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8544275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拮据、阔绰、煞白、诧异、与日俱增、十拿九稳”等词语。2、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3、了解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过程与方法:1、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2、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3、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丰富内蕴。其中如何调动学生自己的认知经验,发挥想象对主题进行讨论是难点。 教学方法:l、诵读法。2、探究讨

2、论法。3、续写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对于金钱,名人这样说:罗兰:凡事若在金钱利益上着眼,就难免在人情道义上有几分刻薄.三毛: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世上的悲剧大半和金钱脱不了关系. 其他: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有钱能使鬼推磨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去体会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板书文题、作者)二、预习检测:【先让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成果】(设计思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1、【说】学生以学习小组相互交流预习所得。2、【写】抽两个小组的大组长分别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并简要书写在黑板上给同学们讲解。【师根据学情加以补充】3、

3、【写】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抽每小组组员上黑板注音、写生字;其他学生练习本上书写,老师巡回了解学情,大组长负责批阅,师当堂评价。二、设疑导读:1、整体感知(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快速掌握课文大意和口语表达能力。)1)、【读】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小说内容,勾画并疏解疑难字词。2)、【听】学生听读全文,明确人物关系,尝试复述故事情节,明知线索。 【小组合作交流,分工与各小组板书写在黑板上】见下:人物:情节: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环境:线索:明线 暗线2、学生精读全文,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设计目的:以此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巧妙,也引导学生由此入手逐层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1)、开端部分,菲利普一

4、家人为什么每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散步? 菲利普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2)、于勒是个怎样的人?曾是灾星的于勒,现在为什么却成了他们的福音?他们极其美妙的梦境是否得以实现等。请尝试从课文内容中归拢于勒的“简历”。(3)、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为什么?(4)、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曲折的情节。找出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不同称呼的词语及其态度的变化。【学生展示讨论结果,体现学生读后的感悟、读后的理解】教师及时给予评价、点拨:(1)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遗产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一些钱,因而被家里的人看不起,甚至视为全家的

5、“恐怖”。终于。他被送到美洲。后来,据说他在那里做生意赚了钱,并且给菲利普夫妇去信说,打算发了财回法国同住。于是,哥哥、嫂子把他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是,于勒在美洲阔了一阵之后,重又潦倒落魄,沦落成一个穷光蛋,被法国船长带回来,在船上摆摊靠卖牡蛎过日子,他又重新成为哥嫂的“恐怖”,被弃之家门外。(2)菲利普是个小公务员,一家人生活拮据,不仅“样样都要节省”,甚至连女儿都嫁不出去。但是,他们知道了以前被视为“全家的恐怖”的于勒,在美洲发了财,“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而且准备回到故乡和哥嫂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于是“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

6、,眼巴巴地盼望于勒归来,并对“这桩十拿九稳的事”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我”的二姐也因这一“福音”,定了婚。(3)学生可能会得出如下分析:是那个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妇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况,于婚事不利。是于勒的为人造成的。如果于勒是一个品行很好的人,则菲利普夫妇不会如此。是于勒贫穷造成的。如果于勒此时很富有,菲利普夫妇一定和他相认。是菲利普夫妇经济不富裕造成的。是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心造成的。是菲利普夫妇的金钱利己意识造成的。是社会文化造成的。教师引导:其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妇只认识钱和于勒又沦落为穷人。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4)于勒挥霍家产,被送到

7、海外。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逻辑)于勒发财,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解困。于勒成了穷光蛋,希望破灭了。(心理)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情节发展)菲利普一家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于勒在海外发财了。不料于勒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失望怨恨而归。(技巧)三、学生合作探究:(1)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你是如何理解课文主题的?(2)小说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从行文看,对于勒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着墨,而对

8、菲利普夫妇的刻画却用了很多篇幅。那么,本文的主人公到底是谁?学生研讨、表达,教师适时引导、点拨,明确:(1)阅读这篇小说,使我们走进了19世纪的法国社会,去体验当时法国平民百姓的酸甜苦辣。小说描写的是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生动勾勒出了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市民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势利、自私、贪婪,于勒的身世浮沉,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有关作品的主题可以理解为: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人和人的关系。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于勒被弃的遭遇是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社会的概括。恰如马克思、恩格斯说:“现代的资产阶级家庭是建筑在什么基础上的呢?是建筑在资本上面,建筑在私人发财上面

9、的。”小人物生活的辛酸。作品中的菲利普是一个既可鄙又可怜的形象。他们挣扎在社会的底层,也正因于勒的恶行,将一家人的生活拖累到贫困中不能自拔。生活的艰辛,乃至女儿出嫁都成了问题。于勒发财的消息,成了摆脱生活窘迫的唯一救命稻草,可现实是他们遇见了无脸归来的穷困潦倒的于勒。面对无奈的现实,他们的选择无疑是艰难的。势利,作为人类普遍的劣习和商品社会必然会衍生的生活现象,是超越时代、地域的。(2)小说题为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却是作为暗线,略写和虚写了他的过去和未来。他的出现只是在海轮上卖牡蛎即短短的一幕。作者把笔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游哲尔赛岛在海轮上巧遇于勒这件事上,集中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骤然变

10、化上,从而刻画他们贪婪、自私、势利的性格特征。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寄予自己的情感评判的。因此,小说的主人公应是菲利普夫妇。“我”作为叙事主体贯穿全篇。小说的主题是: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四、体验反思1、学生归结文中主要人物形象:菲利普夫妇: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而菲利普太太除了有和丈夫一样的小市民阶层的共性外,还精细、刻薄、泼辣。文中的“我”:富有正义感和怜悯心。于勒:早年:行为不端、糟蹋钱。中年:正直、有良心。晚年:自食其力、不拖累人2、请同学们畅谈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和启示。学生探讨交流,

11、教师点评:(1)不要把理想的实现寄托在别人身上,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奋斗、去争取。(2)在金钱和亲情上,应珍惜亲情,淡泊名利。(3)对弱者应多付出爱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五、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达,创造性思维的训练)1、人物命运是由个人性格造成的?还是社会环境造成的?2、假如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巧遇发了大财的于勒,他们的言行会怎样?用150个字来完成。六、课堂小结同学们,课文以于勒的遭遇为引线,精彩的情节发展犹如一把利剑,劈出了病态社会中人性的扭曲。经济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剧,使菲利普夫妇淡漠了爱心和同情,变得庸俗、狭隘和自私。观照生活,思索人生,我们找到了健全

12、、美好心灵的答案。七、课堂检测:填表完成【学后回味,达到课文与作文的统一,课文内容与思想教育的统一】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文章主题写作特点学后感受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一说教材我的叔叔于勒,它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四单元第二课。这一单元收录的五篇文章都的小说。小说通过塑造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人性的假恶丑,彰显人性的真善美。它对人物内心活动揭示之深刻,对人物性格刻画之细腻,是其实文学样式所无法比拟的。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学生通过对小说的阅读,在享受审美愉悦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同时引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本单元上承第一册的小说单元,下启第六册的小说

13、单元,对于养成阅读小说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的叔叔于勒是中学语文教材传统篇目,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态度变化,尖锐地指出了金钱左右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使是亲兄弟也概莫能外。作者用平常的的人物,平常的情节,表现一个普通的主题,可是能表达得深刻,能够给人启发,耐人寻味。二说学情及学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授课的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底子薄,基础差,本文文字浅显,通俗易懂,情节引人入胜,课堂上通过激趣引导是可以保持住这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1撰写人物

14、小传。通过撰写人物小传,学生可以进行人物形象的再造,同时梳理故事情,感知全文。2朗读想象法。本堂课可以指导学生朗读“船上巧遇于勒”部分,边读边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在头脑中再现菲利普夫妇的形象,使他们活起来。三说教法:1围绕解题来把握主题,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小说题目叫我的叔叔于勒,可是小说中并非对于勒作正面描写,那么描写重点是谁?学生读课文后再讨论。2对话教学: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过程。”这种对话并非师生间一问一答,而是师生间各自向对

15、方和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这篇小说行文波澜起伏,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它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处于商品经济社会的今天的学生所熟悉的,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可以从多方面设计学生乐于讨论的话题。五说板书:本着直观简洁原则,板书设计如下:我的叔叔于勒情节: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菲利普夫妇: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而菲利普太太除了有和丈夫一样的小市民阶层的共性外,还精细、刻薄、泼辣。文中的“我”:富有正义感和怜悯心。于勒:早年:行为不端、糟蹋钱。中年:正直、有良心。晚年:自食其力、不拖累人感受:认识自己 提升自己这篇说课稿根据新课标以及教参,结合本人平时的理论积累撰写的,必然有许多不妥之处,请各位多多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