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样唱高音的.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8556413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是怎样唱高音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是怎样唱高音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我是怎样唱高音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我是怎样唱高音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我是怎样唱高音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是怎样唱高音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是怎样唱高音的.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是怎样唱高音的 李双江 为了同声乐工作者交流演唱的心得体会,我想在本文中 谈两个问题:一、获得高音共鸣的方法和体会;二、掌握和 运用呼吸的方法和体会。 一、获得高音共鸣的方法和体会 这个问题我想从三方面来谈: (一)我是怎样唱高音的?先以北京颂歌的结束部 分为例: 这一句的“啊”要唱到G调的高音3。这个高音是b2上的延 长音,并且根据感情的需要必须渐强起来。这一类高音我是 这样唱的:软腭和小舌同时上提形成一种兴奋的趋势,大舌 根往回收,产生舌头缩短了的感觉。这样口咽腔上腭部分就 形成了一个降落伞状,同时下巴自然地打开,造成口咽腔的 空间更有集中感。经过这样一个瞬间的调整以后,声波由咽 腔经硬

2、腭反射到头腔里,与此同时,只要在深呼吸的基础上 用一点气,就能在这个高位置的腔体里获得高音的充分共鸣。 如果再加大气息,那么这个高音的音量就得到加强。口腔和 咽腔与头腔混合起来,用有深度、有支点的气息贯通,使声 音更加集中地进行混合振动,便能产生一束有集中感、有威 力、有穿透力的音波。这种音色明亮又有光彩和金属感的声 音,就是可以被控制和自由运用的声音。这就是我唱高音的 要领和体会。 (二)怎样才能获得有良好共鸣的声音呢?我的体会概括 起来就是九个字:“高位置,深呼吸,巧协调”。做到这九个字 就能产生有共鸣的声音。我所说的“高位置”是指头腔共鸣; “深呼吸”是指有支点的、深部位的呼吸,这是唱出

3、有威力的高 音的先决条件。 为了获得高位置,也就是头腔共鸣,我先谈谈对共鸣的 认识。 什么叫共鸣?打个比方,司号员如果只吹号嘴,也能发 出声音,但是这个声音是干巴的、没有力量的。如果加上号 身,就可以吹出圆润的、有刚有柔的、有力度变化的、很有 光彩并能传得很远的声音,这个号身就是军号的共鸣腔体。 号嘴在气的作用下发出声音,声音在铜管腔体里产生了共振, 就可以形成有共鸣的声音。 同样道理,人声的共鸣是气流通过声门振动声带发出基 音,随后得到咽腔、口腔、鼻腔、头腔、胸腔等各共鸣腔体 的共振,这样的声音应该是可以被歌者控制的,又是可以根 据艺术表现的需要而进行调整的。要获得好的共鸣效果,了 解一下人

4、体各腔体的基本作用和功能是很有必要的。 口腔和咽喉腔是人体重要的共鸣腔体,统称口咽腔。它 的腔体形状、大小是可以变化的,但是它更重要的作用是能 够调节共鸣。通过口咽腔的作用可以上连头腔,下连胸腔,形 成混合共鸣,所以口咽腔是混合共鸣的联络站。 头腔包括额窦、蝶窦和鼻腔。头腔和胸腔,它们的腔体 是固定的、不变的,它们不能起调节共鸣的作用,但是可以 被口咽腔的动作和气息的流动引起振动,达到共鸣的效果。 以男高音为例。一般说来发低音时,使用胸腔共鸣是主 要的,这样声音宽厚有力。发中音时应以正确的口咽腔共鸣 为主,这样声音明亮清晰。发高音时,应以头腔共鸣为主,这 样高音就会明亮而丰满,也就是常说的有光

5、彩的金属感。 以上分别谈到了三个部分的共鸣腔体和高、中、低音的 相互关系。在演唱中,每首歌曲几乎都包含着高音、中音和 低音。因此我在实践中感到,头腔、口咽腔、胸腔这三部分 的共鸣腔体,从来就没有分开过。我认为要科学地把这三个 部分的共鸣腔体有机地、合理地结合在一起,使我们发出高、 中、低的每一个音都有这三个共鸣腔体不同比例的振动,这 样才能产生较好的共鸣效果。所以发高、中、低音的时候,只是三个腔体的振动比例不同,而声音的音色,基本上应该是 统一的。只有这种混合共鸣的声音,才能达到无论是高、中、 低的哪一个音,都是圆润的、有光彩的、优美和富有乐感的。 就头腔、口咽腔、胸腔来说,我认为首先获得正确

6、的口咽腔共鸣是主要的。因为口咽腔包括喉头、上下腭、牙齿,尤其是双唇、舌、小舌、软腭、咽壁等等,这都是很灵敏的组 织。口咽腔又是吐字的重要部位,演唱中的语言和感情的表 达,全靠口咽腔在极迅速的瞬息变化中来完成。口咽腔在把 字吐清楚和准确地表达语气、词意的同时,还起着共鸣和调 节共鸣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要上连头腔、下连胸腔,这样,才 能唱出具有艺术魅力的歌声来。 如果说,大脑是指挥我们唱歌的“司令部”,那么有力的 气息就是歌唱的“后勤部”,而口咽腔的作用就如同“前沿阵 地”那样重要了。在这个阵地上,舌、唇、齿、小舌、软腭、 硬腭、咽壁等诸“战斗员”相互配合好,对我们的歌唱就能 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时,

7、只有调节、运用好口咽腔共鸣,才 能更好地带动头腔和胸腔的共鸣。因此,我认为:只有依靠 科学的方法,充分发挥口咽腔的功能和它调节共鸣的作用, 才能得到良好的、平衡的混合共鸣。 (三)我是怎样获得头腔共鸣的?我是通过哼鸣的练习, 先获得混合共鸣,并进一步获得高音共鸣(即头腔共鸣)的。 我认为通过哼鸣的练习,可以获得良好的混合共鸣。以 男高音为例,应该在中音区的g1音到高音区的d2音之间,多 做大三度哼鸣的练习: 我练习哼鸣的时候,基本上是笑肌微提,上下腭各有上提和 下放的感觉,双唇和上下齿自然地似闭似不闭,舌头放平。当 声带发出的基音通过咽腔沿舌面向前移动时,软腭和小舌有 轻轻向上提的感觉,基音在

8、口咽腔和鼻咽里同时产生共鸣, 连同眉心处都有振动的感觉。我认为这种轻柔、和谐的振动 过程,就是哼鸣练习的基本方法。 我感到做哼鸣练习的时候,气息一定要保持深呼吸的状 态,就是让气息由上腹部部位均匀向上流动,在上腹部有明 显的支点感觉。正确的哼鸣给内耳听觉带来一种丰满的、有 光彩的声音感,气息从鼻子里出来,但不是鼻音。正确的哼 鸣应该是整个口咽腔和鼻腔共振后产生的一种和谐的声音。 1、2、3三个音都像从同一个地方飞出来似的。在低音区练习 哼鸣的时候,应伴有明显的胸腔共鸣的声音,到音高一些的 时候,胸腔共鸣就不明显了。以上是我练习哼鸣的体会和感 觉。 把哼鸣练习好,是很重要的。从实践中我感到通过哼

9、鸣 练习,使我比较容易地获得了混合共鸣,而且对高音的训练 帮助很大。哼鸣是一种不太强烈的练习,做这种练习既能使 歌唱者比较容易体会到声音共鸣的感觉,又能使歌唱者本人 容易听辨到自己的发音,不断地进行调整,而且不会轻易使 声带和咽部、喉部的肌肉过分疲劳。做这种练习还可以增强 咽部,喉部肌肉的韧性。因此,这是最容易得到正确混合共 鸣的一种练习方法。 在高音区进行哼鸣练习的时候,也就是唱到E调的高音 i以上的时候,自然而垂直地打开嘴巴发母音“a”,就会比较 容易发出一个富有共鸣的高音区的“a”; 任何一个母音都可以用来做这样的练习。当练习到一定的程 度,有了把握的时候,就可以不用“m”音来带了: 要

10、练好高音,我认为应该先耐心地、反复地练习好中音区,使 中音区的声音能强能弱,能渐强渐弱。在中音区的声音基本 上都能获得比较丰满的共鸣情况下,再进入高音区的练习, 是有益的。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下练习好中音区的声音是非常 必要的,因为他是唱好高音或者低音的基础。 练习哼鸣要有一个从摸索到掌握、从不熟练到熟练,并 达到得心应手的地步。这样一个过程,是要付出较长时间的 细致劳动的。 我经常用以下的几个练习曲来练习高音: 我是怎样唱高音的 84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JOURNALOFPLAACADEMYOFARTS 以上练习虽然没有歌词,但都要带着美好而舒展、欢乐而自 信的心情去练习。 我

11、也经常做有词的练习: 这两句带词的练习虽然简单,但唱起来要富有想象,如同在 舞台上演唱那样,尽情歌唱。 还有两个八度的练习,这是一条难度较大的练 歌唱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之一。高音的训练,一定要有科学 的态度,讲求扎实,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计划、有方法、有 标准地去训练;同时不可忽视中、低音的练习,也不要一时 高兴,拼命练个不停,或者高音上有了某些体会,就猛练高 音。我的老师有这样一句话,对我很有启发和帮助,他说: “在唱高音最痛快、最有起色的时候就要停下来,用脑子去想 想,而让喉咙休息。”只有这样控制自己,才能不断地、冷静 地总结一些有用的东西,不会为了一时痛快而使声带和喉部 肌肉负担过重,不得

12、恢复,以至沙哑,甚至失声,而造成终 身遗憾。唱歌要勤思索。有时我们感觉到的东西,却一时做 不到;一时做到了,但又不能从理论上解释清楚。因此,一 定要把理论、感觉与自己的实践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才能 扎扎实实地、不断地提高和巩固自己的歌唱基本功。 二、掌握和运用呼吸的方法和体会 这个问题,可以分三个方面来谈: (一)我在唱高音的时候是怎样用气的。以延安颂的 最后一句为例: 上例的“烂”字是在F调的高音4上,也就是在bb2的延长音 上。在唱这类高音时,我用气的体会是:必须要有深呼吸的支 持。这时候我的上腹部有稍微提起来一点的感觉,但不是把气 提起来,恰恰相反,气有往下落的感觉。这样一上一下就形成

13、一种内在力量。通过有控制地把上腹部向上提,口咽腔也会有 一个连锁反应,即软腭和小舌都有向上提的兴奋感觉,这就给 口咽腔造成一个适当的腔体以及往上唱高音的趋势。那么气的 运动又该是怎样的呢?此时我感到气是贴着前胸内壁自然地向 外流动。当然,气是从气管里呼出来的,但是气出来的时候, 前胸内壁能感觉到气息流动时所产生的一种擦力,而口腔和喉 头则是和吹灰、吹油灯时的感觉相同。这种感觉是有力而自然 的,同时又是集中的。这时还能感到深呼吸的支点,这个支点 我觉得是在横膈膜或者更往下的部位。对这个支点每个人的感 觉是不一样的,但是一定不能感到是在身体的上部位。我所说 的有支点的呼吸,就是指深呼吸。我认为,要

14、唱好高音,就必 须依靠深呼吸的支持。 (二)对气息和气息运用的认识。我认为气息是声音的 动力,自如地运用呼吸是歌唱的基础。 在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中,对气息的运用是十分重视的。 早在一千多年前,唐朝乐府杂录中就有“善歌者,必先 调其气”的论述。这说明良好的发音和共鸣,只有首先依靠 恰到好处的气息支持,才能完美的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所 以,对气息运用的控制能力的训练,是打好歌唱的基础和进 行歌唱艺术表现的重要环节。 呼吸的正确姿态,我认为应该是:身体直、重心稳、上 胸开、双肩松。 气息运用的两个基本环节是吸气和呼气。我先谈谈吸气 的体会。我认为歌唱时的吸气方法与平时一般的呼吸不大相 同。歌唱时气要吸得深一些而且要在最自然的状态中完成, 要不紧张、不僵硬,吸气的量要根据乐句的长短和歌曲情绪 的要求来决定。吸气过多了会造成紧张,使声音失去灵活性; 吸气过少了会使声音失去支持力。因此,吸气要适量,要留 有余地,从容不迫,流畅自如。 关于呼气,我的体会是把吸进来的气在一瞬间控制起来, 立即转化成呼气状态,也就是一种准备发音的气息状态。这 种状态应要保持着,一直到又吸进一口新气为止。被控制的 气应该是丰满的,控制气的时候,人的感觉应是轻松自如的。 如果是过分的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