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有氧运动能力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8553077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有氧运动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3有氧运动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3有氧运动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3有氧运动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有氧运动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有氧运动能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有氧运动能力(一) 填空题1. 为了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成年人在安静时所需要的氧量大约每分钟毫升。2. 成年人安静时的和相同,大约每分钟250毫升,表明即使在安静状态下都需要摄取适宜的氧,以满足机体的能量代谢所需。3. 运动强度大、持续时间短,虽然总需氧量少,但是每分需氧量大。例如100米赛跑时的需氧量每分钟可达升,而跑时的需氧量却为每分钟23.5升。4. 人体在运动中出现稳定状态,表明此时运动中满足,但是在运动开始阶段也会出现氧亏。这是由于运动初期人体的氧运输系统的等因素所致。5. 短距离跑的运动项目运动强度、持续时间短,虽然总需氧量,但每分钟需氧量却O6. 长距离跑的运动项目运动强度

2、、持续时间长,虽然每分需氧量,但总需氧量却O7. 在肺换气过程中,由肺泡气扩散入肺毛细血管,并供给人体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称为吸氧量,也可以称为或8. 氧亏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运动初期.、的消耗以及人体的氧运输系统的生理惰性,氧运输系统的功能不能立即提高到与运动的需要而形成的。9. 在运动中即使吸氧量需氧量,机体出现稳定状态,在运动开始阶段也会出现10. 人在进行运动时,摄氧量随运动负荷强度的增加而增大,氧亏表现在运动初期,是运动时的和之间出现的差异。11. 运动后恢复期的吸氧量与运动中的不相等,运动后恢复期的并不是完全只用于偿还运动中所欠下的氧,而且还要用于偿还运动结束后,恢复到运动前安静水平所

3、消耗的氧。12. 在激烈运动后恢复期中,除偿还在运动初期分解供能欠的一部分氧亏外,还应偿还由供能所欠下的氧亏。13. 运动后过量氧耗不仅用于偿还所欠下的氧,而且还要用于偿还运动后所消耗的氧。14. 运动后、浓度的变化以及升高的影响,均为运动后过量氧耗的影响因素。15. 运动后过量氧耗的生理作用为偿还的氧亏,以及在使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时消耗的氧量。16. 最大摄氧量反映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和的能力达到本人的极限水平。17. 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因素有、等。18. 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有、,、,.、.等。19影响乳酸阈的因素有、.、运动项目和环境条件等。20.乳

4、酸阈、通气阈与运动训练、运动成绩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意义在于、o(二) 判断题1. 在肺换气过程中,由肺泡气扩散入肺毛细血管,并供给人体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称为需氧量()2. 人在进行运动时,摄氧量随运动负荷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运动初期运动所需要的氧和吸氧量之间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为运动后过量氧耗。()3. 运动后恢复期内,为了偿还运动中的氧亏,以及在运动后使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时消耗的氧量,称为氧亏。()4. 安静状态下的人体每分钟吸氧量与每分钟需氧量处于平衡状态(200300ml)。()5. 运动后过量氧耗主要用于偿还在运动初期ATP、CP分解供能欠的一部分氧亏,以及由乳酸供能

5、所欠下的氧亏。()6运动后过量氧耗不仅用于偿还运动中所欠下的氧,而且还要用于偿还运动后恢复期所消耗的氧。()7在运动中由于吸氧量满足需氧量,机体出现稳定状态,因此在运动开始阶段不会出现氧亏。()8由于需氧量与体重成正比关系,而身高、体重存在个体差异,因此用最大吸氧量的绝对值进行个体间的横向比较是适宜的。()9最大摄氧量就是有氧工作能力。()10.最大吸氧量的表示方法有两种,绝对值用Lmin-1表示,相对值用mlkg-1min-1表示。()11有氧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和无氧工作的能力。()12. 心脏的泵血功能,称为最大吸氧量的外周机制。()13. 肌肉利用氧的能力称为最大吸氧量的中央机制

6、。()14. 克索拉斯(Klissuras,1972年)等研究了25对双生子(15对单卵,10对双卵),发现最大吸氧量的遗传度较低。()15. 有氧运动能力不仅与最大吸氧量的大小有关,而且与维持最高摄氧水平的能力有关。()16. 乳酸阈反映人体的代谢供能方式由无氧代谢为主开始向有氧代谢为主过渡的临界点。()17. 在递增负荷运动中,用通气变化的拐点来测定乳酸阈,称为“通气阈”。()18. 每100ml动脉血流经组织时组织利用氧的百分率称为氧的利用率,表示肌肉利用氧的能力。)19. 乳酸阈反映人体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没有急剧堆积时的最大吸氧量实际所利用的百分比,即最大吸氧量。()20.

7、乳酸阈是反映无氧耐力的一个指标。()(三) 单选题1. 人体为了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氧称为()。A需氧量;B氧含量;C吸氧量;D耗氧量。2. 安静状态下的人体基础代谢率低,能量消耗少,每分钟()与每分钟需氧量处于平衡状态。A需氧量;B氧含量;C吸氧量;D耗氧量。3. 人在运动初期,运动所需的氧量和吸氧量之间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A运动后过量氧耗;B氧亏;C吸氧量;D耗氧量。4. 在恢复期机体并不能立即恢复到安静状态,此时所消耗的氧量应包括()A氧亏;B运动后过量氧耗;C吸氧量;D需氧量。5. 不属于影响运动后过量氧耗的因素是()。A肌纤维横断面积的影响;B甲状腺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影响;C

8、儿茶酚胺的影响;D体温升高的影响。6. 最大吸氧量绝对值的表示方法是()。Amlkg-imin-i;B次min-i;CmmolL-i;DLmin-i。7. 影响最大吸氧量的中央机制是()。A肺通气功能;B肌肉血流量;C血红蛋白的含量;D心脏的泵血功能。8. 影响最大吸氧量的外周机制是()。A肺通气功能;B肺活量;C肌肉利用氧的能力;D心脏的泵血功能。9. 乳酸阈反映人体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没有急剧堆积时的()A最大吸氧量;B最大吸氧量利用率;C氧的利用率;D每分心输出量。10. 每100ml动脉血流经组织时组织利用氧的百分率称()A最大吸氧量;B最大吸氧量利用率;C氧的利用率;D氧脉搏

9、。11. 通常情况下,血乳酸浓度4mmolL-i,大约为最大吸氧量的()。A2040%;B6080%;C90%;D100%。12. 人体在进行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摄氧量。A大量肌肉;B少量肌肉;C上肢肌肉;D下肢肌肉。13. 马拉松、滑雪等长时间的运动项目,体重比较轻有利于运动,因而最大摄氧量的()与运动成绩密切相关。A相对值;B绝对值;C利用率;D百分率。14. 对于中长游、速滑、自行车、划船等运动项目,与运动成绩密切相关的是最大吸氧量的()。A相对值;B绝对值;C利用率;D百分率。15. 人体为维持某种生

10、理活动所需要的氧是()A耗氧量;B吸氧量;C摄氧量;D需氧量。16. 在肺换气过程中,由肺泡气扩散入肺毛细血管,并供给人体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称为()。A氧亏;B吸氧量;C过量氧耗;D需氧量。17. 反映人体的代谢供能方式由有氧代谢为主开始向无氧代谢为主过渡的临界点称为()。A乳酸阈;B最大摄氧量;C最大摄氧量百分率;D最大摄氧量利用率。18. 由于个体的差异,乳酸阈值并不都是4mmolL-i,其变化的范围大约在()A12mmolL-i;B24mmolL-i;C47mmolL-i;D1.47.5mmolL-i。19. 乳酸阈单位的表示方法是()Amlkg-imin-i;B次min-iCmmol

11、L-i;DLmin-i20. 决定有氧耐力训练效果的有效指标是()。A最大心率;B最大心输出量;C乳酸阈;D运动后过量氧耗。21. 评价有氧耐力的生理指标是:()A:最大吸氧量B:肺活量C:需氧量D:时间肺活量(四)名词解释1. 需氧量2.吸氧量3.氧亏4.运动后过量氧耗5.最大摄氧量6.有氧工作能力7.有氧耐力8乳酸阈9.个体乳酸阈-10.通气阈11.氧的利用率12.PWC170(五)简答题1.简述氧亏如何形成。2. 简述运动后过量氧耗的影响因素。3. 简述乳酸阈产生的机制。4. 简述影响乳酸阈的因素。5. 简述研究乳酸阈、通气阈的意义。6. 简述最大吸氧量和次最大有氧能力测定方法的异同及其生理依据。(六)论述题1. 试述最大吸氧量的主要生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2. 试述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因素及其影响因素。3. 试述运动后过量氧耗形成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