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各章节简答题及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8578264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各章节简答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理各章节简答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理各章节简答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理各章节简答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理各章节简答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各章节简答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各章节简答题及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理简做题1 .机体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相互关系怎么样?答: 1神经调节: 根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在人体机能活动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神经 调节比拟迅速、精确、短暂.2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体液 调节相对缓慢、持久而弥散.3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响.自 身调节的幅度和范围都较小.相互关系: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相互配合,可使生理功能活动更趋完善.2 .什么是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怎样维持的?这种稳态有何意义?答:内环境指细胞外

2、液.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稳 态的维持需要全身各系统何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意义: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理化条件,因而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响和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进行; 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终产物.3 .简述钠泵的本质、作用和生理意义?答:本质:钠泵每分解一分子ATP可将3个Na+移出胞外,同时将2个k+移入胞内.作用:将细胞内多余的Na+移出膜外和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形成和维持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平衡离子分布.生理意义: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为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响所必需;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建立Na+的

3、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提供势能储藏;由钠泵活动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也是细胞发生电活动的前提条件;钠泵活动是生电 性的,可直接影响膜电位,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4 .物质通过哪些形式进出细胞?举例说明.答:1单纯扩散:02、CO2、N2、水、乙醇、尿素、甘油等;2易化扩散: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核甘酸等; 经通道易化扩散:如溶液中的Na+、K+、Ca2+、0等带电离子.3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如Na+K+泵、钙泵;继发性主动转运:如Na+Ca2+交换. 4出胞和入胞: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5 .易化扩散和单纯扩散有哪些异同点?答:相同点:都是将较小的分子和离子顺浓度差

4、不 需要消耗能量跨膜转运.不同点:单纯扩散的物质是脂溶性的,易化扩散的物质的非脂溶性的;单纯扩散遵循物理学规律,而易化扩散是需要载体和通道蛋白分子帮助才能进行的.6 .跨膜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和特征是什么?答:1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这类 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快速开放和离子的跨膜流动,导致突触后 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电位的改变,从而实现神经信号的快速跨膜传导.(2)G 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它是通过与脂质双层中以及膜内侧存在的包括G蛋 白等一系列信号蛋白分子之间级联式的复杂的相互作用来完成信号跨膜传导的.3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它结合配体的结构域位于质膜

5、的外外表,而面向胞质的结构域那 么具有酶活性,或者能与膜内侧其它酶分子直接结合,调控后者的功能而完成信号传导.7 .局部电流和动作电位的区别何在?答:局部电流是等级性的,局部电流可以总和时间和空间,动作电位那么不能; 局部电位不能传导,只能电紧张性扩布,影响范围较小,而动作电位是能传导并在传导时不衰减; 局部电位没有不应期,而动作电位那么有不应期.7 .什么是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现象?它 在兴奋传导中的意义的什么?答:含义:动作电位的幅度是“全或无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不随刺激强度而变化;动作电位传导时,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幅度衰减.因在传导途径中动作电位是逐次产生的. 意义:由于“全或无现象存在,神

6、经纤维在传导信息时,信息的强弱不可能以动作电位的 幅度表示. 8.单一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是“全或无的,而神经干的复合电位幅度却因刺激 强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为什么? 答:由于神经干是由许多神经纤维组成的,虽然其中每一条纤维的动作电位都是“全或无 的,但由于它们的兴奋性不同,因而阈刺激的强度也不同.当电刺激强度低于任何纤维的阈, 那么没有动作电位产生;当刺激强度能引起少数神经兴奋时,可记录较低的复合动作电位;随 着刺激强度的继续增强,兴奋的纤维数增多,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也变大;当刺激强度增加 到可使全部神经纤维兴奋时,复合动作电位到达最大;再增加刺激强度时,复合动作电位的 幅度也不会再增加了.9

7、.什么是动作电位?它由哪些局部组成?各局部产生的原理?一般在论述动作电位时以哪一局部为代 表?答:在静息电位的根底上,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 位.包括锋电位和后电位,锋电位的上升支是由快速大量Na+内流形成的,其峰值接近Na用衡 电位,锋电位的下降支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后电位又分为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它们主 要是K+外流形成的,正后电位时还有Na泵的作用.在论述动作电位时常以锋电位为代表.10 试述骨骼肌兴奋一收缩偶联的具体过程及其特征?哪些因素可影响其传递? 答:骨骼肌的兴奋一收缩偶联是指肌膜上的动作电位触发机械收缩的中介过程. 肌膜上的动作电位沿

8、膜和T管膜传播,同时激活L型钙通道; 激活的 L 型钙通道通过变构作用,使肌质网钙释放通道开放; 肌质网中的Ca2+转运到肌浆内,触发肌丝滑行而收缩. 影响因素:前负荷、后负荷、肌肉收缩水平和收缩的总和.12 试述神经纤维传导和突触传导的主要区别?答:神经纤维传导是以电信号进行,而突 出传导是“电-化学-电的过程; 神经纤维传导是双向的,而突出传导是单向的;神经纤维传导是相对不易疲劳的,而 突出传导易疲劳,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的影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而突触传导有时 间延搁;神经纤维传导是“全或无的,而突出传导属局部电位,有总和现象.16 .根据心肌细胞电反响的快慢可将心肌细胞分为哪两类?两者

9、有何区别? 答:可以分为快反响细胞和慢反响细胞两类.区别:快反响细胞0期去极化是由快Na+通道开放而引起的,因此0期去极化幅度较大, 持续时间较短,去极化速度较快;慢反响细胞0期去极化是由慢Ca2+通道开放而引起的, 因此 0 期去极化幅度较小,时程较长,去极化速率较慢.慢反响细胞的最大复极电位和阈电位的绝对值均小于快反响细胞.生理简做题 对于自律细胞来说,慢反响细胞的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于快反响细胞.17 .什么是期前收缩?为什么出现代偿间歇?答:如果在心室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 结兴奋到达之前,心室受到一次外来刺激,那么可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由于期前收缩也有它自己的

10、有效不应期.因此,在紧接期前收缩之后的一次兴奋传到心室时, 常常正好落于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结果不能使心室应激兴奋与收缩,出现一次“脱失. 这样,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会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18 .什么是正常、潜在、异位起搏点?答:1窦房结是引导整个心脏兴奋和搏动的正常部 位,称为正常起搏点.2在正常情况下,心脏其他部位的自律组织仅起兴奋传导作用,而不表现出它们自身的自律性,称 为潜在起搏点.3在某种异常情况下,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组织也可以自动发生兴奋,而心房或心室那么依从当时情 况下节律性最高部位的兴奋而跳动,这些异常的起搏部位称为异位起搏点.21 .哪些因素影响心脏的

11、泵血功能?答:1前负荷:用心室舒张末期压来反映.2后 负荷:动脉血压: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搏出量增加;动脉血压过高,搏出量减少.3心肌收缩水平:心肌不依赖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的特性.4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加快可使心输出量增加;但心率过快,心输出量反而下降;心率受神经和 体液因素及体温的影响.22 .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答:形成: 循环系统内的血液充盈:前提条件心脏射血和循环系统的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 的弹性储器作用影响因素: 心脏搏出量:收缩期动脉血压变化明显,收缩压的上下反映搏出量的多少 心率:心率增快时,脉压减小.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增强时,脉压增大.舒张压的上下反映外周阻

12、力的大小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动脉硬化,作用减弱,脉压增大. 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循环血量减少,血管容量不变,脉压下降.23 .微循环血流通路有哪些?各自的功能特点有哪些? 答:微循环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它的血流通路有: 直捷通路:使一局部血液能迅速通过微循环而进入静脉,保证回心血量 动-静脉短路:在体温调节中发挥作用.迂回通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 场所24 .有效滤过压的上下取决于什么?对组织液的生成有何影响? 答:促进液体滤过的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之差,称为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EFP二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有

13、效滤过压是组织液生成的动力.EFP0组织液生成增多;EFPQ组织液生成减少;EFP=Q组织液的生成平衡25.试述组织液的生成及其 影响因素?答: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的.其生成量主要取决于有效滤过压影响因素: 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 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EFP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 淋巴回流:淋巴回流减小,组织液生成增多;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毛细血管壁的通 透性增加,组织液的生成增多.26 .何谓减压反射,反射的范围及生理意义? 答:减压反射是通过对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刺激引起的. 减压反射是典型的负反响调节,且具有双向调节水平;减压反射

14、在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外周血管阻力 血量等发生忽然改变的情况下,对动脉血压进行快速调节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减压反射主要对急骤变化的血压起缓冲作用,尤其在动脉血压降低时的缓冲作用更为重要. 生理意义:对动脉血压进行负反响调节,起缓冲作用.27 .简述心交感和迷走神经对心脏活动的调节作用?答:1心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的轴突 组成心脏神经丛.轴突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心肌细胞膜上3受体结合,导致心律加快, 房室交界兴奋传导加快,心房和心室收缩力量增强.这些作用分别叫正性变时作用、正性变传导作用、正性变力作用.2迷走神经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与 M 受体结合,导致心律减慢.心房肌不应期缩 短,房室传导

15、速度减慢.以上作用分别称为负性变时、变力和变传导作用.28.在实验动物 中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动脉血压有什么变化?其机制如何?答: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动脉血压升高. 心脏射血经主动脉弓、颈总动脉到达颈动脉窦.当血压升高时,引起降压反射,使血压降低. 当窦内压降低,降压反射减弱,血压升高. 当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窦内压降低,降压反射减弱,因而心率加快,心缩力增强,回心血量增强,心输出 量增加;阻力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强,导致动脉血压升高.29 .心肌有哪些生理特征?与骨骼肌相比有何区别?答:心肌细胞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 性和收缩性四种根本生理特性.与骨骼肌相比,心肌的自律性和传导性较高,而收缩性较弱.30 .什么叫胸膜腔内压?胸内压的形成和生理意义?答:胸膜腔内的压力称为胸膜腔内压. 胸膜腔内压的形成与肺和胸廓的自然容积有关.从胎儿出生后第一次呼吸开始,肺即被牵引 而始终处于扩张状态.胸膜腔内压二肺内压+一肺回缩压生理意义:有利于肺保持扩张状态;有利于 静脉和淋巴的回流.31.简述肺泡外表活性物质的生理意义?答:肺泡外表活性物质主要由肺泡 II 型细胞 产生,为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肺泡外表活性物质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液一气界面的外表张力,减小肺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