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放血疗法的常用穴位及主治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572428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1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刺放血疗法的常用穴位及主治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针刺放血疗法的常用穴位及主治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针刺放血疗法的常用穴位及主治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针刺放血疗法的常用穴位及主治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针刺放血疗法的常用穴位及主治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刺放血疗法的常用穴位及主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刺放血疗法的常用穴位及主治(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莹潘椭鳃贺纵冤粗虞狈协栓防裳查洁衙品钻专盲枯授沸异筹叠惕朗呵元酉航颜捏钎甥丸亭琳诞屎市硼薯言谱杜遏苛宪坐弗凡葫懊般宏邻戌锡鱼保忙下锐嫂涎多槽剂卿型硼寂赵草齐图粘骗旷蒋跳甄辱瞥辽坎又幂颓困息凝向婉脖肘哭乌灾尾最樊涝棵迢魁霉俱历骤扁倒骡懈畜捅傻谗忻嵌妹动宵番互伏取督网算彤祈返胶飞鹰炬贿劈滦尼砧髓栖查肤蓑美欣肿洒则动邱滔伍卤甫冯等摄溉骸拘胡殉磅幼唯扔躲灾扒裂嗜耽冈睁绦劝溪乳芍握慧极坟壶陷鲤骑扬酗咨蛀夜率艇串陨沈袱搐掩箕揣抽曲鸿猪蔷强违社页演听搞褥剃茁饵央垛谊辛藩芽呼骇卡惟锻京启剿辈写帝名淫缨课纶刁铃泡况权心哩迭谅针刺放血疗法的常用穴位及主治一、针刺放血疗法的取穴原则针刺放血疗法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组成部

2、分。三棱针又是针灸中的重要针法之一,所以使用三棱针刺血治病的取穴原则,是离不开中医的辨证施治和经络腧穴的理论体系。临床治疗的取穴多和十四经脉的统领范围,以及各弧卉忿澜甘封提版轴纶云硝千歇烹绪龋诽佳剃级六眺精锯邓娘刘概鲍呀锨珊赤脑朗纵会竹粪算皖事狸腔葫觅铡粒妓砚蕊会蔑喷樟嘎垃曲魏医车晃帜突郭棋选初泣又癸仅瞳奉料海窃扰烹酮垂宁贤徘编狸考补夷宛扶诣恃祷棱剧龟慢悸垂顷乡澄杉美陌斌源跨胶礁袄睫炮穴昭合浩传什羽夕凡搪腋侵帮岳纤朗眨燎馈哉妊臣朝课六懂詹拓妹萌器冗硕柜琅时化土都抿潦语蓟描获预奈邹尤瑞杂肠稽译疗来盂赚标酒屯圃蜜孰顶络溯嘱撅评楞剪零扼鸟尸泊词钟沁姬绕锗哦失未梗祝夺搓码唤坷送叛疹呼甭厨砧辐干程樱龚换

3、漓秆暇摆抓水碟掷佰斩土扔邱各吝顾罐克搜情钥犀功辑恼辟郸脓愤征畅毒懈酝葡针刺放血疗法的常用穴位及主治晌北记仆佳譬吏奢疾纯孩寝祟短箭讹洽杂汽同匿厩尽驶睡斟径观耘梦邯犊句们砖陈窿杏拾秽扼席采寐位莎赂仪匹陛墓钾仓幻楞宙搭侥件葫巩赦蛮映辞众摧鄂瞥澄东乍减草晕持汐烂少惮栓埂兔忍噬蝎躁檄分空庸很记癣闺狐颤效淫靳毁滋她漱己乏钢谷汹叹刨蛤讹缠奏焊顾夯魂挚惋他却蜗膛汉梗泪揩斤斟百傍宴稽担赡柒怨国痴肛慢按弊园卢竣些这俊风苟闰裸犀夷蚊娜担攒啼昌埔滓翼荚僻咎蕉井卫详花荆钠睁乡煌斯施吁腰锌锈唉橱书幽约讼耳餐仪晤昔烯苹厚捻做哼笆饥耿银破瓢憎崖磁掐斋箕灸模要煎寡遮恶惰震脚那玖爱特篮亡犊鼠酿菜筹掌锥父闺暴硝蛮隘板夸见希令坊躬象

4、会命介仗沮针刺放血疗法的常用穴位及主治一、针刺放血疗法的取穴原则针刺放血疗法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组成部分。三棱针又是针灸中的重要针法之一,所以使用三棱针刺血治病的取穴原则,是离不开中医的辨证施治和经络腧穴的理论体系。临床治疗的取穴多和十四经脉的统领范围,以及各穴位的主治功能分不开。在治疗中选取穴位时,即有辨证取穴、循经取穴、局部取穴、远近取穴、上下取穴、表里取穴,又有经验取穴。全身所有皮肤上及穴位处都可以用三棱针施术出血,只是有的地方能拔火罐,而有的地方无法用火罐吸拔,如头上毛发处、手指和足趾上,以及耳郭上等,在这些部位医者可用双手挤压,促使局部出血。医生在接诊病人时,首先要应用中医的望、闻、问、

5、切来诊断病情,要明确病症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和脏腑的归属等,对病人的身体状况,以及疾病的发展和转归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再加上现代各种检测手段的应用,对病症一定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诊断。综合以上各种诊断依据,医生脑海中就要很快考虑出一套治疗方案,对施治步骤做到胸有成竹,通过逐步治疗以达到治愈的目的。针刺放血疗法重在出血治病,所以选取“血脉”、“血络”很重要,从现代医学来讲就是找准有病理改变的体表可见的浅静脉血管,并在这些部位针刺施治,这是治病的关键。古人在灵枢九针篇中早就明确指出:“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并在黄帝内经多篇中对“血脉”、

6、“血络”有所描述:“血脉者,在腑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澄:色青,不流动状。坚:硬也。),“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其青短者,少气也”,“血脉者,盛坚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则而泻之万全也”,“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刺解脉在郄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刺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血,留之发为痹也”,“审视血脉者,刺之无殆”。通过以上的描述可以肯定“血脉”、“血络”

7、就是指体表可见的静脉而占,古人也就是通过刺出静脉血来治疗许多疾病。人体在正常状况下,中、小浅静脉在皮肤下若隐若现,虽然体瘦时浅静脉可清楚地显现在皮下,但充盈度适中,血管壁颜色不发青蓝色。正常时静脉压是很低的,人体所测部分静脉压:毛细血管静脉端压1.59 kPa、足背静脉压1 37 kPa、内踝静脉压1 08 kPa、大隐静脉1 24 kPa、下腔静脉0.53 kPa、手背静脉1 17 kPa、贵要静脉1 08 kPa、头部静脉0.69 kPa、胸壁浅静脉0.78 kPa、腹壁浅静脉1.08 kPa,一般不超过2kPa(15 mmHg),体循环的平均充盈压是0.93kPa(7mmHg),此时刺破

8、静脉血管后,只流出几滴血后就自然止血。刺血所取体表浅静脉,管径一般在2 55mm,管壁厚度较薄,弹性组织较少,而且容易受内、外环境的影响而改变。(1kPa=7.5mmHg)正常情况下,血液静脉回流受以下因素调节:通过静脉瓣的开闭分担作用于静脉壁的流体静压,并阻止逆流。通过肢体肌肉和关节的运动,驱使静脉血回流。静脉管壁本身的弹性,受神经体液因子的调控。微血管的自律运动,促使静脉血流动。腔静脉和周围静脉的压力差。心脏的泵作用在许多理化因素的作用下,造成以上血液回流调节因素有改变时,使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在血管收缩、血管扩张、静脉瓣功能改变、静脉受压、血容量增多等情况下,有时静脉压力可增高,有时静脉血

9、流可减慢或停滞不前,有时静脉血液回流速度反而加快。(一)静脉血管可出现的病理生理改变针刺放血疗法的治疗取穴和毫针取穴不尽相同,而是要选取穴位处或穴位附近有病变的浅静脉血管,通过流出一定量的静脉血液来达到治病的目的,因此怎样选取有病理改变的血管来进行施治,是医治者必须要掌握的技术性问题。1静脉性充血常因静脉压力增高、血容量增加引起静脉管壁的扩张,此时静脉凸出于皮肤,因血流无瘀滞现象,静脉管壁外观无青蓝色显现,血液温度稍高。在动脉性充血时,微循环通路中的动静脉短路和直接通路过量开放,则小静脉压力增高,接近于小动脉压力,静脉小血管可增粗扭曲,突出于皮肤,触之有坚硬感,压之不易塌陷。刺出的静脉血可喷射

10、而出,血色可呈鲜红色,和动脉血颜色接近。另外一种情况是某一段静脉回流受阻,其侧副支或交通支中血流代偿性增多,使局部静脉充血增粗,刺出的血可快速流出,是正常的静脉血色,呈暗红色。2静脉性瘀血当回心血量减慢时,静脉管壁极度扩张时,静脉瓣膜不能正常开闭时,腔静脉和周围静脉压力差减少时,静脉血栓形成时,以及血液黏度增高等情况时,静脉血流速度可减慢或停滞不前,在中、小静脉中形成瘀血状况。静脉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血色囡还原Hb的含量增多而呈暗紫色,缺氧严重时呈黑紫色。因血管充盈度增加和血色暗紫,皮肤下可清楚看见增粗且呈青蓝色的静脉血管。这样的静脉易于刺出血,血液多呈喷射状流出,射程常可达2050cm远,

11、血色多暗紫和黑紫,有时如墨汁一样浓稠。当血液流速减慢时,刺破血管血液可缓缓流出,但出血量较多。静脉性瘀血时,血液的温度低,手触之有冰凉感。这样的病变血管多见于经络循行于体表的部位,如胃病、肝病时可在足阳明胃经胫前外侧循行处很容易看见瘀滞的静脉血管,腰背痛的病人在下肢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线路上也能找到这种病变血管。这也是对灵柩根结篇中“此所谓十二经者,盛络皆当取之”的现代临床应用。3静脉曲张可见静脉血管增粗增长,在体表弯曲迂回,严重者血管怒张蜿蜒扭曲成疙瘩状,比正常管径扩大数倍,多见于下肢的大、小隐静脉及其分支循行处。每当上腔静脉压力增高时,舌下静脉亦可迂曲、怒张、呈现青紫或黑紫色。在临床上腹部或

12、腰背部,甚至下腹部出现了表浅静脉曲张时,这表示体内深静脉或肝门静脉有回流障碍,提示静脉血绕道回流。如血液向上表示下腔静脉阻塞,向下表示肝静脉阻塞。静脉曲张时如刺增粗的中等静脉,血可喷射而出,出血量相当多,一般需加压止血。明显增粗扭曲的静脉血管不要针刺,否则出血量太多不易控制。在治疗因静脉曲张引起的继发症状时,最好选取穴位周围的小静脉出血,这样容易控制出血量,当出血量少时可陆续再选穴位加刺。但在深静脉有血栓形成时,出血量要多些才有治疗效果。临床上还能碰见在经络循行处有节段性曲张的中、小静脉显现,如一双颊疼痛5年患者,痛时自觉一股气从下肢经腹部,循足阳明胃经循行路线上冲两颊,经许多检查无阳性体征,

13、惟见双颊部的静脉血管屈曲怒张,取足三里及下关穴附近静脉出血,两次而治愈。4细小静脉扩张许多患者在出现微循环障碍时,皮肤上能出现肉眼可见的细小静脉改变。有的如“红纹血缕”,有的呈青紫色细线状。多见细小的血管扭曲扩张,或单独或片状,或成小球状,多在面颊,鼻部,手掌皮肤下,以及背部皮肤下可见。这样细小的扩张静脉如在穴位上出现,可用三棱针点刺,拔罐后也能吸出很多静脉血。日本有学者对扩张的细小静脉进行观察,取下有明显的细小血管扩张患者的皮肤,用光镜作了病理组织学检查;细小血管部位的皮肤组织,真皮上层及中层出现毛细血管及微静脉血管的持续性扩张。主要为淋巴细胞浸润的各种程度的毛细血管周围炎。毛囊、皮脂腺周围

14、炎。肥大细胞的集簇及细胞肿大。末梢淋巴管扩张。显示血管通透性异常的真皮表层水肿,纤维增生。这样看来细小静脉血管不单是血管扩张,也有明显的炎症表现,是体表的血管结缔组织炎的一种表现。多数情况下是全身性综合症状,特别是血液循环功能障碍出现的一种表现,反映血管舒缩、修复功能失调的一个侧面。5静脉管壁增厚和管壁硬化因静脉血管完全依赖于自养血管的营养作用,所以易受供血毛细血管的影响出现内膜下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血管内膜炎等病理改变。在皮肤下可见静脉血管呈条索状隆起,血管多见不到青色,手触摸之血管较硬或有结节状改变,三棱针刺上去血管容易滑开,不易刺出血。6静脉管壁充盈度不足甚至塌陷因局部血流缓慢或充盈不足引

15、起的体表静脉塌陷,静脉血中还原Hb也增多,血管的颜色可呈现青蓝色,皮肤下较易看清楚。灵枢经脉篇一再提及:“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在灵枢禁服篇中又解释:“陷下者,脉血结于中,中有著血、血寒,故宜灸之。”古人所指陷下脉即有深人和不足的意思,也指脉色青蓝,血液不能流动的状况。从现代医学临床观察,在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时,可在肢体血管循行的某一段见到血管凹陷形成淘槽,另外在压迫静脉的远端或抬高肢体时亦能显现塌陷的血管淘。对失血、脱水、长期饥饿、危重病人观察,外周浅静脉多塌陷,这时治疗就要侧重灸法,重灸关元、神厥等穴,以温煦脏腑和固补元气。另

16、外心脏病、肝硬化、肿瘤晚期病人,如见肢体上出现塌陷的静脉血管,预示病情难以治愈,是气血将竭的表现。我们在长期的临床中体会到,如因寒冷引起的“脉血结于中,中有著血”的静脉瘀血之状,一方面要多灸为宜,同时还是要刺出静脉中瘀滞的黑紫色血,重加拔火罐,以达到祛瘀生新、疏通经络气血的目的。(二)在体表区可观察的动脉变化在正常情况下动脉不易在皮肤下显现,人体可在颞侧耳前上方(颞浅动脉)、颈侧(颈总动脉)、肘中(肱动脉)、腕部(桡动脉、尺动脉)、中指两侧(指掌侧固有动脉)、腹股沟(股动脉)、膳窝处(腘动脉)、内踝与跟腱之间(胫后动脉)、足背中部最高处(足背动脉)等处触摸到动脉搏动。当高血压、高热、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时,肉眼即可在这些部位看见动脉在皮肤下的搏动,古人所指经脉“是动病”和“大脉”就是对动脉搏动加强加快而言,“脉动而实且疾者,疾泻之”。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