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敬畏自然导学案.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857872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敬畏自然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下敬畏自然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下敬畏自然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下敬畏自然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下敬畏自然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敬畏自然导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八下语文导学案 课题:敬畏自然 (2课时) 姓名: 班级: 组号: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2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2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3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预习 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整体把握了课文内容,就不难看出,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最后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层,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进了一层。从论智慧到论生命,又进了一层。在层层推

2、进的论述中,人类之所以应该敬畏自然的理由申述完毕,最后水到渠成,引出结论。议论性的散文不同于抒情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这种文体主要使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内容是议论性的,通篇有论述的理路,有论点有论据有论证,但是它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 )鹏 斥鴳( ) 蓬蒿( ) 咫尺( ) 狼藉( ) 相形见绌( ) 美味佳肴(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 佳肴:3、阅读课文,理清思路。整体感知:一、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一下

3、,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本题引导我们抓住关键语句,深入思考,以达到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目的。思考这些问题,要在通读课文的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问题要求,提取要点,简明扼要地回答。)二、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请仔细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义,并与同学交流看法。(本题意在引导我们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三、本文多处运用反

4、问句。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本题结合课文学习反问这种修辞手法,体会反问的表达效果。)反问句: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反问句: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反问句: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

5、,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反问句: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测验:1揣摩课文中含意丰富的语句,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2完成下列三个语言表达题。(1)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是()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A烘托寂静进入摧毁B映衬平静进入毁坏C烘托平静扑入摧毁D映衬寂静扑入毁坏(2)依次填写关联词语都正确的是()三峡工程完工以后,()可

6、以使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提高到5000万吨,()可以使万吨级船队溯流而上直达重庆,()为西南腹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A既又从而B因为所以而且C既所以从而D因为又而且(3)排列语句顺序恰当的是()还有摇荡的水草游人从桥上望去那鱼就在水草和石头间滑动可以清晰地看到水下的鹅卵石ABCD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森林能起其他植被及工程措施替代不了的护土保水作用。它通过树冠、树干和枝叶_(缓解、缓和)降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击,减少沙土流失;又因森林植被的残落物和林木的庞大根系,使森林土壤形成涵水能力很强的孔隙,落在林地的雨水能迅速下渗贮存起来。据统计,森林土壤的根系空间达到1米深时,每公顷森林可贮水500到200

7、0立方米。这样,每2000公顷森林的贮水量,至少相当于一个1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从这个意义上,人们称森林为“绿色水库”。值得强调的是,森林在特大暴雨下能起削弱洪峰_(缓解、缓和)险情的作用。1975年河南驻马店地区的洪汝河、沙颖河和唐白河流域连降特大暴雨,3天内降水量达800至1000毫米,使板桥和石漫滩两座水库大坝决口,造成了极大的灾难;而同一条件下的薄山、东风两水库,却经受住了洪峰的冲击,没有出现险情。据事后调查,认为水库的失事与否,与上游的森林植被状况密切相关。那两座失事水库上游的森林覆盖率仅为20%,而安然无恙的两座水库上游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0%。正因为如此,前两座水库每年因暴雨淤积的泥沙最高可达40厘米,使库容日减,终于酿成大灾。从中可以看出森林在消除水患方面的重要作用。1联系上下文意思,从括号内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填入横线。它通过树冠、树干和枝叶_(缓解缓和)降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击。森林在特大暴雨下能起削弱洪峰_(缓解缓和)险情的作用。2解释“库容日减”在文中的意思_。3第1段中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里列数字是为具体准确地说明_。4第2段中“同一条件”指的是_。5第2段中加点句子主要用了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6这篇短文说明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