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阳县农业产业化工作情况.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8582575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昔阳县农业产业化工作情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昔阳县农业产业化工作情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昔阳县农业产业化工作情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昔阳县农业产业化工作情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昔阳县农业产业化工作情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昔阳县农业产业化工作情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昔阳县农业产业化工作情况.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昔阳县农业产业化工作情况报告昔阳县总面积19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万亩,辖5镇7乡335个行政村,总人口23.8万,其中农业人口19.7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十五”以来,我县就以特色农业大县建设和农民收入翻番为目标,结合山区农业特点,通过规划引导、示范带动、政策扶持,创新经营形式,强化基础设施和科技支撑,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优势主导产业。经过连续十多年的努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 基本情况2000年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们立足山多地少,农业人口比重大,产业结构单一的实际,围绕稳定传统产业

2、,发展新型产业思路,实施“转变、拓展、提升”战略,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通过理念转变,技术革新,使传统产业稳定面积,提升效益,同时开拓农业发展领域和途径,瞄准市场,积极寻找新型产业,发展新、特、奇种植,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并全力培育龙头企业 和完善服务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全县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及农民收入的增加,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综观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产业轮廓日趋明显。依托资源、传统和区位优势,大力实施“西菜东果中养殖,山上山下种蘑菇”战略,强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发展了玉米、蔬菜、核桃、生猪、双孢菇四大特色主导产业。玉米:以3

3、0万亩的稳定面积稳产3亿斤粮食,保障粮食供给安全,实现农民稳定增收,“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蔬菜:今年在西寨、沾尚两乡镇发展了2.3万亩无公害甘蓝蔬菜,蔬菜总产量6吨,实现产值3900万元;在适宜发展的中东部5个乡镇24个村发展蔬菜大棚300亩,全县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1300亩,蔬菜总产量达到1.3万吨,总产值7800万元。核桃:在皋落、赵壁、闫庄、界都、东冶头、孔氏等6个乡镇种植了14万亩优质核桃经济林,目前已有近10万亩挂果,真正使老百姓受益,像孔氏乡黄安、洪泉村户均突破万元。养猪: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实现了规模化养殖,建成万头养猪场6个,千头养猪场38个,年出栏猪50万头。双孢菇:经

4、两年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全县种植面积达23万平米,涉及5个乡镇26个村,年产鲜菇345万公斤,实现产值3450万元,成为产业开发新亮点。2、产业链条延伸起步。采取外引内联、贷款贴息、项目补助等形式,发展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对优势产品的加工开发,使我县农业从生产领域向加工、销售、品牌营销等领域发展扩张,后续产业得到延伸,初步形成了蔬菜脱水、玉米养猪、杂粮加工、核桃加工等农副产品深加工销售产业链,一改种啥卖啥,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转变。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品牌效应已经显现,产品叫响县内外市场,获得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3、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批大农民

5、专业合作社,目前有合作社573个,有成员9830人,带动非成员农户5778户,覆盖了全县玉米、蔬菜、干水果、养殖、双孢菇等优势特色产业和新型产业,实施示范带动,强化科技培训,做好生产销售,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基本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格局。 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种养能手自觉组建了核桃、苹果、蔬菜、双孢菇4个专业合作协会,发展农民经纪人200余人,活跃于基地农户和市场之间,使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得以有效衔接,推动全县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4、科技作用得到强化。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把传统资源与现代科技进行有效嫁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

6、一是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理顺关系,健全制度,人员、业务、经费“三权归县”,建立标准化的县乡农技推广站,扩大农技人员队伍,武装配套仪器设备。二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围绕五大主导产业,实施试验示范项目,建立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主导品种覆盖率达100%,主推技术达95%,提升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份额。依托项目工程,每年都要投资3000多万元,实施新增粮食产能、退耕还林、农田水利等10多项重点项目,来助力农业进产业化发展。三是开展农民科技培训。依托项目载体,通过科技培训班、赶科技大集、送科技下乡等形式,分层

7、次、分专业、分批次开展农民科技大培训活动,仅今年完成新型农民科技培训7790人,六个一大培训900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5万人次,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进一步提升,科学种田水平不断提高,并且有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工业转型带动日益明显。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通过工业转型农业、“三带”模式推进、干部驻村帮扶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典型带动作用日益明显。今年县委出台1号、3号文件,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和刺激了农业的发展,春季县统战部与农委召开了民企联三农,共建新农村会议,更是搭建民营企业转型投资农业,以工补农的平台,让更多民营企业转型发展农业,使工业积累资金向农业返补,成为农业产业

8、化经营典型。如毕家岭村联合周边4村,潘掌带动7村跨村连片,区域开发,建设特色产业区。四通公司扶持农村发展新型产业,投资700万元,建设三代棚种植双孢菇,并牵头组建协会,向产加销一体化迈进,为全县产业化发展作出榜样。西寨乡任义蔬菜种植合作社、大寨乔闫沟农牧专业合作社通过产业开发、技术培训,寻找市场,走出一条“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路子,为全县产业发展树立典型作出贡献。孔氏乡黄安、王寨等村依托合作社靠发展核桃加工稳固基地、拉长农产品转化增值的链条,开辟了核桃产业化经营前景。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我们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做了不少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制约了农业产

9、业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投入、种业、体系、加工、市场五方面。1、农业投入仍不足。随着财政逐渐好转,百姓日渐富裕,政府逐年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投入,民营经济也大量投入农业。但是农业要持续发展,政府的投入力度还不大,引导力还不强,没有能够形成一套聚集收拢社会闲散资金的机制,很好地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入,社会资金启动不足,导致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速度缓慢,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2、种业建设滞后。作为农业基础的种业建设落后,监管缺失,特别部分种子销售公司、经营户,受利益驱使,只顾赚钱,不讲实际,没有给农民提供最适宜本地生产的种子,影响了产业的发展。仅玉米全县就有150个品种、主导品种最大种植面积不超过6万亩;核桃面

10、积大,品种多而杂,致使产量不一、品质优劣不齐;双孢菇一年增加种植面积20万平方米,到目前没有一个适宜本县生产的菌种,急需自己建设一个菌种生产场。3、产业体系不健全。近年来,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不断扩张,农民自发成立了产业协会,来服务农业产业化建设,但是在起步阶段得不到政府的有力扶持,建设缓慢,与农户之间关系松散,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服务体系,没有形成利益关系。4、加工是短腿。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是稳固基地,壮大产业,提高产业品附加值,推进产业化经营的有效载体。加工在我县却是短腿,缺乏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现有的加工企业大部分规模小、装备差,产业链条短,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和市场竞争优

11、势,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经营经济效益比较低,对农民增收贡献还不大,这在客观上影响和制约了产业化的发展壮大。5、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建设缓慢,综合性农业市场缺乏,社会化组织松散,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利益联结不够紧密。农民经纪人队伍大部分文化层次在高中以下,素质低,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产品销售不畅,造成丰产不丰收等现象,不同程度上挫伤了群众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滞后,农民群众的质量品牌意识不强,农产品“三品”质量认证水平较差,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产品不多,农产品走不出市场,撑不起产业发展。三、建议与对策针对我县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着

12、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转变思想观念。思路决定出路,认识决定发展。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让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深刻理解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有效途径,是解决当前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重大举措,树立扶持产业化经营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推进农业产业要更加尊循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尊重农民意愿实事求是,更加注重宣传引导,做好服务。2、加强扶持引导。农业产业化的主体是农户,关键在政府,且农业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政府要做好引导、扶持和推动工作,继续出台扶持政策,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资金投入、政策倾斜、服务引导,重点对加工转化这个短腿和市场营销这个关键进行扶持。3、健全产业体系。继续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引导,进一步规范种子管理,建设适合本地生产需要的种业;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规程,加强生产过程监管,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关。积极组建各类专业化经纪人队伍,鼓励有经营才能的人参与到营销体系中去,实现农副产品的转化增值。通过产业体系的完善,带动基地建设,推动产业发展,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