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养一方音乐.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8556188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养一方音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养一方音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养一方音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养一方音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养一方音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养一方音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养一方音乐.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养一方音乐音乐创作与民歌的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民歌是民族音乐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通过聆听、鉴赏、演唱,感受民族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兴趣和喜爱,了解民歌的风格特征及创作歌曲和民歌的关系,再通过比较探究不同的民歌和创作歌曲及创作歌曲和民族的关系,感受到“民族是专业音乐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培养学生弘扬民族文化,理解多元音乐文化的理念。二、教学目标1、基本知识:了解节奏、旋律、调式、曲式结构等音乐知识。2、基本能力:能够收集积累鉴赏演唱不同类型

2、风格的民歌及其相关创作歌曲,分析比较不同类型民歌的风格特征,探究创作歌曲与民歌的关系,能够创编简单的音乐。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感受民歌的艺术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艺术的兴趣和喜爱,理解音乐家深入民族民间采风是因为民歌是专业音乐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文艺创作离不了劳动、生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探究专业音乐创作与民歌的关系2、难点:通过探究专业音乐创作歌曲与民歌之间的关系摸索一些简易的创作方法并加以实践运用,尝试自己续编、创编。四、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整理一些不同类型的民歌及和民歌相关的创作歌曲、音乐、音响资料、曲谱等。2、电子琴、多媒体设备(能上网的)。五、教学过程(一)感受民歌

3、大家都来唱民歌、听民歌,感受民歌的魅力。(二)认知民歌请学生总结归纳民歌体裁、风格,并将以上所听、所唱民歌对号入座。(三)探究创作音乐与民歌的关系提问导入:“我们现在所熟悉的音乐有没有民歌的影子呢?”介绍西部歌王王洛兵到西部采风,收集整理民歌并创作民歌风格的作品,如在那遥远的地方,引起学生关注音乐创作与民歌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究音乐创作如何借鉴民歌,主要是音调、民族五声调式、节奏、曲式结构等方面,请学生自主举例、分析、探究、归纳、总结。老师备用例子有:重点探究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网上收索:音频、曲谱)1=G 3 5 1 -| 2 3 5 -| 1 2 3 5|2 - - -| 3 5 1 -|

4、2 3 6 -| 2 5 2 3| 1 - - -| 6 -5 -| 6 - 1 -| 3 6 3 5| 2 - - -| 3 5 1-| 2 3 6 -| 2 5 2 3 | 1 - - -调式:民族五声宫调式。节奏:-|-|- - -|,很简单质朴,只用了全、二分、四分音符。结构:用了带再现的二段式,第1、2乐句构成第一段,第3乐句构成第二段,第4 乐句第2乐句的完全再现,第1、2、4乐句采用了变化重复旋律发展方法,整个结构与歌曲送别很像。其它例子:1、在那遥远的地方,哈萨克民歌音调,因为是一首情歌,所以节奏舒缓、单乐段分节歌,上下乐句对比较大,形成一问一答。2、草原之夜采用维吾尔民歌素材

5、创作。3、施先南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就是一首典型的新疆风格的创作歌曲,全曲始终贯穿新疆民族歌舞中手鼓的典型节奏: 0XX XX | X.XXX XX |4、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等以乡土气息浓郁的蒙古族民歌为音乐素材。5、青藏高原、天路等借用藏族弦子音乐素材创作。6、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由陕北信天游和陇东民歌二调改编而成,既悠扬高亢又激情奔放。陕北风格的还有东方红、蓝花花等。7、摇篮曲(东北)借鉴了古老民歌孟姜女的音调,使整首乐曲散发出浓郁的东北民歌风味。8、乌苏里船歌东北赫哲民歌素材创作的,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部曲式。9、劳动号子体裁的有船工号子、三峡情等。四、续编、创编音乐(根据学生实际

6、水平而调整难易程度,也可自选。)1、划分节奏、标上高低音点。(新疆民歌风格的)1=D2/4 1 7 5| 6 7 1 7 6| 5 | 5| 0 6 6 6 6 | 5 6 5 4 3 4 5 | 5 5 5 1 1 | 7 7 5 67 6 | 0 5 5 5 12 | 3 | 3 | 0 2 3 2 1 | 0 7 21 7 6 | 0 5 5 6 7 7 1 1| 2 3 2 1 7 | 1 | 1 | 1 00| 2、配曲给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配曲。(用民族五声羽调式音节:6 1 2 3 5 6,运用变化重复旋律发展方法,结构为并再现二段式。可参考我和你)(五)表现音乐请学生表演自己的作品,可唱,可奏、可跳。(六)感悟音乐创作与民歌的关系“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七)留作业激励学生平时多留心收集、整理民歌,并不断尝试创作。注:因为我们没有音乐与创作的教材,所以教学内容是自己整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