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朗读的评价语充满“语文味”.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8564564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朗读的评价语充满“语文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朗读的评价语充满“语文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朗读的评价语充满“语文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让朗读的评价语充满“语文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让朗读的评价语充满“语文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朗读的评价语充满“语文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朗读的评价语充满“语文味”.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朗读的评价语充满“语文味”湖北省蕲春县蕲州实验小学潘鹏邮编435315电话07137503694内容提要: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大家一直在积极地探索和实践着,朗读后的评价也是指导朗读的重要环节。本文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从与作品、作者、读者、听众四方面的对话来论述如何让朗读评价语充满“语文味”,从而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关键词:朗读评价用语作品作者读者听众对话语文味开放活力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朗读为主线,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2、,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呢?大家也在积极地探索和实践中。笔者认为教师在学生朗读后,及时进行有效、合理、恰当地评价是指导朗读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大都数教师却忽视了这一重要的环节。众所周知,“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朗读教学的明确要求。所以我们对学生的朗读评价也总是围绕着“正确、流利、感情”这六字来做文章,例如:你读得很正确,没有一个错别字!你读得非常流利,对课文很熟悉!读得真有感情,太让人感动了这些评价是我们在课堂常常听到和用到的,但它们对于指导学生的朗读显然是空洞而乏力的,不能激荡学生的心灵,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不能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3、还有些教师的评价过于抽象理论化,深奥难懂,不生动形象,失去了语文的特色,不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不能开发学生朗读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朗读成了一项呆板的机械的技术性操作,没有体现出“语文味”。例:你的语气语调把握得很准确;你的语速要是能再快点就更好了;你重读的地方,读得很到位朗读的评价用语不仅要有激励和引导的作用,更要具体形象生动,具有诗意美感,幽默深刻,令人欢愉,贴近文本、人物、生活,以达到一种与文本、课堂相互交融的理想境界,让其迸发出生命的活力,充满“语文味”。笔者认为要达到就种境界评价用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与作品对话。我们的课文都是精选一些古今中外名家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有精彩逼真

4、的环境描绘,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刻画,有细致入微的情节描写,有感人肺腑的情感抒发,还有多姿多彩的表现手法的运用。等等这些为我们创作评价用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朗读的评价用语与作品对话就是要牢牢地联系文章内容和形式对朗读效果进行评价。这样就能让评价变得生动形象真实富有感染力,从而引导学生走进作品将身心融入作品。如触摸春天一文第三自然段学生读后教师的一组评价是:你读得真好,安静眼睛看不见却能抓住会飞的蝴蝶,从你的语气中我知道你一定非常佩服这个活泼聪慧而又神奇的小姑娘;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也和你一样,不禁要赞叹这位身残志坚的小姑娘,她是多么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呀!这些评价是围绕着文中的人物特点来展开

5、的,它不仅肯定了学生朗读的感情到位,而且肯定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果没有理解文章的内容,任何所谓的有感情都是空洞的,虚假的。所以以上的评价是具体而中肯的,不仅能让学生欣然接受,还能让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指导作用。再如“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一文,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这两个词。当学生读完“精彩极了”老师的评价是:哦,听了你的表扬我心里真是乐开了花。谢谢你!当学生读完“糟糕透了”时老师的评价是:哦,你太严厉了,听了你的批评我无地自容,我真的那么糟糕吗?这组评价就是根据课文中的对比手法来创作的,教师的评价用语生动幽默,也采用对比的手法,效果非常

6、强烈地告诉了学生,你这样读得非常好。朗读的评价用语与作品对话是真正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的教学,是真正引领学生去读懂课文,提高阅读能力的教学,体现出了“语文味”。二、与作者对话。作者通过创作作品以表达他的感受,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表现说认为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英国浪漫派诗人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唐代贾岛说“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文学作品都是饱含作者的喜怒哀乐。只有走进作者的心灵,把握作者的情感,与作者合二为一产生共鸣才能让自己的朗读情真意切。朗读的评价用语要与作者对话就是要以作者的情感为依据对朗读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抓准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7、例如在学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后教师的一组评价是这样的:不要留恋,你的朋友会回来的;不要担忧,你的朋友会一路平安的;不要惆怅,你的朋友不会忘记你的。这里教师运用的“留恋、担忧、惆怅”等词情感程度和指向有所不同,这既是学生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情感,也正是当时作者李白送挚友孟浩然时的复杂心境。这样的评价将朗读者和作者有机地整合,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使得学生在学习朗读时更能身临其境的理解感悟作者的情怀。从而理解作者、感动自己、感染他人。朗读的评价用语与作者对话,可以让学生的心灵与作者特别是伟大的作家的心灵产生碰撞,在课堂上营造文化气息,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

8、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出“语文味”。三、与读者对话。文学活动不只是作者创作的活动,它还包括文学读者进行阅读鉴赏的活动。朗读评价用语要与读者对话就是要结合读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朗读进行评价。各学科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本学科课程目标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提出:“突出语文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在阶段目标中,结合教学目标提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要求。阅读要求“有情感的朗读课文”、“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所以朗读的评价用语与读者对话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达成学科课程目标。例如在朗读我的战友邱少云七

9、八自然段后教师的一组评价:你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感谢你拥有一颗关心战友,热爱集体的心;你读得太感人了,老师相信你一定也和邱少云一样,为了集体的利益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多么沉重的声音,多么坚定的声音,这是一首赞歌,是唱给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听的,这是一首宣言,告诉了大家你也是一位自觉地严守纪律的好儿童。这样的评价是紧密联系课文,用文中人物的伟大人格来感染教育学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突出了“语文味”。再如针对一位学生胆小声音小的特点教师给出的一组鼓励性的朗读评价:没有关系,你读得很好,老师欣赏你的勇气,再来一遍好吗?

10、你真勇敢,是个小小男子汉,声音越来越洪亮了,要是能再读慢点就更好了,再来一遍好吗?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请你再读一遍,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作为一位教师,培养学生活泼开朗自信大方的健全人格,关注每一位学生全面的发展是我们最为重要的工作目标。这组评价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本身,在一次次的肯定与鼓励中学生经历的是一次次生命的自我超越,克服自卑,体验成功。这样的评价正是为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现了语文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突出了“语文味”。与读者对话除了要结合读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读者的创造力进行评价。所谓“一千个读者就

11、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对同一语言和语境的内心体验是不尽相同的,这种内心体验是一种读者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朗读时一定要抓住学生的这种独特的智慧火花。例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教师让学生发挥想像读“阳春三月”一词后的一组评价用语是这样的:你读得真好,我仿佛置身于阳光灿烂、百花齐放的春天;听了你的朗读我感到春风拂面温暖心田;你的朗诵让我热血沸腾,充满活力。这些评价都是根据学生朗读时的不同表现结合诗文中描绘的具体环境作出的独特评价。这些评价不仅肯定了学生读得正确,有感情,而且赞赏了学生的个性、想像力和创造力,听了这样的评价学生感到眼前一亮,欢欣鼓舞,突出了“语文味”。四、

12、与听众对话。课堂上的听众可分学生、授课教师、听课教师、有时还有听课家长。朗读的评价用语与听众对话就是要以不同的听众身份对朗读进行感受评价,以及互动。现代课堂应该是整体性,开放性、主体性、互动性、有序性的统一。与听众对话能促成课堂教学的多重参与和多元互动,打破传统,淡化课的形式,消融师生间的距离,营造轻松平等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朗读更丰富多彩;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如上文中对于学生的朗读,教师根据自己的感受给出的评价,都是与听众对话进行朗读评价方式的一种。再如一次家长开放课上,教师对学生

13、朗读的评价是:读得多好啊,家长朋友们请为我们的孩子精彩的表现鼓掌吧。这个评价虽然简单,但是它体现的是一种新颖的科学的教育理念,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对于听众特别是家长这样的特殊听众的评价是非常在意的。还如几位学生朗读完后教师让学生来进行评价,选出读得最好的,说明自己的理由。这也是与听众对话进行朗读评价的一种方式。朗读的评价用语与听众对话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文本、教师、学生等教学要素在动态中形成的一种和谐的整体美,体现了“语文味”。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能力目标之一也是语文的教学方法之一,朗读的评价是指导朗读的最后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朗读评价用语的“四个对话”是紧紧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度教学目标提出的,旨在体现“语文味”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的目标。参考资料: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新大纲新标准新教材课题的探讨普通心理学,叶奕乾、何存道、梁建宁主编。浅谈新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刘春莺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刘前豹“语文味”究竟是什么李振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