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新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8544867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在新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在新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在新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在新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在新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在新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在新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内蒙古阿荣旗音河小学 韩玉桂摘要: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构建愉悦的问题环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培养、问题意识中国古代著名哲学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推行创新教育,更是起始于问题收获于问题,在“问题”教学中,不断启发开拓学生思维,挖掘其自身巨大潜能,“异想天开”的学数学、用数学。那么如何在新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敢于质疑,勇于解疑呢?我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教学反思,现将体会浅析如下。(一) 愉悦和谐,促进“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为问题创设平台 心

2、理学家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能表现得最活跃,才能为问题的产生创设良好的安全的心理环境。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循规蹈矩,师道尊严,因而在课堂上往往表现为鸦雀无声,整齐划一你问我答,问题的产生都是预先设计的按教学流程一步步完成,可谓“其乐无穷,”而“其味已绝”。殊不知,学生在这种自我封闭和压抑的状态下是何等的“苦不堪言“。大量教学表明:要使学生由“苦学”变成“乐学”、“会学”,教师要有意识的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而教学民主是基本条件,教师必须要善于处理与学生的人际关系,放下架子,走下讲台,勇于蹲下来和学生平等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到无拘无束,可以畅所欲言,正如古人所云:“乐思方

3、有思泉涌。”(二)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呼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但不是唯一的目的。实施 “问题教育”,忽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形成问题意识也不利于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知识背景中认真观察,积极思维,从中发现问题。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力求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力量。如我在执教新课改九年义务教师小学数学第三册“米和厘米的认识时”,课伊始,我依据学生对厘

4、米的认识水平,要求学生用它测量自己喜欢的物体表面的长度。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出示“武器”进行实地测量,由的用厘米尺测量课本封面的长度,有的用食指的宽度为测量单位,测量文具盒表面的宽度,还有的用图钉长度为测量单位,测量铅笔的长度,等等接着我提出兴的要求请大家测量黑板的表面有多长?学生蜂拥而上,一个个兴致勃勃地在讲台前用手中准备的厘米尺开始量,5人一组,3个人测量,2个人记录。忙得不亦乐乎。这时我发现有一个学生在座位上举手发言:“老师,这样测量多费实际,而且测量的数据会非常不精确。“他想到了植物园测量的不合理性,我及时追问:“那么你们小组由更好的解决方案吗?”他们即刻从教室外找来一根长棍,测量出它

5、的长度后,以它为一测量单位,看黑板的边长丽由几个这样的测量单位。方法虽有改进,可同学们仍觉得不够方便简练。终于有人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个测量单位太小了,老师你能不能给王敏一个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接着我出示了米尺,与学生合作,测量出这把尺的长度后,以它作为单位很快测量出黑板的长度。还有的小组不甘示弱提出了更大胆地设想:想要测量学校到少年宫有多远,怎么办?学生的这种奇异设想,就建立于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上,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发现蕴藏其中的数学问题,并主动地提出问题,系统地分析

6、并灵活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时,在与学生经历了对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后,依据绘制的统计图,请学生观察,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有怎样的合理化建议有如教学“乘数的三位数的乘法”时,我对原题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课例进行延伸,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上课伊始,先向学生调查“每天家里要扔掉垃圾袋约有几个?”学生们一听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兴趣盎然,有的说5个,有的说6个,照这样计算,一年要消耗掉多少个?学生马上算出约2,000到3,000个。随着计算结果的出现,学生觉得非常吃惊:“哇!这么多呀!”看着他们吃惊的样子,我有提出

7、了新的要求:“你家所住的楼房一共有多少户?如果按一家平均4 个计算;一年要消耗多少个?”之后,我又出示从网上查询的相关资料以“白色污染”危及王敏的绿色家园为主题,展开讨论,课后同学们纷纷向学校发出倡议书:争做环保小卫士,从我做起。因而,教师应重视构建教学与生活的桥梁,是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数学,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四)课以止,而问题未绝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通过情境、故事、疑问、破绽等引发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在传统课堂中,善于“设置情境”成了高水平教师的标志之一。而现在的教师认为设置的情境再好,毕竟是教师设计的,应该让学生通过矛盾冲突自己进入真实的情境。在情境质疑、解疑,启迪智慧快乐成长,真正成为问题的主人。总之,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知识的传授只是我们的一个目的,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特别是让学生形成对问题解决的独立见解更重要,这才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源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