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新工厂”的意见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856431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建设“新工厂”的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加快建设“新工厂”的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加快建设“新工厂”的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加快建设“新工厂”的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加快建设“新工厂”的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快建设“新工厂”的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建设“新工厂”的意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加快建设“新工厂”的意见为深化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加快制造业产业模 式和企业形态的根本性变革,培育一批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 展的“新工厂”,打造“重要窗口”标志性成果,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经济大循环、大生态、大融合发展思想, 对照“重要窗口”新目标新定位,以制造业提质增效降本搞活 为目标,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 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线,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深入推进制 造业业务流程再造、企业组织重构、要素资源重组,不断提 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率先实践以生 产组织关系的变革促进生

2、产力的全新布局,将打造为全国智 能制造标杆城市和组织型制造中心城市,形成新发展格局的 战略枢纽。(二)主要目标。力争到 2025 年,重点领域智能化水 平大幅提高,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数字经济和制造业互 促共进的动力活力不断增强,组织型制造体系建设取得重大 进展,形成“百千万”新工厂梯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保持全 国领先,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制 造强省”建设中发挥头雁作用。响应、资源全网利用、要素动态配置、业务高效协同、能力 开放共享为特征的组织型制造新体系,不断提升网络化集成 制造能力和产业生态自我进化能力,促进制造业规模和质量 同步跃升,制造业增加值占GDP四分之一左

3、右,规模以上制 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 40 万元/人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亩 均增加值达到230 万元/亩。加快形成“百千万”新工厂。“百”,培育100 家左右 “超级工厂”“链主工厂”“智能工厂”,成为“新工厂”建设的标 志性成果;“千”,培育1000 个左右“数字化车间”,带动中小 微企业转型升级;“万”,打造十万家以上“云端工厂”。二、主要任务(一)积极推广六大“新场景”持续深化“互联网+”“5G+”“人工智能+”,加快推进制造 业与数字经济、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围绕制造业全生 命周期推动数字化场景创新及应用推广。1数字化设计。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重点, 围绕外观造型、功能创新、

4、结构优化、节能节材、新材料应 用等重点环节,推广应用数字化设计工具,构建标准零部件库、材料库、模具库、知识库等,规范信息交互、用户体验 运行维护等设计标准,拓展个性化设计、交互设计、网络设 计、系统仿真等模式和应用。2智能化生产。推动生产过程“感知分析决策执 行”闭环,实现生产设备、产线、车间及工厂智能化运作,提 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资 源消耗。优化生产组织要素管理,构建新型智能化生产组织 架构。3网络化协同。支持企业建设面向供应链的网络化协同系统,促进企业间数据互联和业务互联,推动供应链企业 和合作伙伴共享客户、订单、设计、生产、经营等各类信息, 实现网络化协同

5、设计、协同生产、协同服务,促进资源共享、 业务优化和产能高效配置。4共享化制造。支持大型企业立足行业共性需求,搭 建资源和能力共享平台,建立健全“平台接单、按工序分解、 多工厂协同”的共享制造模式,强化分散、闲置的生产资源整 合集聚、弹性匹配、动态共享。推动企业建设共享工厂,集 中配置通用性强、购置成本高的生产设备,面向行业发展分 包协同生产、融资租赁等模式。5个性化定制。发展客户需求分析、敏捷产品开发设计、柔性智能生产、精准交付服务等系统,增强用户在产品 全生命周期中的参与度,实现供需精准对接、高效匹配。支 持结合不同行业特点和现状建设大批量个性化定制平台和 小批量个性化制造系统。6服务化延

6、伸。开展设备健康管理、产品远程运维、 设备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工业设计、总集成总承包等新 型业务,推动企业从原有制造业务向价值链两端高附加值环 节延伸,实现从单纯产品制造向“产品+服务”模式发展。(二)大力培育五类“新工厂”把握未来产业和业务模式发展趋势,支持企业推进组织 形态变革。着眼发展组织型制造新模式,协调推进“超级工厂” 和“云端工厂”建设;着眼智能制造发展方向,加快建设“链主 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建设平台型“超级工厂”。支持平台型企业和制造业 龙头骨干企业,以打造巨量订单的承接能力为目标,高水平 建设实体工厂,组织全球优质制造资源,构建大规模、分布 式、多品种制造能

7、力的“超级工厂”。支持“超级工厂”搭建资 源和能力共享平台,建设集设计、制造、品控、物流和金融 服务为一体的“超级工厂”生态圈。力争到2025 年,全市建设 35 家平台型“超级工厂”。2培育冠军型“链主工厂”。重点面向数字安防、集成 电路、网络通信、智能计算、生物医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智能装备、智能家居、现代纺织等标志性产业链,培育一批 具有全球竞争力和产业控制力的“雄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 军企业等“链主工厂”。支持“链主工厂”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 网平台,面向产业链供应链企业提供基于技术和产业优势的 专业化服务,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力争到 2025 年,全市 培育 20 家左右冠军型“

8、链主工厂”。3打造标杆型“智能工厂”。围绕数字化设计、智能化 生产、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场景创新,深化应用 5G、 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先进适用技术,打造 一批技术水平领先、应用效果显著的标杆型“智能工厂”。力 争到2025 年,全市打造80家左右标杆型“智能工厂”。4发展效率型“数字化车间”。深入推进数字化技术在 企业生产制造环节的综合应用,实现数控设备与工艺设计、 生产组织、仓储物流等系统的数据集成,强化生产制造过程 的可视化管理,发展一批具有较高生产效率和柔性制造能力 的“数字化车间”。支持中小企业剥离设计、销售、服务等环 节,配置通用性强的生产设备,打造柔性适应多种加

9、工模式 的“共享车间”。力争到2025年,全市发展1000 家左右“数 字化车间”,其中示范性“数字化车间”200 家左右。5引育轻量化“云端工厂”。以创造巨量订单流量为目 标,引导电商平台店铺、楼宇设计企业、专业实验室、网红 营销组织、创新孵化器等市场单元,通过购买“超级工厂”“链 主工厂”“智能工厂”等先进制造能力的形式,转化为新制造主 体。力争到2025 年,全市登记备案的“云端工厂”超10万家。(三)着力打造三类“新空间”着力打造、培育发展与各类“新工厂”相适应的新型制造 业空间,各区、县(市)形成差异化定位和布局,推进制造 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1打造高能级“未来工场”。重点面向城区

10、,创新发展 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支持平台企业、电商企业、创新创业 企业、网红组织等集聚发展,培育一批主体活跃、空间集约、 业态创新的“未来工场”,成为“云端工厂”的集聚地,打造都 市型工业新空间。力争到2025年,全市打造形成10 个“未来 工场”,实现所有城区“未来工场”全覆盖。2打造高质量“未来区”。重点面向省级及以上园区,培育一批“未来园区”,每个园区布局不少于 1家“链主工厂”、5 家“智能工厂 ”,提升园区产业创新水平、数字化水平和产 城融合水平。力争到2025年,全市打造形成10个“未来园区” 特色小镇,培育一批“数字化小微园”,深入推进标准厂房建 设、园区数字化改造和规范化管理,

11、建设运营一批“数字化车 间”,支持中小微企业“拎包入驻”。力争到 2025 年,全市打 造形成50 个“数字化小微园”。3打造专业化“数字化小微重点面向小微企业园、三、重点工程(一)实施超级工厂建设工程以区、县(市)为主体,积极对接平台型企业和制造业 龙头骨干企业,鼓励电商平台转化为新制造主体,在建设“超 级工厂”,对形成一定规模生产的,安照“鲲鹏计划”给予奖励。 支持“超级工厂”做大做强,深化战略投资、品牌培育、网上 销售、物流配送等领域的合作创新,对“超级工厂”的建设及 运营给予金融支持。支持国有资本参股“超级工厂”,强化“超 级工厂”的属性。(二)实施全球订单引流工程探索建立市优质制造资

12、源征集发布制度和“云端工厂”备 案制度。构建订单引流机制,对登记备案的“云端工厂”按年 度发放“引流券”,用于向经认定的优质制造资源购买加工制 造服务。鼓励工业设计、专业实验室等在开展创新产品的样 品试制、定型生产。(三)实施企业数字化提升工程支持制造业企业围绕六大“新场景”,实施数字化改造。 鼓励平台型企业和龙头骨干企业赋能中小企业,实施 “1+N” 数字化协同改造。按年度开展企业数字化水平分级认定,每 年认定不超过 5 家“链主工厂”、不超过20 家“智能工厂”、不 超过 50 家“数字化车间” ,对经认定的“链主工厂”“智能工厂” “数字化车间”,分别给予一次性 500 万元、 200

13、万元、 80 万元一次性奖励。支持企业实施“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链 主工厂”升级,财政资金按进档差额奖励。建立数字工程服务商资源池,创新数字工程服务模式。 推进工业技术软件化,支持数字工程服务商、制造业优势企 业开发一批面向产业链、供应链服务的工业APP,提升数字 化解决方案供给能力。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和应用 推广。面向全市数字工程服务机构(企业),征集并发布一 批成熟的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每年认定不超过 10 家数 字化工程服务商。对经认定的数字化工程服务商,给予一次 性 100 万元奖励。(五)实施制造空间焕新工程开展制造业“新空间”示范认定,每年认定不超过 3 家“未 来

14、工场”、不超过 3家“未来园区”、不超过15家“数字化小微 园”。对经认定的园区给予区、县(市)用地计划指标奖励, 规划空间范围内新增财政收入地方留存部分按照前三年全 额返还、后两年返还一半,并优先推荐省制造业高质量示范 园区和省级数字化示范小微企业园。支持各地将 “腾笼换 鸟”“三改一拆”、土地综合整治等盘活的企业用地,优先用于 经认定的园区建设。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建设“新工厂”领 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局,负责 全面推进“新工厂”建设工作。建立健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 强化区、县(市)主体责任,强化工作合力。(二)优化政策环

15、境整合重组现有制造类产业基金,优先支持以“超级工厂” 为重点的组织型制造体系建设。创新招商理念,对接“超级工 厂”,实施“产能招商”和“云端工厂”引育行动,对接“链主工 厂”,强化产业链招商工作。(三)加强示范引领建立“超级工厂”“链主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 评价办法,制定“未来工场”“未来园区”“数字小微园”评价标 准,提升园区对“新工厂”的承载能力。每年遴选一批路径明 确、效果明显的“新工厂”“新空间”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好的 经验做法。探索社会化共享用工,创新劳动力雇佣关系、交易内容 和商业模式。建设共享用工、就业保障等支撑服务平台,优 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激发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 和创造性。(五)加强宣传推广 举办“新工厂”高峰论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中国气 派和辨识度的新智造”国际峰会,提升资源要素汇聚和引 领辐射能力。组织开展数字化对接活动,促进制造能力和制 造需求的精准对接,建立深度交流合作机制。组织开展数字141 - -k渝谆坐 耶sffl抄- - 、ffiffi 聲嘗Jrr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