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技能的方法和技巧.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521194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技能的方法和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技能的方法和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技能的方法和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技能的方法和技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技能的方法和技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技能的方法和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技能的方法和技巧.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技能的方法和技巧熟练而准确的阅读地图,并从中选取自己有用的地理信息,既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又是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然而,地图不仅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而且还具有比较抽象和信息量大的显著特点。要准确的理解这一点,达到熟练的应用地图,对年龄相对较小的初中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和技巧,不仅有助于学生将一幅幅“抽象而复杂”的地图变成“活灵活现”的“心图”,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地图表象,学生就能借助地图,用自己的头脑和眼睛去探究各种各样的地理现象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获取新的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帮助学生快速理

2、解和记忆相关地理知识。为此,在多年的地理教学中,我不断思索,反复实践,终于找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观察地图对于一个新的地理区域或者地理事物,我们不仅要了解它的轮廓形状,而且还要知道它的空间位置。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地图:首先,对于一些形状特殊的地理区域,教师借助课本、地图册或者多媒体技术,指导学生,仔细而认真的观察所学地理区域的外形特征,充分发挥自己的形象思维,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中的一些所见所闻,特别是一些自己熟悉的一些事物的轮廓形状。我们就会发现一个“秘密”:我们所学的地理区域或者地理事物的外部形状与我们熟悉的某些事物的形状有些相似,或者我们熟悉的某些地理事物就在我们所学的地

3、理区域内。我们学习“大洲和大洋”时,我们就会发现七大洲的外部轮廓实际上由一些形似三角形的几何图形组成。 再如我们在学习“发展与合作”时,为了帮助学生快速识记世界六个大国的名称和外部形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就形状特征作拟物形象比喻,即:俄罗斯像一只失去前腿的“大山羊”;加拿大像一只躺在地上啃骨头的“狗”;中国像一只昂首阔步向前走的“大公鸡”;美国像一个躺在地上赏月作诗的“唐代大诗人”;巴西像一块“肯德基”;澳大利亚像一块“长命锁”(如下图)。这些形似的形象比喻不仅达到了辨认和记忆的目的,而且还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当然,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意大利的轮廓形状相一致“女士的长筒靴”,阿拉

4、伯半岛则更像一只“男士长筒靴”。其次,对于一些普通的地理区域或者地理单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出东、南、西、北四至点通过的经纬线,帮助学生了解该地理区域或者地理单元的空间位置,进而指导学生分析该地理区域或者地理单元的气候特征等。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该地理区域或者地理单元内部的分布的一些特殊的地理事物,比如中国的黄河、埃及的尼罗河等,从而使学生认识该地理区域或者地理单元的地理位置。这些方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只要我们用的恰当,就能很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快速提高读图识图能力。二、摹绘地图借助课本插图或地图,指导学生描绘地理事物的外部轮廓、位置、范围、名称等。例如:在学习“大洲和大洋”

5、时,教师指导学生在课本或者地图册上,用彩色笔逐一将各大洲的外部轮廓描绘一遍并标注上大洲的名称,这样就会帮助学生大致了解了七大洲的外部形状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课后再要求学生再次反复练习,学生就是闭上眼睛,也会知道七大洲的分布状况;再如:在学习“中国政区”时,将34个省级行政区按方位分成七大块,然后教师逐一指图读名,让学生借助地图依次摹绘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轮廓,并勾出北回归线、长江、黄河等地理事物,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解决一下问题:1、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哪些省区?2、长江、黄河各流经我国哪些省、自治区、直辖市?3、我国自北而南沿海地区有哪些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通过多次摹绘,学

6、生对所学区域的轮廓形状、海陆位置、海岸线状况就有了深刻理解和认识,使头脑中的区域地图形象更加准确,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三、绘制简图绘制简图是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地图和描绘地图的基础上进行的读图训练方法。它是指先用简洁的线条快速地勾画出地理区域或者地理单元的轮廓形状,再把复杂的地理事物以图像为主要形式,经过高度概括、浓缩,把知识化繁杂为精炼,以提出地理事物的现象或本质特征。这类图像,只讲神似,不究细节,起到精讲多练、画龙点睛、发展学生智力的作用。例如:在“中国地形”一课中,教师先指导学生用简练的线条在方格纸上画出中国轮廓图,并参照课本或者地图册,再用彩色笔在图中画出山脉符号,然后在空白

7、的地图上填出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等主要地形区的的名称,再让学生在图中找出规律,得出我国地型类型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现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征;最后再利用地图分析讨论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向及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影响。除此之外,我还利用教材中一些活动内容,布置一些绘图练习,使学生养成随手画图的习惯。例如,让学生根据当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参照教材中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自己动手绘制当地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当地的气候特征。这一阶段的训练,教师既可以把它当作一种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又可以把它当作一种学生课后复习巩固知识的方法。四、补绘

8、地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对课本上的一些插图加注一定的符号和文字内容,以强化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利用“地球上的五带”图,在插图两侧的空白部分,加注一些内容。其中,右侧填上阳光直射、斜射情况和地面获得太阳热能多少等内容;左侧填上有、无极昼极夜的相关内容。这样把相关的地理知识加以分析、综合和迁移,重新组成新的图像,不但使繁杂的地理知识成为简单的直观图像,而且可以唤起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回忆地图通过以上训练,学生对所学的地理区域或者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山川河流、气候特征等自然特征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动脑不动

9、手,回忆所学的地理区域或者地理事物以上所述的自然特征,不能记起的,则翻书浏览。这不仅使学生巩固了地图以及地图中表达的相关地理信息,而且帮助学生把一幅幅复杂而抽象的地图变成了属于自己的“心图” ,大大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总之,通过上述方法的长期训练,使我感到,这种方法既使学生通过地理区域或者地理单元的轮廓形状,以及通过其中的重要的地理事物认知地理区域或辨识地理区域;又能够帮助学生通过认真读图,获取该地理区域内的山川河流的分布、地理位置、气候状况等自己感兴趣的地理信息,并能通过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得出地图中的一些隐性信息。这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读图、绘图技能,而且还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地理课程的兴趣,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课堂实效。【参考文献】1:初中地理新课程成标准 2:七年级地理教材上、下册 3:八年级地理教材上、下册 4:教育学、心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