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小学生朗读的方法.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8583578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指导小学生朗读的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指导小学生朗读的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指导小学生朗读的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指导小学生朗读的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指导小学生朗读的方法.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指导小学生朗读的方法 一、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并逐步做到有感情。所以教学生学习朗读课文,指导正确的读音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学习课文,培养朗读课文的需要,也是养成认真朗读的需要。1发音要正确、清楚。发音正确是朗读的基本要求。对多音字要能按字义确定读音,如:“好奇”中的“好”读“ho”,不能读成“好人”中的“ho”。读音清楚就是要求每个字的声、韵、调都要读得清清楚楚,万万不能读得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声母读得短促而有力,韵母要读得充沛而响亮,声调要读得正确到位,音节要界限分明。2轻重、停顿要准确、合理。在朗读中轻重、停顿都是非常的重要的。重音是指在课文中需要突出强调的词或词组,是句

2、子的精华所在应进行强调。当然重读的突出方法不只是加强声音的强度,有时轻读也可达到理想的效果,一篇课文如果轻重、停顿都能够分的清楚,这篇课文的感情就能充分地表达出来。如:朗读丰碑一文中“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这几句话时,抓住“久久地”、“深深”、“缓缓地”来加强声音的强度,同时又轻拖些,那么这样的效果就极佳了。3速度的快慢要合适。朗读的速度是指在读的过程中音节的频率的快慢。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应根据课文的意思进行朗读。一篇课文如果在朗读是速度快慢不合理,好的一篇文章听起来都会变的很难听。如一篇诗歌在读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速度的快慢,这样才能

3、体会得到作者写诗的含义。 4语气、语调要恰当。语气指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的语句及支撑声音表现出来的语句的气息状态、句子的语气和语调也是表达思想感情得一个重要的手段。同样的一段话,用不同的语气来表达,就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意思和感情。所谓语调,就是根据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声调。如朗读狼牙山五壮士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时,就须以高亢的声音、短暂的气息读出豪迈之情。二、在不同的朗读教学阶段,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1.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整体。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己初读课文,并能说出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根据小学生的注意易分散的心理特征,教师启发

4、一要生动有趣,二要结合实际,提出初步目标。如:猫一文,教师要求学生按下列要求进行初读课文:(1)边读课文,边划出不懂的字词。(2)你喜欢猫吗?为什么?猫有哪些习性呢?(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读不懂的字词,让其自行查字典,教师检查指导,然后指名口答上述问题。通过初读,使学生感知整体,对课文有个初步的印象。2细读课文,重点引读。在细读课文时,结合朗读训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时教师应紧扣重点,突破重点段,教给学生学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细读其它的自然段。“引读”即为学生朗读、思维、说话训练搭桥铺路的过程。教师切忌面面俱到地讲解,应着力抓住重点段进行教学。

5、 3.从朗读入手,读中领悟。教师按自然段的顺序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朗读。对重点词句多读,扎实地进行词句基本功的训练。如:小候子下山,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前4段句式是基本相同的。先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话主要说什么,然后让学生结合图中小猴子非常高兴的表情,通过“又大又多”、“非常高兴”等重点词语让学生弄明白小猴子为什么要去掰玉米,它为什么扛着走,因为它非常喜欢这个大玉米。“非常高兴”在文中出现了四次,从中说明小猴子见到什么就喜欢什么。在学生体会到小猴子的思想感情后,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又大又多”就要读出非常喜欢的语气,“非常高兴”“掰”“扛”等词

6、语就要读出充满欢乐、活泼的语气。读第二段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边读边按照上一段的学习方法勾画出本段中再重点的词语。思考:它为什么要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理解这个问题时仍要引导学生注意“非常高兴”和“扔”等各个词语,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小猴子见到什么就喜欢什么,干什么事件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第三、四段,让学生自己去对照图画读,并和第二段去比较一下,又有哪些词语不同。重点指导:理解“真”,体会小猴子对小兔子喜欢的程度,通过“看见就扔了”的语句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小猴子见到什么就喜欢什么,做事情不专一。在朗读时,同学们都要读出喜爱,充满欢乐的语气。在读最后一段时,同学们可以联系前几段的提问:小猴子下山后,都看见

7、了哪些好东西,为什么它最后会空着手回家去的呢?让学生仔细看一看图上小猴子的表情,说说“只好”在这里使什么意思,想象小猴子当时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这时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上学生读出无可奈何、十分扫兴的语气,使学生认识到小猴子做事不专一,有始无终,最后的结果只会是一无所有。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人人参与朗读训练,受到较好的思想教育。4熟读课文,发展朗读能力。熟读课文时,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课文地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就要要求学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要有感情地读,同时能边读边在脑海中反映出字里行间所描绘的画面来,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火烧云可启发学生边朗读边想象,想象一个夏

8、日的傍晚,凉意袭来,我们在院子边了望远处的原野和更远处的河山,以及遥远的落日,不经意间霞光一点一点染红了西天,染红了河山,染红了大地,我们身边的动物也披上了霞光。此时火烧云变幻着向我们走来,以各种形态和我们孩子做游戏。这样不但让学生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美,更激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达到了朗读的预期目的。 三、强化朗读训练,激发朗读兴趣朗读训练的设计,应注意角色转换、情境体验、竞赛激励等形式,以达到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全程参与的目的。1角色转化“听其声,视其形”。教师都知道评析学生朗读的好坏,不仅要听学生读,还要看学生朗读时所表露出来的神态。如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先请几位小朋友表演。设想到表

9、演小壁虎的学生将小壁虎的神态以及当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借不到尾巴时心里很难过和后来看到自己长出一条新尾巴时异常高兴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表演小鱼、老黄牛、燕子及壁虎妈妈的学生也将大人对小孩说话的神态、语气模仿得逼真逼肖。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不能很快地领略文章的情感,但针对他们的模仿力很强的特点,教师何不适时充当演员,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范读,而后进行分角色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呢? 2情境体验。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指导朗读,以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同时,还必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去品味、去欣赏这些情境,从而受到教育,学会朗读。比如教飞夺泸定桥一文,揭示课题后,引导学

10、生思考:从文章题目上看你想知道什么?学生问答可归纳为:“为什么要夺下泸定桥”,“红军怎样飞速赶到泸定桥?”等等。带着这种强烈地求知欲,抓住课文中表现飞速和勇夺的语气,通过反复朗读披情入文,激发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再由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诉当时地情景:红军长征来到大渡河边,敌人已有二个团阻拦,又有重兵前来支援,红军若不飞速赶到泸定桥,就会处在相当不利地境地。这就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所畏惧,坚忍不拔地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再播放课文中敌人在桥头放火,红军战士奋勇向前的录音,使学生感悟到为了战胜敌人,为了夺下泸定桥,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过熊熊烈火,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而这种英勇的行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

11、的领导下革命战士身手才能产生的,这些理性认识是朗读感悟效果的体现。 3竞赛激励。经常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朗读比赛活动,把竞争机制引进朗读的教学之中,也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朗读比赛有同桌两学生相对读推选其一;有先在四人小组里择优选择,然后在学习小组在筛选,再到班上进行朗读,最后评出朗读佼佼者。就这样,学生很欢迎,往往兴致很高地投入到朗读训练之中。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学习的记忆力,提高学习情趣。学好语文,朗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朗读水平的提高,语文学起来自然会顺利许多。所以说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都必须把读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