合现代文明,营造浓厚的城市文化氛围,培育符合首都性质的城市精神,树立起世界性的文化名城形象。第五,促使人口数量稳定、分布合理,市政基础设施发达,社会事业体系完善,人民居住舒适,生活便捷。第六,打造怡人的城市景观,使城市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第七,提高城市安全和居民安全感。-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