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反切用字分析在音注研究中的作用——以玄應《一切經音義》研究為例音韵学研究2010.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8538104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試論反切用字分析在音注研究中的作用——以玄應《一切經音義》研究為例音韵学研究201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試論反切用字分析在音注研究中的作用——以玄應《一切經音義》研究為例音韵学研究201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試論反切用字分析在音注研究中的作用——以玄應《一切經音義》研究為例音韵学研究201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試論反切用字分析在音注研究中的作用——以玄應《一切經音義》研究為例音韵学研究201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試論反切用字分析在音注研究中的作用——以玄應《一切經音義》研究為例音韵学研究201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試論反切用字分析在音注研究中的作用——以玄應《一切經音義》研究為例音韵学研究201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試論反切用字分析在音注研究中的作用——以玄應《一切經音義》研究為例音韵学研究2010.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文發表於中國音韻學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第十六屆學術討論會暨漢語音韻學第十一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太原2010),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頁5362試論反切用字分析法在音注研究中的運用 本文寫作得到國家社科基金陸德明周易、詩經二書釋文音韻比較研究的資助!以玄應一切經音義研究為例安徽大學文學院 王 曦提 要:反切繫聯法和反切比較法是研究音注的主要方法,此二法的功用主要在於證明音類的合併,對於證明音類的分立卻難以著力。為了彌補此不足,本文立足於由反切結構規律推導出的關於反切結構中被注字、切上字、切下字關係的三條規律“切上字必不與被注字同韻類”、“切下字必不與被注字同聲類”、“切上字與切下字必不同聲類

2、,亦不同韻類”,提出反切用字分析法,對同一條切語中被注字和反切上、下字的相互關係進行分析,比較它們相互之間在聲、韻、調方面的差異,找出其中存在的音位對立。為了說明此法的功用,我們以玄應一切經音義研究為例,在反切繫聯法和反切比較法研究的基礎上,運用反切用字分析法證明玄應一切經音義中東韻三等與鍾韻分立,支韻與脂之韻分立。關鍵詞:反切用字分析法;反切比較法;反切繫聯法;反切規律;音注研究一、反切繫聯法和反切比較法在音注研究中的局限音注材料研究的常用方法主要有反切繫聯法和反切比較法。反切繫聯法“通過分析反切上、下字而研究古代某一音系裏的聲母類別和韻母類別” 耿振生:20世紀漢語音韻學方法論,北京:北京

3、大學出版社2004,頁33。此法由清末陳澧發明,陳氏以此法研究廣韻音系,頗多創獲。但正如劉曉南先生所言:“繫聯法的原則是客觀的、科學的,但它同樣要求所有反切用字客觀單純,內部統一。”但“音注的反切用字滿足不了這個要求,因爲前人編寫韻書制訂切語時可能還想不到對上下字的採用及標注方式作通盤規劃,這就使得上下字帶有很大的隨意性” 劉曉南:漢語音韻研究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頁59、62。另一方面,音義書乃是“將古籍裏的注釋抽出來編成的” 曹先擢、楊潤陸等:古代詞書講話,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頁2。,“爰就隱奧處,著爲音義” 宋鄭昂:分門集注杜工部詩鄭昂杜詩音義序,四部叢刊初編集部

4、,上海涵芬樓借南海潘氏藏宋刊本影印,頁5。,都是隨文而注。作者對於日常語言生活中使用的常用字的讀音和多音字的常讀音往往略而不注,因而其中的音注不可能完整而系統地將作者語音的音系結構全部反映出來。因此,以反切繫聯法研究音注材料經常會碰到“實同類而不能繫聯”(陳澧切韻考語)的情況。單純繫聯所得音類共有四種情況:A、實屬同類,繫聯為一類;B、實非同類,不能繫聯;C、實屬同類,只是偶爾不能繫聯;D、實非同類,偶爾繫聯。前兩種情況是反切繫聯法研究的基礎,但同時又受到後兩種情況的干擾。而對於後兩種情況,反切繫聯法本身卻無能為力。今舉周法高先生玄應反切考中支、脂、之三韻系平聲開口的繫聯結果如下:支韻開口A類

5、:支(只移反)貲(子移反,子離反)離(呂知反)斯知攡(力知反,力斯反)卑蜱(扶支反,扶卑反)彌椑(音卑,辟彌反)移貲(子離反,子斯反,子移反)支韻開口B類:猗(一奇反)奇宜(居奇反,居猗反,居宜反)儀蚑(巨宜反,巨儀反)脂之韻開口:祁(巨棃反,渠夷反)私;棃(力私反)資(子夷反;姊私反)夷(羊脂反,餘之反)脂尸鳲(尺脂反,充尸反)伊耆(巨夷反,巨伊反)胝(竹尸反,竹遲反)遲饑坻(音遲,直尸反,直飢反,直饑反)池持治;飢(古文作𩚮,又作饑,同几池反,几持反,几治反)之詩蚩(昌夷反,充之反,尺之反,尺詩反)思滋(子夷反,子思反)時;祗(旨夷反,止夷反,渚時反,旨時反)釐(力之反)熙

6、(虛之反)而怡(翼之反,翼而反)犛(力資反,力咨反)茲詩(似資反,似茲反)辭;咨(子辭反)慈鷀(才資反,音慈)脂之韻不能繫聯者:碁基嘻(虛碁反,虛基反)其醫(於其反)疑姬(居疑反)悲麋(莫悲反,亡悲反)毗紕(匹毗反脂韻字用之韻字作切:夷(羊脂反,一;餘之反,一;弋之反,一;余之反,一;以之反,一)痍(與脂反,一;與之反,一;羊之反,二)飢(几池反,一;几持反,一;几治反,一)祗(旨夷反,一;止夷反,一;旨時反,一;諸時反,一)羠(與之反,一)郗(敕釐反,一)之韻字用脂韻字作切:犛(力咨反,一;力資反,一)蚩(充之反,四;尺詩反,一;尺之反,一;尺移反,一;昌夷反,三)茲(子思反,一;子夷反,三

7、)鷀(音慈,一;才資反,二)詞(似茲反,七;似資反,一)輜(側飢反,一)脂韻字用支韻字作切:麋(莫悲反,三;亡悲反,二;忙皮反,一)之韻字用支韻字作切:蚩(充之反,四;尺詩反,一;尺之反,一;昌夷反,三;尺移反,一) 周法高:玄應反切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20本上冊(1948),頁410-412。周法高先生所列支韻開口A類“支貲離斯知卑彌移”、B類“猗奇宜儀”和脂之韻開口“祁私棃資夷脂尸伊胝遲饑池持治飢之詩思時祗釐熙而犛茲辭咨慈”都分別是“實屬同類,繫聯為一類”者;周先生據玄應音義中“同條兼載二音”的“蚑,渠支反,又音奇”(卷三P.1428,卷八P.3655)和“蚑,渠支、巨宜二反

8、”(卷四P.1934),結合顏氏家訓音辭篇所載“岐”有“奇”、“祇”二音,將支韻開口繫聯結果定為重紐A、B兩類,此即“實非同類,不能繫聯”者;對於脂之韻不能繫聯的反切下字“碁基”、“其”“疑”“悲”、“毗”,周先生又將其與廣韻、王三等比較,定其為一韻,此即“實屬同類,只是偶爾不能繫聯”者;如果按照繫聯的規則,通過“蚩”的反切下字“之”、“詩”、“夷”與“移”,可以將脂之韻與支韻A類開口繫聯為一類,但據我們研究,支韻與脂之韻雖有個別混注,但兩韻大部分當時應該仍然能夠分別(詳後),此即“實非同類,偶爾繫聯”者。周先生雖然認為“脂、之韻相混者較多,今因繫聯合為一類。支韻字和脂、之韻字相混者極少” 周

9、法高:玄應反切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20本上冊(1948),頁412。,將支韻與脂、之二韻分立。其實,運用反切繫聯法研究玄應一切經音義的音注,只能得出支、脂、之三韻混併為一類的結論。我們猜想,周先生或許因為支韻明確有A、B兩類重紐,而脂韻沒有重紐且與之韻混併,加上“支韻字和脂、之韻字相混者極少”,故將支韻與脂、之二韻分立。但在文中我們沒有看到周先生關於此問題作出的明確說明或支持二韻部分立的有力證據。反切比較法則“通過兩種反切的對比(往往是把某一反切系統的反切逐個地和廣韻的反切加以比較),考求該反切系統的音系或找出它在聲韻系統上的主要特點” 陳亞川:反切比較法例說,中國語文1986年

10、第2期,頁143。此法是邵榮芬先生研究五經文字音注時總結並提出,邵先生系統地從反切比較的先決條件和充分條件、比較對象間語音差別的遠近及語音演變發展趨勢等四個方面對反切比較法的使用作了簡要說明 邵榮芬:五經文字的直音和反切,邵榮芬音韻學論集,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頁248-252。其後,陳亞川先生反切比較法例說對這一方法所應遵循的原則及方法步驟作了進一歩的探討 陳亞川:反切比較法例說,中國語文1986年第2期。反切比較法使我們能夠對那些音注數量少的音義書也可以進行有效研究,故儲泰松先生在分析研究隋唐音義的60多篇(部)論文和專著時發現這些論著在研究方法上“大多採用反切比較法”而“不傾

11、向採用繫聯法” 儲泰松:隋唐音義反切研究的觀念與方法之檢討,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年第4期,頁135。雖然此法功用強大,但仍然受到比較時所採用的參照系的限制,只能依據比較所得混切資料論定某些音類的合併,不大可能得出比參照系更細小的音類分別。例如顏之推顏氏家訓音辭篇中批評呂靜韻集“為奇益石分作四章”,由於王三等現存韻書中“益”與“石”同列入聲昔韻,二者在韻類方面未有開合、等第、洪細等的區別,我們也就無從知道切韻的昔韻在呂靜韻集中是如何分為“益”與“石”兩類的。由於我們所能採用的參照系的限制,“益”“石”分為兩韻這一謎題暫時恐怕還難以破解。另一方面,由於方法本身的局限,反切比較法對於沒有

12、出現混注的兩個相近音類的分合也無法作出判斷。例如玄應一切經音義中通攝東、冬、鍾三韻,王力先生運用反切比較法進行考察,得到混切情況如下:送宋混切 綜:子送,祖送屋沃混切 沃:烏木,烏穀,於木,於酷,於悎 梏:古木,古祿,孤祿,公篤鵠:胡哭 𦮽:古木 酷:口木,口斛,口篤,苦篤 王 力:玄應一切經音義反切考,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第3期,頁20。王先生此處漏掉了東冬混注二例“膿,奴公反”、“宗,子同反”,屋沃混切也有失於校勘和遺漏者。特此說明。王先生在舉出以上混切例後就說:“東冬混切無例,但以送宋混切,特別是屋沃混切的大量實例類推,可見東冬也是不分的。東鍾混切、屋

13、燭混切無例,但鍾燭是冬沃的三等(七音略、韻鏡冬鍾同圖),既然東冬無別,屋沃無別,自然東與鍾、屋與燭也應該不分了。” 王 力:玄應一切經音義反切考,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第3期,頁20。但“類比推理的根本特點在於它的前提不蘊涵結論,即便前提是真的,結論仍有兩種可能:可能真,也可能假”。“類比推理不能保證結論必然真實”,“是或然性推理” 姜成林主編:普通邏輯學(修訂版),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99,頁220。王先生在反切比較法無法證明的情況下根據一、三等的平行發展規則由東一冬混併類推無混切例的東三與鍾混併並不成立,因為根據我們的研究,東三與鍾兩韻系在玄應語音中還是明確分

14、立的(詳後)。總而言之,這兩種研究方法的功用在於證明音類的合併,對於證明音類的分立卻難以著力。而且,這兩種方法還不能夠完全有效地發掘出音注材料所包含的全部語音信息,還需要輔以其它的研究方法才有可能對研究對象作全面考察。二、反切用字分析法的可行性分析我們在對反切結構作深入考察時發現,一個反切不單在繫聯或比較時能夠與其它反切一起共同反映出某些語音信息(如玄應一切經音義中“宗,子同反”,在繫聯時可以通過被注字“宗”,將切下字“同”與另一反切“宗,子彤反”的切下字“彤”繫聯為一類;在反切比較時也可以通過與王三“宗”之冬韻作琮反進行比較,切下字“同”屬東韻,此條反切乃以東一注冬),而且在反切結構內部,通

15、過分析反切結構中的被注字、切上字和切下字的相互關係,我們也可以發現一些能夠反映語音特征的有效信息。為了能夠更全面地解讀出音注材料所包含的語音信息,我們在對反切結構規律深入解讀的基礎上,試著以反切用字分析法作為輔助,用以彌補反切繫聯法和反切比較法的不足。所謂反切用字分析法,就是基於對反切結構規律的準確把握,對同一條切語中的被注字和反切上、下字的相互關係進行分析,比較相互之間在聲、韻、調方面的異同,找出其中存在的音位對立,並通過這種對立證明研究對象中相關音類的分立。這一方法的基礎是反切結構規律:“上字取聲,下字取韻和調。” 參見辭海語言文字分冊“反切”條,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78,頁46。由這一總規律可以引申出另一條關於切語上下字與被注字之間關係的結構規律來,即反切中“上字不得與所切字疊韻,下字不得與所切字雙聲”,“否則便都成了直音” 龍宇純:例外反切的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三十六本,頁350。需要說明的是,龍先生此處所言“疊韻”與該文後面“下字與所切字疊韻同調”中的“疊韻”的概念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