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单元测试题.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8572488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单元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单元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单元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单元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单元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单元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单元测试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模拟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序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共25题,每个3分,共75分)1马克斯韦伯等指出,任何官僚组织为了发挥其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内阁制 D军机处2古今奇观第二十一卷老门生三世报恩中说:“如今是个科目的世界,假如孔夫子不得科第,谁说他胸中才学?”这反映了当时 A.否定科举制的作用 B科举考试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C科举考试限制了儒学的发展 D科举考试成为选拔人才的有效途径3三国志记载:曹操的爷爷曹腾是西汉丞相曹参的后代。2013年11月复旦大学进行的DNA检测否定了这一说法,证实曹操之父来自家族内部过继,该家族并非曹参本族。而我国古代也有过继养子“异姓不养”的风俗。这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内外服制B郡县制C分封制D宗法制4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宋代“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A藩镇割据出现B科举制完善 C分割事权 D理学兴起5“明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至仁宗而后,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

3、耳。”从材料可以得出A明太祖没有参照元朝的政治制度B内阁官员的权力呈加大的趋势C明朝内阁与汉唐宰相都有决策权D中书省与内阁均影响皇权加强6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历九代国君。其中,兄终弟及3人,次子继位1人,孙子继位2人,不明嫡庶1人,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仅2人。这一现象反映出A分封制度瓦解 B王位继承混乱 C宗法制度松弛 D中央集权确立 7某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许多方面“大体接近近代社会价值取向”。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是A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C科举制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D科举制可提高官员文化水平8“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渝,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

4、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 B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9某博物馆有一文字残缺的史籍,其中有一段内容是:“曰丞相,曰宰相,设计相,至则丞相废。”“”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A秦B唐 C宋D明10. 图6为中国古代某王朝的地方行政区域,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对前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照搬 B. 始终不利于中央政府的统 C. 制度成效与制定者初衷违背 D. 分封制复辟是历史必然趋势11“编户齐民”,意指国家通过户籍制度,以

5、户为单位将人民纳人国家组织(编户),并利用乡里作为地方行政组织掌控地方;天子统领万民,所有人在理论上是平等的(齐民)。这旨在 A打破等级界限 B加强中央集权 C强化君主专制 D完善户籍管理12三国志记载:曹操的爷爷曹腾是西汉丞相曹参的后代。2013年11月复旦大学进行的DNA检测否定了这一说法,证实曹操之父来自家族内部过继,该家族并非曹参本族。而我国古代也有过继养子“异姓不养”的风俗。这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内外服制B郡县制C分封制D宗法制13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宋代“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A藩镇割据出现B科举制完善 C分割事权D理学兴起14“明成

6、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至仁宗而后,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从材料可以得出A明太祖没有参照元朝的政治制度B内阁官员的权力呈加大的趋势C明朝内阁与汉唐宰相都有决策权D中书省与内阁均影响皇权加强15明史中记载:“科举必由学校学校有二:曰国学,曰府、州、县学。府、州、县学诸生入国学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由此可见明朝改革科举特点A入国学的都能当官B与学校教育相结合C分榜取士D保证科举取士的区域公平性16有学者指出,(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创制”的含义是()A推行王位世袭制 B实行宗法分

7、封制C确立世卿世禄制 D实施中央集权制17春秋战国时期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社会等级士,位居庶民之上,后来,士与卿大夫合二为一,出现了“士大夫”的称谓和阶层。其缘起是()A秦国实行军功制 B科举制度兴起C实行察举制选官 D程朱理学兴起18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 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 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19秦汉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格局的形成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下列叙述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是()A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

8、的制度形成 B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D“工商食官”的经济制度冲击农耕经济20历史学家钱穆说:“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且能维持此大一统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作者肯定了()A分封制度 B郡县制度 C行省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21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22宋

9、太祖曾说:“五代诸侯跋扈,有枉法杀人者,朝廷置而不问。人命至重,姑息藩镇,当若是耶?”针对这种现象,他所采取的措施是()A设枢密使管理军事以分割宰相的权力 B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委派文官担任 C各州公文须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 D设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地方的事务23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这里“矫前世之弊”主要是指A废除宗法制 B采取郡国并行制 C加强皇帝制 D实行三公九卿制24学者黄中业指出,“分封”一词源于左传,指的是周初“封建亲戚,以屏宗周”。分封一词的“分”字,是说受封的诸侯国是由西周中央王朝分出去的。“封建”一词的“建”,是说由周王

10、室派出的受封者所建立的是国家。这说明西周分封制()A否认诸侯国对周王的隶属关系 B 使诸侯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C肯定诸侯国是周王室的臣属地 D主张建立若干独立的诸侯国家25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史实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

11、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材料二 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材料一、二摘自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

12、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鳊自樊树志国史概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7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3分)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战国至隋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2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氏室属下的庶民也许就是氏室的宗族,否则也是集族而居的。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戚关系。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张荫麟、吕思勉国史十六讲材料

13、二秦汉是官僚政治制度全面展开的时期,官僚政治的各个要素都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若从政府机构来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九卿不仅从执掌上来说是皇帝家务与国家政务没有分离,而且“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材料三清代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期。伴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和政府首脑的地位空前加强。清朝皇帝都亲理朝政,这在历代最高统治者中也是少有的。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概括材料一中帝国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和等级关系,并说明其得以建立的制度基础有哪些?(6分)(2)结合材料二,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角度,归纳秦汉时期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4分)(3)结合材料三及相关史实,归纳清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在制度建设方面的具体表现。(6分)(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认识。(4分)第一单元模拟题答案1-5 BDDCB 6-10 CBBCC 11-15 BDCBB 16-20 BBABD 21-25 BBBCD26.【答案】(1)说明:汉代官僚政治得以发展,孝廉成为人们做官的主要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