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社会 健康 小班上册.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8564417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 社会 健康 小班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言 社会 健康 小班上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言 社会 健康 小班上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言 社会 健康 小班上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言 社会 健康 小班上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 社会 健康 小班上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 社会 健康 小班上册.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言 社会 健康 小班上册语言领域一、教育目标二、小班教育内容与要求社会领域一、教育目标二、小班教育内容与要求健康领域一、教育目标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乐于与人交谈,讲话礼貌;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将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分为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早期阅读五种类型,不同的活动类型具有不同的语言教育内容与要求。(一)谈话活动1学会安静地听同伴说话,不随便插嘴。2喜欢与同伴交谈,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话。3能听

2、懂并愿意说普通话。4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围绕主题谈话,能用短句表达自己的意思。5初步学习常见的交往语言和礼貌用语。(二)讲述活动1能有兴趣地运用各种感官,按照要求去感知讲述内容。2理解内容简单、特征鲜明的实物、图片和情景。3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述。4能正确地说出讲述内容的主要特征或主要事件。5能安静地听教师或同伴讲述,并用眼睛注视讲述者。(三)听说游戏1乐于参加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大胆地说话。2练习发准某些难发的音,初步掌握方位词及人称代词,学习正确运用动词。3在游戏中尝试按照规则,运用简单句说话。4养成在集体活动中注意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听懂并理解较简单的语言游戏规则。(四)文学活动1喜欢欣赏文

3、学作品,愿意参加文学活动,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感兴趣。2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知道故事、诗歌和散文是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3学习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或画面情节,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4在文学作品原有基础上扩充想象,仿编诗歌、散文中的一句或续编故事结尾。(五)早期阅读1喜欢看书,知道看书的基本方法,能初步看懂单幅儿童图画书的主要内容。2能用口头语言将儿童图画书的主要内容说出来,开始感受语言和其他符号的转换关系。 3对文字感兴趣,能在成人的启发下认读最简单的文字。4在活动中以描画图形的方式练习基本笔画。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幼儿园社会领域教

4、育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一)自我意识 1知道自己的姓名、性别和年龄。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自己选择活动,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从而感受独立做事的快乐和满足。 3当遇到挫折、困难时,能够向成人寻求帮助。 4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够坚持做完一件事,体会成功的快乐。 (二)人际交往 1知道父母的姓名,了解他们喜欢做的事,感受他们对自己的爱,知道不打扰父母的工作和休息。 2

5、学习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与人打招呼。 3逐渐熟悉老师,喜欢与老师交往。 4愿意与同伴交往,知道同伴的名字,学习与同伴分享玩具和图书。 5能用适宜的行为与同伴交往(如不打人、不咬人、不抓人等),并能判断一些简单行为的对与错。 (三)社会学习 1逐渐熟悉班级环境和幼儿园环境,逐步适应并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2知道班级常规,体验规则的作用,初步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 3认识经常接触的成人,感知他们对自己的关爱,初步懂得尊重为自己服务的人。 4初步认识幼儿园和家庭周围的环境。 5能够认识几种常见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等。 6乐于参加各种丰富有趣的节日活动。幼儿教育的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起,已经

6、进行了30余年,对幼儿园过去使用的学科的课程模式,人们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反思,并试图建立起新型的课程模式,诸如分领域的模式、单元主题的模式、整合课程的模式、多元智能的模式、项目活动或方案教学的模式等,总的趋势是走向开放,重视整合和以幼儿为本。在学前教育大发展的今天,我们重新对幼儿园领域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我们认为,现在的幼儿园教育与过去相比较,从教师的观念、教育内容和方法来看,已有很大进步。但是在我国许多地方,由于现实状况的制约,幼儿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小学化的灌输模式依然存在。如何顺应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弊端,通过强化教育过程中幼儿的活动与操作,

7、进一步完善领域教育模式,这是值得我们继续研究和探讨的。 一、了解幼儿的发展需求,注重在活动中促进幼儿发展 托幼机构的教育,关键在于使受教育的儿童获得整体和谐的发展,并其未来的发展和终身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幼儿身心发展有自的规律和特点,他们不同于学龄儿童。按照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观点3岁以前的儿童是按自身的大纲学习和发展的,学龄儿童是按学校的大纲习和发展的,36岁的幼儿处于两者之间的过渡阶段。也就是说早期儿童学习过程中只能做与他们的兴趣相符合的事,学龄儿童能做教师要他们做的 事,幼儿能在某种程度上接受学校的大纲,但需要转变为自己的大纲,他们还是要做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事。所以,幼儿的学习

8、和发展很难通过成人直接传授知识和技能来实现,教育需要考虑和配合幼儿自身发展的“大纲”,发展必须通过他们的主动活动和亲身体验来获得。关于儿童的早期发展,特别是认知方面的发展,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做过精辟的阐述:“儿童最初的智力活动是外显的和实践性的,儿童通过自己的动作和感官与外部事物相互作用,最简单的如吸吮、触摸、抓握、推拉等,建立起自己初步的认知结构,其后又在大量的活动中通过同化与顺应,使这个认知结构不断地发生变化以后,逐步内化为头脑内部的思维运演。”皮亚杰认为,儿童在活动中获得两种经验:一种是关于事物特性的物理经验,诸如软、硬、冷、热之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性经验;另一种是逻辑数理经验

9、,也就是动作经验,是儿童在操作和摆弄事物的过程中达成的动作协调。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的物理经验会内化为头脑中的经验、知识和概念,而动作经验则内化为头脑本身的思维运演能力。 皮亚杰的观点强调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注重动手操作对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性,深刻地阐释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对教育工作者的影响从上世纪延续到今天。然而,幼儿是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他们的活动不仅涉及具体的物品,还涉及人和事,涉及他们的全部社会生活。儿童是在对具体事物的操作和摆弄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遭遇的事件和问题中,发展着自己的认知能力、语言、情感和社会性,实现着人的心理发展。在这方面,维果茨基精彩的论述,扩展和提高了人们对儿童发展

10、的认识。总之,儿童的身心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事物、人和事件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教育幼儿,需要从活动入手,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获得必要的经验和体验,从而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此,需要幼儿园教师改变对自身角色的认识,不是把自己当做教育的中心和权威,而是作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想方设法创设环境和条件,让幼儿在具体的活动中来感知探索、操作练习、与人交往、进行身体运动、思考和解决问题、进行表达和表现,从中不断获得新的经验而实现发展。 二、改进领域教育模式,注重各领域的融合和幼儿的操作体验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学前教育工作者检讨了过去分科教育的弊端,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发展观念,建立

11、了领域教育课程的观念,即把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从以前分科教育时的语言、数学、常识、体育、音乐、美术六科重新划分为语言、社会、科学(含数学)、健康(含体育)、艺术(音乐和美术)五个领域,根据新的教育观念提出五个领域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要求,强调各领域知识内容本身的体系及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以分领域的方式进行集体的、小组的、个别的教育活动。从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可以看到这种课程模式所提倡的各领域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要求。现在,我国的幼儿园教育采用不同的课程模式。我们认为每一种课程模式的产生都有其相应的经济和社会文化背景,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地方,而且课程的实施和教育过程

12、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教师与儿童的关系,专业和教育水平,教师的整体素质,都会影响课程实施的效果。比如强调儿童在活动和操作中学习的课程模式,如蒙台梭利教学法或美国海恩斯科普认知发展课程,目前看来是比较符合现代儿童身心发展的理论,可以给孩子较多的活动和发展的空间,但是这样的课程模式对幼儿园的条件、设施、教师的水平要求较高,而且每个班只能收较少的孩子,所以比较适合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使用,很难大规模推广。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我国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幼儿园广泛使用领域课程的原因。 现在提倡让学前儿童综合学习,似乎只有综合课程才是适宜的,其实不然,这好比是为了帮助孩子的身体成长,你是先将各种食物按营养学的要

13、求混合配好后去喂养孩子,还是让孩子分别吃米饭、青菜、肉、蛋、奶。两种方法都有自己的道理,其实后一种方法更自然。因为孩子吃进去的食物不会直接变成肌肉、骨骼和血液,必须经过从牙齿开始的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和转化,这就相当于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活动。教师灌输的知识不会直接变成孩子的智力,儿童的身心发展必须依赖于儿童自身的活动,通过感觉、动作不断吸收经验,在真实的活动和体验中建立并不断提升认知结构。可以说,任何课程或教育活动的模式,只要能调动起儿童自主的活动,使他们积极、专注、饶有兴趣地活动起来,对儿童来说就是适宜的。所以,只要避免过于偏向集体教育,领域教育模式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那么,如何利用领域

14、教育模式促成儿童的发展呢?(一)了解幼儿不同的水平和需求,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 每个幼儿的遗传素质不同,早期生活经验也各不相同,因而存在个别差异。有的幼儿因为家庭教育的缘故,各方面发展较好,学习能力也较强;有的幼儿可能缺乏父母适当的指导或一直受到忽视,各方面的发展和学习能力较差。教师了解不同幼儿的情况,就可以放宽教育要求,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幼儿施加影响,以帮助幼儿整理、丰富和提升已有经验,弥补早期缺失的经验,保证其当前和未来身心顺利的成长和发展。适宜的环境可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环境创设。如:提供户外活动的各种玩具,幼儿通过不同的选择和练习可以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利用收

15、集到的各种材料和书籍建立不同的区角,可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求自主学习;利用周边的公园、田野、树林可帮助幼儿观察、了解各种自然事物和现象;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墙饰,展示各种希望幼儿了解的内容,鼓励幼儿共同探讨、学习,以充分发挥环境的作用。(二)活动中要使幼儿有机会进行探索、操作和体验,并在游戏中得到练习 教师准备教育活动时,应当考虑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和现象,提供相应的操作材料,组织有趣的游戏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和各方面能力来进行有效的学习,这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要求。在组织科学领域的活动时,对实物的探索和操作是必不可少的,如观察真实的动物、植物和自然现象,玩沙玩水,摆弄石头、木棒等;在组织语言和艺术领域的活动时,需要提供学习与欣赏的视听范例和幼儿自我表现和表达的机会,如一幅美丽的画,一首好听的诗歌或歌曲,给幼儿提供简单的打击乐器、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