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559775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 请 书 项目名称: 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三明治”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申 请 人: 王小岗 申请学校: 台州学院 通讯地址: 浙江临海台州学院机建学院 邮政编码: 317000 联系电话: 0576-5137063 传 真: 0576-5137063 电子邮箱: 浙 江 省 教 育 厅二四年二月制一、简表项目简况项目名称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类别A、总体研究 B、专业大类 C、教学管理 D、自选项目是否招标项目否起止年月2007-01-2009-12项目申请人姓名王小岗性别男出生年月1967-07专业技术职

2、务/行政职务教授/系主任最终学位/授予国家博士/中国所在学校学校名称台州学院邮政编码317000电话0576-5137063通讯地址浙江省临海市台州学院机建学院主要教学工作简历时间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学时所在单位2003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弹性力学及有限元弹塑性力学土木工程交通土建本科土木工程研究生必修课80904060青海大学2004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高层建筑结构工程力学土塑性力学土木工程交通土建本科土木工程因材施教示范班研究生必修课80904012860青海大学2005材料力学建筑工程技术64台州学院2006理论力学钢结构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技术6464台州学院主要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简历时间

3、项目名称获奖情况2004主持材料力学青海省省级重点建设课程2005主持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200309)“冻融影响下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动力特性研究” 2006主持台州市教科规划重点课题“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项目组总人数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硕士参加单位数81432231主要成员不含申请者姓 名性 别出生年月职 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邱战洪男1977-07讲 师台州学院理论研究金 能男1954-10副教授台州学院对外协作舒小乐女1977-08讲 师台州学院理论研究俞 静女1979-11助 教台州学院调研分析应冬柏男1980-12助 教台州学院统计分析翟文礼女1968-09实习研究

4、员台州学院资料整理李 磊女1977-11讲 师台州学院统计分析柯云斌男1972-11讲 师台州学院调研分析二、立项依据:(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1 项目的意义1.1 理论意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学科简介中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定义为: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教育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四年制)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

5、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 能在房屋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铁道工程、桥梁、矿山建筑等的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新整合的土木工程专业涵盖了原来的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矿井建设、城镇建设、工业设备安装工程、饭店工程、涉外建筑工程、土木工程等八个专业,具备内涵广泛、支系众多、科目复杂的特点,成为一个宽口径的大专业。大土木工程专业,对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优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专

6、门人才;同时也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有效实施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及教学管理改革于一体的综合改革实践,用“厚基础,宽口径”的“通才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因此,开展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系列课程的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对推进土木工程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1.2 现实意义就整体来说,土木工程是一个较为古老的专业,我省浙江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已开设多年,有很好的办学条件和丰富的办学经验,其辐射作用早已形成。同时,诸多地方院校也都纷纷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目前浙江省有15所高等院校开办土木工程专业)。一般的普通院校除少数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以外,大多数学生都将

7、走向与工程实践相关的工作岗位,其服务主要是本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的基层建设部门,以及中、小城市的大、中、小型建设管理部门。这就要求地方院校培养的学生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生存、发展技能,拥有一技之长,毕业后能顺利找到工作。对教育者来说,必须实现由“工程教育”向“工程训练”的转变,其培养特色应体现在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良好的适应能力上,以强化实践环节为重点,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这就要求地方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冷静、客观地分析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和人才需求特征,不盲从一流院校的做法,有针对性地结合地区特点去培养有特色的大学生,建立自己的人才市场优势,以特色求生存。地方性院校,肩负着为所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8、培养合格建设人才的重任。大多地方院校在通过本科升格和省教育厅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后,基本实现了从师范专科学校到综合性本科院校的转型,学校发展日新月异。许多院校适时地确立了“地方性、应用性、综合性”的办学定位,努力提升办学品位。 如何将这一办学定位有效落实到人才培养的每个具体环节中,成为浙江省众多地方院校当前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紧迫问题。在人才培养思路、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上如何体现“地方性”“应用性”和“复合型”更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紧扣“地方性、应用性、综合性”这一办学定位,开展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系列课程的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探索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方案,正确处理传授知识、

9、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的关系,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提升浙江省地方院校的办学水平,加速土木工程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3 社会意义浙江省的经济社会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大力开发人力资本,办好高等教育已列入我省诸多城市未来发展战略。以台州市为例,“十一五”期间台州将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沿海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建设、城市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大规模建设,为台州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台州地区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急需大量用得上、留得住、素质高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台州学院作为一所刚完成转型的地方院校,在土木工程专业

10、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大土木工程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等方面还处在积极的探索和试验阶段,这与台州地区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尚有一定差距。因此,积极探索“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也是我省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紧迫问题。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将对促进浙江省地方的经济发展将产生积极的社会意义。 综上所述,本项目就是要紧扣“地方性、应用性、综合性”办学定位,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凸现特色为方针,探索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管理改革于一体的新型应用型土木

11、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本项目的实施对推进浙江省地方院校土木工程教育的健康发展,提升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 现状分析2.1 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存在的共性问题(1)高校扩招带来的生源质量下降。自1999年扩大高校的招生规模以来,在校大学生的人数基本上成几何级数增长。名牌与重点院校属于提前录取院校或第一批录取院校,它们的生源质量一般不会因扩招而受到影响。影响最大的当数第二、第三或第四批录取的地方性院校,其生源质量因扩招而急剧下降。(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提高导致的巨大就业压力。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一方面土木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纷纷改制,减员增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

12、质的要求提高了,使得受聘于设计单位的毕业生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为提高效益,均要求新进人员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很快上岗工作,而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往往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这两方面因素给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带来巨大压力。(3)师资力量薄弱,结构不尽合理带来的教学质量滑坡。地方性院校大多位于非中心城市,基本不占地域优势,很难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地方院校的性质决定了其办学经费基本依靠地方财政,往往很难承受高层次人才引进所需的较高成本。这些不利因素造成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高水平教师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结构不尽合理(主要以缺乏工程经验的应届硕士研究生为主),办学水

13、平维持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以从书本到书本的方式应对日常教学),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显而易见的。(4)转型初期缺乏工科办学经验引发的办学特色不突出。地方性院校大多是从原先以文、理科为主师范专科学校升本转型后发展起来的,相对而言,缺乏工科办学经验。针对工科专业的办学理念、管理思路、制度制定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还带有明显的师范印记,工科办学特色积淀尚显不足。2.2 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土木”专业的整合,突破了传统和狭隘的专业教育观念,对高等土建类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提出了更新要求,其主导思想是用“厚基础,宽口径”的“通才教育”思想培养学生。浙江省内一些重点高校依靠其雄厚的办学实

14、力和长期积淀的办学特色,率先将这一主导思想落实到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收到较好的效果。不少地方院校也仿照重点院校的做法,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规模修订和整合,并制定了一系列基于“地方性、应用性、复合型”定位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从1999年开始实行。但是,地方院校由于受诸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多数培养方案中只有大土木的概念,而缺乏实施“大土木”的有效措施,实际的教学体系、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并不合理。从近7年的实施效果来看,许多地方院校培养的土木工程本科生,既缺乏重点院校毕业生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又不具备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其直接或间接的结果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面是地方院校为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而面临巨大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