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上半学期教案范文.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8568487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历史上半学期教案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初三历史上半学期教案范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初三历史上半学期教案范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初三历史上半学期教案范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初三历史上半学期教案范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历史上半学期教案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历史上半学期教案范文.doc(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历史上半学期教案范文初三历史上半学期教案1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理解古希腊的地理范围和地形特点,理解其以及对爱琴文明开展的影响;理解希腊城邦特点;掌握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开展及内容;理解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文化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斯巴达和雅典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p 才能;通过分析p 亚历山大东侵的后果,培养学生用唯物评价历史事件的才能,并正确评价伯利克里、亚历山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古希腊出现了近现代几乎所有的政体形式,这也是希腊文明对人类政治制度的一大奉献【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文化的影响教学难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及其特点;雅典民

2、主制利弊得失的评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现代奥运会有一项重要的竞技体育比赛叫马拉松长跑,有同学知道它的长度吗?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马拉松赛是一项长跑比赛工程,其间隔 为42.195公里。这个比赛工程的间隔 确实定要从公元前490年9月12日发生的一场战役讲起。这场战役是波斯人和雅典人在离雅典不远的马拉松海边发生的,史称希波战争,雅典人最终获得了反侵略的成功。为了让故土人民尽快知道成功的喜讯,统帅米勒狄派一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回去报信。菲迪皮茨是个有名的“飞毛腿”,为了让故土人早知道好消息,他一个劲地快跑,当他跑到雅典时,已喘不过气来,只说了一句“我们成功了!”就倒在地上死了。为了纪念这一事件

3、,在1896年举行的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马拉松赛跑这个工程。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二、新课讲授目的导学一:希腊城邦(一)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爱琴文明1.展示:多媒体链接地图古代希腊2.教师讲述:与其他地区的大河流域文明相比,如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和我国的黄河流域等相比而言,希腊文明有其特别之处,它是海洋文明,它的发轫与繁盛都与海洋密不可分。它最初的头就是爱琴文明,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3.教师讲述:公元前1200年因另一支希腊人入侵,迈锡尼文明彻底消灭。在爱琴文明衰亡之后的300多年的时间里,古希腊陷入了寂静的状态,这段时间被称为“黑

4、暗时代”。这使得长期以来人们对爱琴文明一无所知,对它的认识只停留在神话故事中的一些记载,并没有真实的历史根据。直到19世纪后期,才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为人们所认识。4.教师过渡:爱琴文明消灭之后是300的“黑暗时代”,但人类历史不可能总是停留在黑暗中的,短暂的寂静在等待着伟大的复兴,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走上了复兴之路,其表现是什么?(二)希腊城邦1.图片展示:古希腊城邦2.教师提问:什么是城邦呢?城邦是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他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假设干村落。其中的城邦是斯巴达和雅典。通过这个概念我们可以比照一下现代社会还有类似于城邦的国家存在吗?提示:新加坡。3.教师过渡:不一样的

5、地理环境形成了不一样的文明,在古希腊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城邦制度,其主要特点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那么他们又采用什么形式对其城邦进展有效的统治的呢?提示:希腊城邦的居民按照政治地位可以分为3大类:拥有公民权因此可以参加政治活动的自由人;没有公民权的自由人;处于被剥削、奴役地位的奴隶。4.教师讲述:既然拥有公民的身份,为了一直保持公民的身份,自然会关心自己国家的独立。这是因为国家被其他城邦兼并,就意味着可能沦为外邦人甚至是奴隶,丧失本来的公民身份,那么公民的权利和待遇自然也会随着丧失。只因如此,城邦制度稳固以后,很难出现大邦吞并小邦的现象,一来是由于地理环境导致,岛上的山脉、海洋把希腊

6、人分割在孤立的小岛中,二来正是由于公民的存在和他们的权利对于各邦的独立有重要的意义。目的导学二:雅典的民主政治1.材料展示:材料一“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国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材料二伯里克利:“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容的;但是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因为这种精神杜绝人治。”材料三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除在公民之外,公民内部轮流执政。材料四除十将军外,其余官职根本通过抽签的方式选出,每个人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2.问题考虑:以上材料分别表达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特点?提示:人民主权、法律至上、轮番而治、公民内部的平等。3.教师补充:公民大

7、会是所有男性公民均可参加,每月三次左右,听取一切官吏的重要报告,辩论和通过各种提案。选举国家官吏,制定法律,决定战争和平等大事,公民在大会上可自由发言,议论议案,对现行政策和公职人员进展评议,采取公开举手的方法,多数票为通过,施行直接民主。公民大会是国家权利机关。4.材料展示:故事一个雅典公民的政治生活(片段)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答复故事中的小问题。片段一:公民大会每十天就开一次,严重影响帕罗耶干活赚钱,但他还是很愿意去。这是为什么?公民意识强;他可能抽签当上官;他去开会还有津贴。片段二:执勤的不准他妻子进入会场,为什么?女人、儿童、外邦人、奴隶不是雅典公民,无权参加公民大会片段三:不识字的

8、帕罗耶却能担任公职,为什么?任何一个雅典公民都可以通过抽签的方式担任一切官职。帕罗耶很幸运地成为民众法庭审讯员中的一名。5.材料展示:苏格拉底之死苏格拉底在描绘雅典民主政治时曾指出:“用豆子抓阄的方法来选举国家的指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抓阄的方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或者任何其他行业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假设做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错误要轻得多。”这位哲学家因在陪审法庭中指责雅典政治的弊端而被包含着一大批像帕罗耶这样的文盲、保守派的法官们投票表决,集体定为有罪。公元前399年,年约70岁的苏格拉底受审讯处死刑。6.教师过渡:一个以言论自由著称的城市竟然对一

9、个除了运用言论自由权以外,没有任何罪行的哲学家提出起诉并判处死刑!同学们,你们如何对待雅典民主政治的利弊得失呢?7.学生辩论:雅典民主制给人民带来了什么?提示:通过正反两方剧烈的辩论,教师总结。8.雅典民主制的评价:(一)进步行:(1)在古代_盛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制是个伟大的创举,表达在两个方面: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了民主运作的新方式(如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行方式)。这一伟大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开展积累了珍贵经历。(2)有利于正确决策,也有利于修正错误。(3)有利于促进文化广泛深化开展。(二)局限性: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而是男性公民的民主,是社会

10、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三)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其本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民主。因此,雅典民主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促使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臻于极盛的同时,另一方面又残忍地窒息,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的自身开展。因此,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目的导学三:亚历山大大帝国1.图片展示:多媒体链接地图亚历山大东征道路图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地图,归纳亚历山大东征的道路及帝国的建立过程。提示:进攻波斯帝国南下攻占地中海东岸进入埃及转入两河流域再度与波斯大军会战。3.教师提问:(1)从帝国的疆域来看,压力山大帝国几乎包括了当时人类的哪些文明?(2

11、)这些文明同属于亚历山大国管辖,有什么好处?提示:(1)希腊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以及从两河流域文明派生出来的犹太文明、波斯文明等;(2)整个亚欧大陆的交通被打通。因此,伴随着亚历山大东征,希腊文化传播到了东方,东方文化也浸透入希腊文化。正是这一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开展。4.拓展延伸:战争从未在人类生活中长时间地停留过,每一次猛烈的战火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请评价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提示:消极的一面:战争具有强烈的破坏性;积极的一面:促进文化的传播与浸透。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西方文明之-古代希腊,知道了当时两个最重要的城邦是斯巴达和雅典,重点学

12、习了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其利弊。理解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和开展历程以及东征的影响。板书设计1.古代希腊城邦:斯巴达、雅典2.雅典的民主政治和雅典的全盛时期(伯利克里当政时)3.地跨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4.亚历山大帝国的幅员和亚历山大东侵的影响初三历史上半学期教案2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识记西欧城市复兴的时间、区域,城市争取斗争的常用方式;理解市民阶级的形成过程;理解大学的兴起、大学自治及其开设的主要课程等过程与方法:在城市的兴起和开展的层层分析p 中,学习掌握从图片与史料中汲取有效历史信息;树立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思想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世纪市民追求人

13、生自由、争取城市自治的勇气,感悟“走出中世纪”来自于“人”本身的推动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教学难点:西欧城市的兴起对欧洲文明开展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多数人认为中世纪的西方文化相比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来说是一种倒退,中世纪意味着落后、腐朽、禁锢和迷信。实际上,历史总是在不断进步的,刚刚诞生的城市成为中世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么,为什么城市会在这一时期出现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二、新课讲授目的导学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材料展示:乔治出生于中世纪意大利乡村的一个农奴家庭,从小跟着邻居学了一手剪裁的好手艺。今年20岁的他打算与自己中意的

14、姑娘安妮结婚,却遭到庄园主詹姆斯的反对,他再也忍受不了他父辈那样的悲惨生活,他想改变。2.教师提问:乔治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试着描绘一下乔治父辈的悲惨生活。提示:封建庄园(乡村【关键词】:p 】:缴纳租税、承担杂役、无人身自由、生活极端贫困。3.教师提问:请你给乔治出出主意,他可以怎么做呢?提示:逃往城市。4.教师过渡:“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这是怎么回事?城市难道有不受封建领主控制的特权吗?生活在城市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又是怎样工作的?5.教师提问:西欧城市复兴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1世纪开始,随着消费力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开展,城市再度兴起。其

15、中兴起最早、开展最快的地区有意大利北部、法兰西南部和北海南部地区等。6.教师提问:这些新兴城市有什么特点?提示: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平安、可以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城市规模很小,人口较少。7.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考虑:(1)城市居民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有哪些?(2)法兰西琅城市民起义是怎么回事?反映了什么?(3)城市获得自治的形式是什么?提示:(1)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2)反映了城市的兴起使封建经济开始解体。(3)从国王或领主手里获得“特许状”。8.问题考虑:在自由城市里,市民和领主之间_了怎样的变化?提示: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目的导学二:城市居民的身份1.教师提问:假设乔治成功逃往城市,他凭借一手剪裁的好手艺就可以在城市继续生活下去吗?提示:按照惯例,农奴在自治的城市里住满一年零一日,他就是自由民(市民)了。2.教师提问: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根本居民。他们是怎样生活的?提示: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消费,拥有简单的消费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家庭既是消费的作坊,也是店铺。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3.教师提问:市民阶级中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