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表格教案.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8559709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9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表格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表格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表格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表格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表格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表格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表格教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第七单元单元分析 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 语文园地中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展开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语文园地”安排的各项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瞻前顾后,做到说写结合,读写

2、结合,做好知识与能力迁移的工作,使本组教材形成有机的整体,教学始终围绕专题进行。课题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时2课时课型讲授设计者使用时间一、教材内容分析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说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勇敢挑战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并经过反复求证和公开试验,用事实捍卫了真理。从文本价值上说,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教育学生尊重权威但不能盲从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教材。从文章表达上看,主要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

3、面描写来烘托人物,这些理应成为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资源。所以,教学这篇老课文,就必须立足新课程背景做新的文本审视教学处理,注重阅读感悟,着力言意兼得,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和人物心理、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讲

4、授法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普通教室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或补充内容(一)揭题,审题1导入谈话:17世纪意大利有个伟大的利学家叫伽利略,他曾经以很大的勇气,冲破人们对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大胆地研究物体从高处落地的规律。这篇课文就是介绍当时伽利略研究这一问题的经过,课文的题目就是他研究的结果。下面我们来看着他的这一结果是怎样得来的?2着(zhu6)地,是落在地上的意思。(二)初读课文,了解自学情况1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跟着默读,边读边思考:伽利略是谁?他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最后试验结果怎样?2根据学生的朗读,纠正字音。注意提醒着(zhu)地更(gng)

5、改的读音。3根据提出的思考题,检查学生读后是否能初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信奉:相信,并照着去做。相称:事物配合起来显得合适。结论:从前提推出来的结果。固执: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寻常:平常。5根据课文内容,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了一次公开试验,把一个重10磅的铁球和一个重1磅的铁球,同时从斜塔顶上落下,结果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同时着地)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当时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真理,不容许更改”。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

6、:讲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从来没有人怀疑过,而伽利略却表示了怀疑。第四部分(第46自然段):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将四段的段意串起来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三)讲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1读第自然段,思考:(1)这一段讲什么?(2)什么样的人叫“辩论家”?人们为什么称伽利略为辩论家?(3)根据老师刚才的叙述,想想“不寻常”在文中是什么意思?2读第二自然段,思考:(1)“信奉”是什么意思?人们信奉亚里土多德表现在哪里?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相信,并照着去做。“人们把他的话当作真理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2)从这里可以看出,人们对业里士多德的信奉已达到了什么程度?(盲目的

7、程度)(3)这段话中,“不容许、更改、责备、违背”这些词语怎么理解?不容许:不许。更改:改换、改变的意思。责备:批评的意思。违背:在这里是不遵守、不服从的意思。(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辩论家指有一定辩论口才和辩论能力的人。因为伽利略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提出的问题,有的连老师也无法解答,可见伽利略当学生时候就善于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平常,不简单。伽利略平时肯动脑,善思考,能发现疑问,与其他同学不一样)(四)小结小结:这些词集中表现了当时人们对亚里士多德是绝对相信的,达到一种盲日相信的程度,这是一种迷信。这种迷信和伽利略的敢于怀疑的科学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表现伽利略敢于怀疑亚里士多德

8、的话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勇气作了很好的反衬。作业设计: (1)读拼音,写词语。xun b xl zh xu zhn l huiy g zh( ) ( ) ( ) ( ) ( ) ( )(2)给下面的字各组两个词。释( )( ) 授( )( ) 执( )( )称( )( ) 宣( )( ) 腊( )(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如果就不管还是不是而是、()有人说伽利略胆大妄为,骂他固执,但伽利略()毫不动摇,坚持要进行公开试验。、伽利略通过试验证明: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来,( )一先一后着地,( )同时。(4)、照样子扩句,使表达的意思更具体。例:伽利略是科学家。意大利著名科学家

9、伽利略是十七世纪伟大的科学家。、河水流淌。_、树结满果子。_、晓伟是学生。_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或补充内容(一) 讲读课文第三自然段1、 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亚里士多德讲过什么话?伽利略对这话是怎么看的?2、 伽利略为什么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他是怎么想的?3、 伽利略的分析,是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两种假设,推出两个结论。这两个结论是什么?4这两个结果一样吗?是什么样的结果?(不样,是相互矛盾的)5根据同一句话,会推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结果,所以伽利略认为这句话是靠不住的,值得怀疑。6,他打算怎么做?(用试验来证明不同重量铁球落地的情况)(亚里士多德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

10、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伽利略对这话产生了怀疑)(“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这怎么解释呢?”)把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的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如果仍然看作是两个球,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慢。如果看做是一个整体,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快)(二)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1读后思考:伽利略是怎样用事实来证明的?2 为什么要进行多次试验?请找出能反映试验多次的个词语,说说它的意思。3 伽利略多次试验的结果怎样?4齐读这段话,加深印象。(经过多次试验来证明)(一次试验,没有说服力,要经过多次试验才能说明问题。伽利略进行了许多

11、次试验)(总是同时着地的“总是”一词。它的意思是每一次都这样)(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三)朗读第五、六自然段1齐读后思考: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前,人们是怎样想的?2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想?3当看到试验结果时,人们的态度有什么改变?4这说明什么?(人们都不相信伽利略的试验会成功,认为他糊涂、固执,事实会让他丢脸。“固执”:坚持己见,不肯改变的意思。是贬义的)(因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大哲学家,人们都迷信他,而伽利略只是个25岁的年轻人)(人们忍不住地惊讶地呼喊起来)(说明伽利略试验成功了,这事实出乎人们意料之外,人们为这位年轻人的大胆

12、和聪明感到高兴)(四)小结伽利略从怀疑亚里土多德说的那句话开始,先是作了分析,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同一句话推出两个互相矛盾的结果,接着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土多德的这句话是靠不住的。5,读了这篇课文,伽利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6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以亚里土多德的一句话为线索,贯穿全文。鲜明的对比,用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和伽利略敢于提出问题进行对比;用试验前后人们的态度的变化进行对比。最后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公开试验,证明了自己的分析是对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伽利略是一位不迷信权威,敢于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以认真的态度研究科学的人)板书设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怀疑(亚

13、里士多德的那句话)-不迷信伽利略分析(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善于思考试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科学态度 七、教学反思教学亮点教学不足改进措施课题26 全神贯注课时3课时课型讲授设计者使用时间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文中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充分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风;二是初步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心神专注、投入的精神。2在结合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祝贺”、“莫名其妙”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重难点分析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理解课文结尾一段话。2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讲授法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普通教室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或补充内容(一)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围绕“全神贯注”写了件什么事。1 板书课题,学生解释“全神贯注”一词(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