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燃烧和灭火20.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852315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1 燃烧和灭火2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题1 燃烧和灭火2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题1 燃烧和灭火2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题1 燃烧和灭火2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题1 燃烧和灭火2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1 燃烧和灭火2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1 燃烧和灭火20.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中的内容燃烧与灭火隶属课标中第七单元部分燃料及其利用中的燃烧和灭火。2、教材中的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三、教学设计思想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2、创造

2、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或者演示视频等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燃物的安全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五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2、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六、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教师:(展示PPT)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比如远古时代的人们利用燃烧取暖、烤熟食物、冶炼金属,到现在人类利用燃烧推进火箭升空,同时燃烧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我们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化学来于生活,用于生活。2、学习新知:燃烧的条件燃烧的事例燃烧现象化学方程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共同点教师PPT展示:温故知新教师巡视学生导学案预习情况,并请学生回答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温

4、故知新我们以前接触过的燃烧,巩固以前学过的内容!教师:请学生总结燃烧的条件,同学之间互相及纠正,教师进行适当引导!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规律,总结出燃烧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小结:燃烧是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燃烧。教师: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那下面我们来结合生活思考一下:(1)、是不是任何物质都能燃烧?(2)、干木头是可燃的物质,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燃烧?学生1:不是学生2:可能.教师:同学们,现在可能疑惑了,哪什么时候才会燃烧呢?我们怎么知道会燃烧呢?在这里我们就要用我们化学的思维来解决问题了。教师:刚才我们疑惑的问题,哪位同学可以总结性的说来,请

5、举手学生:燃烧需要什么条件?(提出问题)教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好,掌声鼓励,现在我们把问题提出来了,那我们就要进行猜想假设,是吧?学生1:有可燃物学生2:有空气学生3:达到一定的温度.教师:(播放PPT)这几位同学说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探究来证明我们的猜想假设。教师部分实验演示,条件有限的就实验视频观看,同时让学生注意观察,做好笔记!实验探究实验演示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木条和一小石块,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观察现象 实验演示2:P128 实验7-1,并记录实验现象。图7-5I图7-5II现象交流讨论:教材P128(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铜片上

6、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相关的问题,同学之间互相对比一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教师:好了,通过实验的探究,相信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了吧!那我请同学们来回答一下哈!学生:有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有空气小结: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有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有空气或者氧气,三者缺一不可!设计意图:通过化学的思维方式,引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猜想假设、实验探究,最后达到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总结的能力。3、 学习新知:灭火的原理教师:同学们

7、,我们刚才学习知道了燃烧所需要的条件,现在我们回归到生活中的燃烧,对我们有利的一面但也有不利的一面,说白了就是一把双刃剑,这主要还得看人们如何去利用,要是燃烧对我们不利的,我们怎么办呢?学生:灭掉啊教师:怎么灭掉啊,灭掉的原理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吧!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好奇心,这次灭火不再进行提出问题和假设猜想以免浪费时间、学生感到繁多!实验探究:演示实验P128 图7-8:现象分析IIIIII交流讨论:教材P129 下面是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因: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2、堆放杂物的纸箱起火时,可用水浇灭,油罐着火时

8、需用水喷淋降温;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教师演示部分实验以及视频播放部分实验,同样是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分析,请学生回答问题:学生1:隔绝氧气(空气),使燃烧停止学生2: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使燃烧停止学生3:隔绝可燃物,使燃烧停止教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那我们总结一下灭火的原理吧,哪位同学来一下。学生:.小结:灭火原理:清除或者隔绝可燃物、隔绝空气或者氧气、温度降低着火点以下,破坏其一即可达到灭火。七、 课堂巩固一、填空题 1.燃烧是_跟_发生的一种 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一般情况下,使物质燃烧所需要的_叫做着火点. 3.燃烧的三个条件是

9、 、 、 . 4.根据燃烧的条件,灭火常用的方法有 、 、 二.判断(可否举出反例) 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一定能燃烧 ( )2.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燃烧都可以用水来灭火.( )3.凡是发光放热的现象都叫燃烧.( )4.木炭放入氧气中就可生成二氧化碳.( )三、选择题 1.近年来发生多起森林火灾。消防官兵不可能采用的方法是( ) A.飞机空中喷洒干冰 B.用高压水枪喷水 C.降低树木的着火点 D.设置防火隔离带2.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无水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A.没有达到着火点 B.无水酒精是液态C.没有与氧气接触 D.无水酒精挥发快3.将灭火措施的标号填在各小题后的括号内:(A)隔绝空气 (B)移开可燃物 (C)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油锅着火时,加上锅盖 ( )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 )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 ( )草原着火时,在着火点周围割除草,打出防火道 ( )八、课后作业:练习册90页到94页九、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燃烧的三个条件以及灭火的三个原理十、板书设计7.1燃烧和灭火一、燃烧的条件:1、有可燃性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2、有空气或者氧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二、灭火的原理1、清除或者隔离可燃物2、隔绝空气或者氧气 破坏其一即可3、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十一、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