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奇皅――刮痧疗疾.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8563279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间奇皅――刮痧疗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民间奇皅――刮痧疗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民间奇皅――刮痧疗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民间奇皅――刮痧疗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民间奇皅――刮痧疗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间奇皅――刮痧疗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间奇皅――刮痧疗疾.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刮痧疗法是我国古老的民间疗法之一。在中国台湾、韩国、东南亚等地方刮痧疗法大为流行,近年在美国拍摄了一部“刮痧”电影,使得刮痧疗法更是家喻户晓。它具有历史悠久、方法简便、易于操作、适应广泛、疗效显著、经济安全等特点,一直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并被广大医务工作者所认可。从这一期开始, 本刊特别邀请邵水金教授对刮痧疗法的原理、方法及治疗作系统介绍, 希望能对读者朋友有所裨益。 编者民间奇皅刮痧疗疾(之一)上海中医药大学 邵水金教授一、痧的基本概念(一)痧、痧病的含义 痧的含义有二:一是指病理(阳性)反应点,即多种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于皮肤的红点如栗、指扪皮肤稍有阻碍的疹点,如临床常见的麻疹、风疹、猩

2、红热等痧病。二是指通过刮拭治疗后在皮肤上出现的痧点、痧痕、痧斑。健康人有时虽然也能够在皮肤上刮拭出痧点,但没有痧病患者的痧色深紫及色素留存时间长。 痧病,又称“痧证”、“痧气”、“痧胀”、“发痧”等。痧病有广义和狭义不同。狭义痧病是指中暑和霍乱一类急性外感病,俗称发痧。广义痧病是指具有“痧象”与“酸胀”两种表现特征的一类临床病证。痧象是指皮肤表面有痧点,或局部皮肤微潮红、成云朵状,或见紫红、紫黑色瘀斑,局部皮肤抚之略感阻滞、隆突,伴有不同程度的热痛感。许多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因病邪刺激、刮拭治疗后、使用药物治疗均能在皮肤上表现出痧象。酸胀是指一组综合证候群的简称,其具体表现为头昏脑胀、胸烦郁闷

3、、腹部胀痛、全身酸胀、倦怠乏力、四肢麻木或厥逆不仁等。痧病象感冒一样,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两季为主。痧病的致病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指机体正气不足,是痧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外因是指秽浊、疠气之邪。中医对痧病的治疗方法很多,我们通常所说的刮痧是治疗痧病的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最主要的一种方法。(二)痧的临床意义1痧与体内毒素有关:机体的代射产物通常是通过呼吸、汗液、大小便等形式排出体外。当代谢产物不能通过正常渠道排出时,体内毒素(包括细菌、病毒产生的毒素)阻滞经络,引起气滞血瘀。体内毒素越多,痧的颜色越深、痧的形态越密集、痧的面积越大;体内毒素越少,则痧色浅、痧粒分散,痧的面积越

4、少。没有毒素的部位,微循环及毛细血管通透性正常,怎样刮也不会出痧。2痧与病位有关:通过出痧的部位结合经络循行的部位及腧穴可作为判断疾病的依据。如上肢心经和心俞穴出痧(或阳性反应点),即可判断疾病在心脏或心经;两胁、少腹及肝俞出痧(或阳性反应点),即可判断疾病在肝脏或肝经。3痧与病性有关:痧色鲜红、呈点状,多为表证、热证;痧色晦暗、呈片状或瘀块,多为里证、寒证。出痧多,为热证、寒证、血瘀证、痰湿证;出痧少,多为气血不足的虚证、健康人、肥胖者。4痧与病势、疗效有关:痧色鲜红、呈点状,多为病程短、病情轻、预后好;痧色暗红,呈片状或瘀块,多为病程长、病情重、预后差。经刮痧治疗后,痧象的颜色由深变浅,出

5、痧由多变少,由密变疏,说明病情在好转,治疗有效。一般来说,无病者或属减肥、美容、保健者,多无明显痧象。民间奇皅刮痧疗疾(之二)上海中医药大学 邵水金教授二、刮痧疗疾的原理(一)刮痧的作用机理1局部的物理刺激作用:刮痧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加快,从而改善病变周围组织的营养,加速病变组织的修复。2药物介质的药理作用:刮痧多采用中药制成的药膏,可通过皮肤穴位吸收、渗透进入血液循环,发挥较好的药理作用。通常我们采用活血化瘀、芳香开窍、温经通络、解毒止痛的中药研成粉末后,用凡士林配制成刮痧专用药膏。3皮肤的排毒作用:刮痧可使局部皮肤腠理开泄,使郁滞于肌表的风、寒、湿、温、热、痰、瘀

6、等痧毒以及内生郁积在经络气血之邪毒从皮肤腠理通泄于外,从而达到经络气血流畅、脏腑阴阳调和。4经络穴位的调节作用:刮拭刺激穴位和经络,可激发经络之气,通过经络传导调整脏腑、平衡阴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二)刮痧的临床功效1发汗解表,祛除病邪:通过刮拭皮肤,使得皮肤出现充血现象,毛细血管扩张,腠理得以开泄,使郁滞于肌表的风、寒、湿、热等各种邪气从皮毛透达于体外,自汗而解,从而达到祛除病邪、邪去正安的目的,用于治疗风寒、风热、暑湿等各型感冒。2舒筋活络,行气活血:通过刮拭皮肤,刺激局部组织及经络穴位,使经络疏通、气血流畅,用于治疗经络阻塞、气血瘀滞而产生的一切痹证。3温经散寒,消肿止痛:通过刮拭皮肤

7、,刺激局部产生热效应,使体内寒邪散出,同时还能温通经络,从而利水消肿,达到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一切痛证。4清热解毒,软坚散结:通过刮拭皮肤,局部产生瘀斑,可带出热毒,用于治疗热证;刮痧还可以促进气血流通,使瘀血消散,从而起到软坚散结的作用,用于治疗瘰疠、瘀肿和痞块等病证。5调理脏腑,平衡阴:十二经络内属于脏腑,与脏腑有络属关系,每一脏腑又均有背俞穴和腹募穴,通过经络和俞募穴的刮拭,可以调理脏腑功能失调,用于治疗脏腑病证。通过刮拭皮肤,可以刺激皮肤内的神经和血管感受器,经反射途径传导到神经中枢,产生兴奋或抑制效应,从而达到平衡阴阳的作用。6美容减肥,强壮保健:手法较轻的刮拭,可使局部皮肤血液

8、循环加快、温度升高、代谢旺盛,皮肤中的细胞得到充分营养和和氧气,毛孔自然收缩变小,皮肤润泽光亮,皱纹减少或消除,从而达到美容的作用。腹部刮拭,可使淤积的脂肪痰湿排出体外,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刮痧可使皮肤瘀血,出现自身溶血现象,随即产生一种类组织胺的物质,随经络气血运动到各个器官组织,使脏腑功能活动增强、新陈代谢旺盛,从而提高机体的整体抗病能力,增强自身免疫能力,达到强壮保健的目的。民间奇皅刮痧疗疾(之三)上海中医药大学 邵水金教授三、刮痧的器具与介质(一)刮痧的器具1石器:选取边缘光滑、便于持握的石块,如鹅卵石、玉石等,用其边缘。2陶(瓷)器:选取边缘光滑、无破损的小碗、杯、汤匙、盘等,用其边

9、缘。3金属器:选取边缘光滑较钝厚、无残缺的铜钱、银元、铝制硬币等,用其边缘。4木器:选取栗、槌、橡、桃、樟、沉香、檀香等质地坚实的木材,制成有棱角而平滑、精巧的刮痧板,用其边缘。5有机玻璃:选取边缘光滑、便于捏拿的有机玻璃纽扣等,用其边缘。6植物类:选取晒干后的苎麻、八棱麻、丝瓜络或棉纱线,揉成小团,蘸植物油或清水,在皮肤上刮之、抹之、擦之。7动物类:选取边缘光滑较坚硬、便于持握的小蚌壳、水牛角、黄牛角、羚羊角、龙骨、墨鱼骨等,用其边缘。此外,还有用适量的头发等揉成团块,蘸植物油或清水,在皮肤上刮之。以上刮痧器具可因地、因人、因材而选用。一般而言,民间多用硬币、木梳、陶器及麻线等,渔民多用贝壳

10、,山区多用木竹等。专业刮痧的医生,多用水牛角制成的方型刮痧板。这种刮痧板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等作用,且具有不导电、不传热、表面光洁、便于持握等特点,故为目前医生所常用。(二)刮痧的介质为了减少刮痧时的阻力、避免皮肤损伤和增强疗效,在刮拭部位涂上适宜的润滑剂,这些润滑剂统称为介质。常用的刮痧介质可分为液体和膏体两大类。1液体:为最常用的介质类型。主要有:凉开水、植物油(如芝麻油、茶籽油、菜籽油、豆油、花生油、橄榄油)、药油(如红花油、跌打损伤油、风湿油)等。另外,还可以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作用的中草药,煎成药液,根据病情选用。2膏体:选用质地细腻、膏状物质,如凡士林、面霜、板

11、油、蛇油等。亦可在上述膏体中掺杂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芳香开窍等作用的中药粉末。民间奇皅刮痧疗疾(之四)上海中医药大学 邵水金教授四、头面部刮痧(一)头部头部有头发覆盖,须在头发上面用刮板刮拭或改用木梳进行梳理,不必涂抹刮痧润滑剂。为增强刮拭效果,可使用刮板薄面边缘或刮板角部刮拭,每个部位刮30次左右,采用平补平泻法或补法刮拭手法,刮至头皮发热为宜。刮拭头部具有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疏通阳经经气,振奋全身阳气等作用,可防治中风后遗证、感冒、头痛、失眠、健忘、高血压、眩晕、白发、脱发、斑秃等。1头侧部刮拭法:从头部两侧太阳穴开始刮至风池穴(图1)。2前头部刮拭法:从百会穴开始刮至头前发际(图2)。

12、3后头部刮拭法:从百会穴开始刮至头后发际(图3)。4全头部刮拭法:以百会穴为中心,呈放射状刮向头四周(图4)。 图1 头侧部刮拭法 图2 前头部刮拭法 图3 后头部刮拭法 图4 全头部刮拭法 图5 面部刮拭法(二)面部面部刮痧不须涂抹润滑剂,可用清水(温水最佳)湿润面部皮肤,面部出痧影响美观,故手法须轻柔,采用补法刮拭,时间宜短、力量宜轻、次数宜多。刮拭面部具有养颜祛斑美容作用,主治颜面部五官的病证,如眼病、鼻病、耳病、面瘫、口齿病、雀斑、痤疮等。面部刮拭法:前额部由前正中线开始向左右两侧刮拭;颧额部由鼻旁开始向外侧刮拭;下颌部由承浆穴开始沿下颌骨体向外侧刮拭(图5)。民间奇皅刮痧疗疾(之五)

13、上海中医药大学 邵水金教授五、颈项部刮痧法 颈部正中线为任脉所过,项部正中线为督脉所过,颈部两侧为六阳经所过,而任、督二脉总领人体阳经和阴经的经气,故刮拭颈项部具有调节阴阳和补益正气的作用,主治颈、项病变(如颈椎病)及头、目、咽喉等病变(如感冒、头痛、近视、咽喉炎)。1项部刮拭法:从风府、哑门穴开始刮至大椎穴(图1),用力要轻柔,采用补法刮拭。2颈部两侧面刮拭法:从风池穴开始刮至肩井、巨骨穴(图2),一般应尽量拉长刮拭,中途不要停顿,采用平补平泻手法。3颈部前面刮拭法:从廉泉、人迎、扶突穴分别刮至天突、气舍、缺盆穴(图3),用力要轻柔,采用补法刮拭。 图1 项部刮拭法 图2 颈部两侧面刮拭法

14、图3 颈部前面刮拭法民间奇皅刮痧疗疾(之六)上海中医药大学 邵水金教授六、背腰、胸腹部刮痧法1背腰部背腰部正中为督脉所过,两侧为膀胱经两条侧线所过,有华佗夹脊、五脏六俯之背俞穴,刮拭背腰部可治疗全身五脏六腑病证,如刮拭心俞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心脏病证,刮拭肺俞治疗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咳嗽等肺脏病证。背腰部刮拭法:由上向下刮拭,先刮背腰部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华佗夹脊和膀胱经两条侧线(图1)。督脉刮拭时用补法,应轻柔,不可用力过大,以免伤及脊椎;膀胱经两侧线刮拭时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用力均匀,尽量拉长刮拭。2胸腹部胸部正中为任脉所过,手三阴经由胸走手,足三阴经由腹达胸,刮拭

15、胸部主治心、肺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乳腺炎、乳腺小叶增生等。腹部正中为任脉所过,足三阴经从足至腹达胸,刮拭腹部主治肝胆、脾胃、肾膀胱、大肠、小肠疾病,如胆囊炎、慢性肝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呕吐、胃痛、消化不良、慢性肾炎、前列腺炎、便秘、泄泻、月经不调、卵巢囊肿、不孕症等。胸部刮拭法:先由天突穴沿正中线任脉刮至鸠尾,再以正中线任脉为界,由内侧向外侧沿肋骨走向刮拭,注意绕过乳头(图2)。胸部正中线刮拭用补法,用力轻柔,不可用力过大;胸部两侧刮拭一般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腹部刮拭法:先由鸠尾穴沿正中线任脉刮至曲骨,由上向下刮拭腹部两侧(图2)。腹部刮拭一般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内脏下垂者应由下向上刮拭。 图1 背腰部刮拭法 图2 胸、腹部刮拭法民间奇皅刮痧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