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答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8539170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二语文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二语文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二语文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B A.shu shu shu shu B.wn wn wn wn C.b p b b D.jio ju jio jio2.D A.耳提面命,意思是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叮嘱。后来用来形容恳切地教导。此句中误用为“对着耳朵说,当面讲”之意;B.炙手可热,意思是手一挨近就感觉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该成语只能来形容人,此句中用来形容热销的商品,对象误用;C.巧立名目,意思是定出很多名目,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属贬义成语,此句中对旅游项目的开发,无当贬之处;D.虚与委蛇,意思是对人假意敷衍应酬。属贬义成语,用在此句符合语境。3.A B.成分冗余,应删去“令人”

2、或改为“令人担忧”; C.语序不当,应将“不但”移至“生产企业”前,将“公众”移至“引起”后; D.表意不明,应将“艺术工作者们的答案是肯定的”改为“艺术工作者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者”。4.C A.将问号改为逗号,句号改为问号,主谓倒装的问句,问号放在句末,谓语后用逗号;B.三个顿号均改为逗号,并列词语后带有“啊”“哇”“呀”等语气词时用逗号,不用顿号;D.去掉破折号,因为句中有“即是”。二、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5.C A.因果颠倒;B.混淆“或然”和“必然”,“不一定能”而不是“并不能”;D.张冠李戴,含蓄是引而不发,隐晦是有话不说。6.A B.强加因果,结论是强加的,原文中没有依据;C.

3、篡改文意,原文说艺术欣赏“能够从吟诵的诗句中看到图画,也能够从画在纸上的图景中听到真意”,是并列关系,而“不但要还要”是递进关系;D.无中生有,“注重言外之意,追求含蓄不尽”是“鉴赏者必备的艺术修养”在原文中没有依据。7. 突破语言的局限,注重言外之意;激发读者想象,实现诗歌意境的再创造。 (写出一点得3分,两点得5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三、古诗文阅读8.A 规:规划,谋划。9.C A.代词,代指甘宁;动词,到去。 B.句末语气词;介词,相当于“于”。 C.介词,替,给。 D.副词,才;副词,竟然。10.C C项偷换对象,从上下语境看,甘宁并非与凌统决一死战,而是他们同侍一主,与张辽决一死战

4、。11.(1)国家把当年萧何担任的丞相重任交付给你,你身居守卫国家的高位却(如此)担心战乱,(你还)凭什么仰慕效法古人呢?(3分)(2)主上对待你像骨肉兄弟一样,把大事交付给你,你怎能因私人恩怨而想攻打杀害甘宁呢?(3分)12.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 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 得而用之(3分)参考译文:如果一定要所谓廉士方可使用,那么齐桓公怎能称霸当世!现在天下难道没有身穿粗衣而怀揣真才干像姜子牙那样在渭水边钓鱼的人吗?又难道没有像陈平那样蒙受“盗嫂受金”污名还未遇到魏无知的人吗?你们要协助我发现那些

5、地位低下而被埋没的人才,只要有才能就推荐出来,让我能够任用他们。13.(1)这个句使用夸张手法,极言自己离京城之遥远;突出表现了诗人对京城深深的眷念之情,以及对回京之难的感叹。评分标准:修辞2分,感情2分。(2)诗人用山“欲留人”来表达不得回乡的痛楚之情,不说走不了,而说“山留人”,将重重防碍的羁绊,说成殷勤的挽留;没有直接表达对当权者的不满,表面写景物,语气平静舒缓,实则蕴含着对统治者的愤懑之情。评分标准:扣住“曲折委婉”分析,意思对即可。(3分) 14. 略四、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15.AD A项中“与金花争吵并获胜”错,她们并没有吵,仅仅互相暗骂,玉梅也无所谓获胜。D项“给玉梅买车票和

6、戏票”这个情节不是暗示,这几个情节也不能预示金花的悲剧结局。16. 热心助人。给金花借坪晒谷、移柴垛、腾空大堂屋等。疑心过重。看到地鳖虫爬的印,瞎猜是金花做的记号,猜疑金花送车票、戏票的动机。冲动莽撞。在看到“乡村英文”后不加调查,开口便骂,不考虑后果。知错就改。知道自己错了后帮金花锄地、扎草人等。(共6分,每点2分,答3点即可得满分。)17.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推动情节发展。“乡村英文”是小说矛盾的触发点,情节冲突也就此展开。暗示主题,具有象征意义。乡村没有“乡村英语”,有的是人际交往的误解和困境。(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8.(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示例一:同意“画龙点

7、睛”说。(2分)理由:内容方面:以女儿不知原因而骑车大笑,反衬金花之死的悲哀。(2分)情节方面:以此显示玉梅因感到歉疚而关注金花的女儿,侧面反映了玉梅的歉疚。(2分)主题方面:以看似快乐的结尾烘托出金花之死的悲凉,引发人们深刻的思考。(2分)示例二:同意“画蛇添足”说。(2分)理由:内容方面:上文的叙事已经完成,人物形象已经塑造,不必再深化。(2分)情节方面:到“迟迟没有说破”,情节已经完整,没有必要再节外生枝写金花的女儿。(2分)主题方面:人与人沟通不畅的主题已经完整表现,再加情节反而分散了主题。(2分)五、语言文字运用19.示例:学校收发室主要负责学校文件、师生信件的收发。同学们的网购物品

8、邮寄到校,已严重影响了收发室的正常运作。从10月1日起,收发室将不再负责接收和保管学生网购邮寄的物品。请同学们自行妥善处理。(根据微博的内容,要概括出学校收发室的职能、现状,明确学校提出的时间、要求,语言要得体、通顺。4分)20.示例:屈原沉吟江畔,九死不悔,用满怀高洁之志彰显了生命的价值;司马迁含屈忍辱,发愤著书,用一部传世之史解读了生命的价值;谭嗣同面对屠刀,仰天长啸,用一腔刚毅之血见证了生命的价值。(4分)21.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得名原因、功能价值。(各1分,共4分)六、作文在我们的人生路程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爬山的经历和体会。这当中,有的人能奋勇争先爬上山顶,有的人爬爬歇歇,最终也爬

9、到山顶,目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美景;也有的人爬山只是重在参与,为了享受爬山的过程,至于能否爬到山顶并不在乎。爬山如此,人生的每一项活动、工作、事业也是如此。由此拓展引申,我们对这则材料的审题可以有如下的立意:于丹的角度:勇攀高峰,志存高远 要有奋勇争先的豪迈气概 争强好胜,永不服输 勇立潮头,做社会的变革者 成功属于不屈不挠者易中天的角度:做任何事情都重在参与 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力所能及无遗憾 量力而行,尽力就可 享受过程,别有洞天最佳立意为:一个人要想成功,既要胸怀大志,又要能做到脚踏实地。附:文言文参考译文甘宁字兴霸,是巴郡临江人。年少有力,善于交往,有侠义,他常聚合一伙轻佻浮薄

10、的少年,自任首领;他们成群结队,携弓带箭,头插鸟羽,身佩铃铛,百姓听见铃响,便知是甘宁这帮人。后来依附刘表,留驻南阳。不被重用,后来又投奔黄祖,黄祖仍然把他跟普通人一般看待。于是归附吴国。由于周瑜、吕蒙共同推荐,孙权对甘宁十分器重,对待他如原来那些老臣一般。甘宁向孙权献计:“如今汉朝帝位日渐衰微,曹操越来越骄横,最终会成为非法窃取政权的人。南方荆州那块地方,山川交通便利,实在是我们向西进攻的有利形势。我已观察过刘表,他既没有远见,儿子又品行恶劣,不是能传承祖业的人。主上您应当趁早谋划,不能落在曹操的后面。谋划这件事的方法,应该是先攻打黄祖。黄祖现在年老糊涂,财物匮乏,身边的人尔虞我诈,追求私利

11、,欺压苛求下级官吏与士卒,官吏和士卒都心生怨恨。舟船以及作战的用具,年久失修,不重视农耕,军纪混乱。君主您如果发动进攻,一定可以击溃他。打败黄祖后,乘胜向西进军,在西面占据楚关,势力更加扩大,就可以逐渐谋取巴、蜀了。”孙权十分赞许他的意见。当时张昭在座,对甘宁的意见不以为然,他说:“士兵畏惧胆小,如果军队真的行动,担心会招致动乱。”甘宁不客气地反驳:“国家将当年萧何所担任的丞相重任交付给你,你身居守卫国家的高位却(如此)担心战乱,凭什么来仰慕效法古人呢?”孙权举杯向甘宁劝酒,说:“兴霸,现今讨伐的任务,如同这杯酒,就交给你了。你尽管做主赶快谋划,如果保证打败黄祖,那么凭你的功劳,又何必不满意张

12、长史说的话呢?”孙权于是西征黄祖,果然擒获了全部士卒和黄祖。甘宁虽然性情粗暴、易于冲动,发怒时动辄要打人甚至杀人,但他豪爽开朗、足智多谋,器重人才、轻财好施,能厚待部属,士兵乐于听从他的调遣。建安二十年,甘宁随孙权攻打合肥,正赶上军中瘟疫流行,大部队已经撤出战斗。只有吕蒙、蒋钦、凌统、甘宁以及车下虎士一千多人跟随孙权驻扎在逍遥津北。曹操将领张辽侦伺瞭望后,乘机率步骑发动袭击。甘宁张弓射敌、奋力抵挡,与凌统率卫队拼死厮杀。作战中,甘宁厉声责问战鼓为何不响,壮气毅然、勇冠一时,孙权更增加了对甘宁的敬意。甘宁的厨房下有一僮仆犯了过错,逃走投奔吕蒙。吕蒙怕甘宁把仆人杀了,便没有马上将他送还。后来甘宁带着礼物来拜见吕蒙的母亲,吕蒙才叫出那个仆人还给甘宁。甘宁答应吕蒙不杀仆人。可是,过了一会儿回到船上,甘宁将仆人绑在桑树上,亲自拉开弓箭射死了仆人。吕蒙大怒,擂鼓集合士兵,准备上船进击甘宁。甘宁听到动静,故意躺在船上不起来。吕蒙的母亲光着脚跑出来劝阻吕蒙说:“主上待你像骨肉兄弟一样,把国家大事交付给你,你怎能因私人恩怨而想攻打杀害甘宁呢?甘宁死的那一天,即使主上不责问,你这种作为也属于做臣下的不合礼法。”吕蒙平日非常孝顺,听了母亲的话,心里豁然开朗,他亲自来到甘宁船上,笑着招呼甘宁说:“兴霸,老母亲等你吃饭呢,赶快上来吧!”于是甘宁和吕蒙都回来见吕蒙的母亲,并欢宴了一整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