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政策研究.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8566221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政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湖北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政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湖北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政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政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政策研究.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政策研究 作者: 吴菊安作者单位:孝感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产业观察 2010年 第3期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武汉1+8城市圈产业集群品牌建设探讨”(2009q142)和孝感学院2009年度科学研究项目“城市产业理论与案例研究”(r20090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内容摘要:产业集群塑造产业整体竞争优势,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集群化是中小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必经之路。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政策的研究必不可少。本文从产业政策、公共支撑服务体系、信息化网络建设和品牌扶持等方面探讨了湖北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关键词:中小企业 产业集群 发展政

2、策 迈克尔波特认为,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中一组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这些公司和机构同处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集群内企业呈现出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联动、社会化协作和区域特性等基本特征,其中专业化经营是集群的本质特征。产业集群是产业关联及其支撑企业、相应支撑机构,如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与教育培训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产业集群通常围绕区域内主导产业的生产及服务展开,基于专业化分工与协作,通过产业链或其它竞合关系联结,共享产业要素、塑造产业整体竞争优势,构成产业生态系统,具有极强的内生发展动力,因而有

3、着持久的生命力。 目前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中小企业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则是相互之间形成战略联盟,基于产业链进行分工协作,在相互竞争中结成互助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以有效地克服规模不经济和范围不经济。产业集群发展正符合中小企业发展需要,同时可以有效地增强区域竞争力。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市场推动模式。在区域范围内首先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市场,通过相关生产过程围绕专业化市场聚集和企业的联动发展,最终形成产业集群。 企业衍生模式。产业集群是通过极少数主导企业的衍生、裂变、创新及跟进者的模仿而逐步形成。根据主体的不同,又可分为企业孵化模式、企业推动模式和企业分拆模式三种。 地缘内生型模

4、式。这种模式指依靠本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交通便捷条件、资源禀赋条件等区域优势,经过当地历史文化的沉淀而形成产业集群。 外来移植型模式。随着以区域外来直接投资为核心的资本迁入之后,引发同类企业和相关企业的地理集聚,进而延伸出许多配套企业,串起一条或几条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最终形成产业集群。 这四种模式可以克服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如融资难与市场开拓难,创新能力弱,产业规划不合理,各中小企业间为了抢占同一市场而进行恶性价格竞争。当然这四种模式的建立与运转过程中,政府及相关组织须充分发挥协调一致作用。 此四种模式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模式,世界各国还有不少值得中小企业借鉴的模式。如意大利的中小

5、企业集群化发展相当成功,其主要模式有: 大工厂模式。这种模式以一家专门负责设计、订货、营销的中型企业为龙头,其他数个中小企业参与其产品生产过程,负责不同工序或不同部件的生产,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协作关系,如同一个无形的大工厂。企业能否成为龙头,不是看其规模大小,而主要看它是否有设计技巧和营销本领。这种模式可以避免众多中小企业恶性竞争,能增强中小企业的战略联盟意识,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卫星群模式。这种模式通常以一家中型企业为核心,众多小企业为其供应零配件或部件。鞋帽、眼镜、乐器制造等行业的工业区大多属于这种模式,几百个规模较大、稳固的企业集合了上千个小企业为其进行生产。 集中销售模式。在这

6、种模式中,各个小企业按照统一的规格和技术要求,独立进行生产,并由同一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使用统一商标,由销售机构进行统一销售。 小企业集团模式。相互依存度高的小企业,以参股形式组成企业集团,将企业的某些职能(金融、贸易)集中,以便扩大规模,使其能像大企业那样发挥更大作用。 湖北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湖北中小企业在电子信息、建材、医药化工、机械及汽配、纺织服装、冶金和特色农业等产业形成了多个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有效地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它们不仅是当地的纳税主体和支柱产业,而且还带动了当地第三产业的长足发展,也给当地居民带来稳定的收入。但是,湖北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不平衡

7、,规模不大,产业化程度较低,品牌产业少。有的园区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集群已形成相当规模;有的园区依托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较好;有的园区企业规模小,产业分布分散,集聚度低,产业集群特征不明显,处于起步阶段。具体来说,湖北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产业集群规模小,产业组织化程度低。湖北目前中小企业集群中仅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沌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仙桃彭场无纺布、汉川马口制线、徐古镇蘑菇以及以冶金为主体的几个产业集群在全国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2006年底湖北省中小企业集群有179个,销售额1292亿元,利税106亿元。相对于浙江省和广东省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规模偏少,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

8、。2008年湖北省共有51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这些产业群正在规划建设之中。因此,产业集群经济总量明显偏低,产业集群规模较小。另外,产业集群呈现简单的扎堆现象,同一工业园区并不是因专业化分工而建立的产业链或产业群,产业集群缺乏完善的规划管理和市场机制功能,集群内专业化程度低。 产品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较弱。湖北很多产业集群主要集中于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纺织、特色农产品及矿物加工等。这些产业对企业的技术、规模,对劳动力和管理者的素质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通过简单的模仿与学习,产业集群就得以形成,但层次较低。这些集群存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由于其中的企业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产

9、品结构同化,常出现低价竞争。当前彭场无纺布、三里岗香菇产业集群普遍存在低价竞争现象,武穴木螺钉集群由盛转衰,过度竞争和创新能力弱是原因之一。从整体上看,湖北省传统产业比重大, 新兴产业发展不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7%,大大低于广东、浙江等发达省份。湖北省现代装备制造业仅占全部制造业的1/3,占全国装备工业的4%。 产业关联度弱,结构竞争力弱。湖北中小企业产业关联度偏低:城市间的产业结构趋同,缺乏合理的分工和互补;上、下游产业配套和协作不够密切,未能形成互补性较强的产业链;区域产业主要聚集于武汉市,而武汉市的产业集群的辐射效应较低。据有关资料统计,武汉市的结构竞争力居全国第

10、三十八位。非农产业比重偏低,高科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较大,但消费结构升级速度慢,经济结构转化速度慢,严重地影响了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政策支撑和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地方政府和中介劳务机构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信息传递中介,可以有效地规范行业中的企业行为以及传递市场中的信息和技术,提高集群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由于湖北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时间较短,很多产业集群缺乏相应的中介服务组织,社会化服务网络不健全,政府有关部门在政策引导和支持方面有待加强。另外,品牌意识淡薄,市场开拓能力不强。 湖北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政策 (一)市场推动与政府规划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政策 目前湖北省产业集群化程度不高,产业同构化

11、现象严重,中小企业集群规模较小,因此政府应发挥调控作用,结合现阶段湖北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和集群化水平,借鉴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成熟的模式,政府要合理规划产业结构,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政府应根据湖北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合理制定全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战略规划,明确重点发展的产业。按照全省产业集聚的规划和重点区域布局,通过各市、县的协调,项目对换等,确保产业集群战略的实施。二是要有目标地吸引那些具备产业带动优势与有产业关联效应和有配套协作功能的项目进入产业园区,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和提高竞争优势。加大产业集群中龙头企业的培育,可借鉴意大利的大工厂发展模式。 (二)政企互动以构建产业集群创新的公共支撑

12、体系 建立和完善中介服务体系。主要包括行业协会和信用担保体系。行业协会是沟通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在产业集群中建立行业协会,有助于协助政府实施行业管理,规范企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更重要的是为会员企业提供各项服务。如武汉徐古镇建立了“政府引导,协会搭桥,部门联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协调服务体系。政府本着“引导不干预,指导不代替”的方针,帮助菇农建立了食用菌协会,为菇农牵线搭桥,提供服务,排忧解难;建立了“空中联系,地面落实,电话一挂,服务到家,有求必应,高效优质”的便捷服务机制,变菇农“找政府”为“找菌协”。 国际国内的经验证明,大力发展以为中小企业服务为主的信用担保机构,是化解融资难

13、题的有效途径。完善信用担保体系途径有:开展多种担保体系建设,搭建银企合作桥梁,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推进担保网络建设,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和奖励政策,加快形成融资担保市场;不断扩大担保业务的覆盖面,积极促进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建立起稳定的协作关系,通过建立银行、担保、投资、典当、民间借贷与中小企业多方合作与共赢的融资新模式,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建立产业物流配送中心及物流配送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与国内外的物流配送中心的电子商务终端联网,降低产业集群物流成本。建立质量检测与标准对接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不断提高现有质量检测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权威性、公信度。建立集群内技术创新的保护机制,使企业积极参与创新,有效提高集群的技术水平。一是对集群的创新企业实行补偿机制;二是积极推动集群外部和内部企业的联系,为集群内外部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创新搭桥引线,积极关注外部市场存在的合作机会,同时向外界公布集群内的合作创新需求。建立人才培训体系,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产业发展做好各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