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学 亲子关系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8520696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心理学 亲子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青少年心理学 亲子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青少年心理学 亲子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青少年心理学 亲子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青少年心理学 亲子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年心理学 亲子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心理学 亲子关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少年的同伴关系同伴关系的定义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 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 关系。青少年同伴交往的发展特点1. 从互动层次来看,相对儿童期,青少年 与同伴的共度的时间显著增加,彼此的 互动更加频繁、复杂、持久。2. 从年龄特点来看,个体在生活各个领域 选择同伴作为交往对象的比例随年龄增 大呈递增趋势,而对父母、老师的选择 则呈递减趋势。3. 青少年被赋予较强的自主性,他们与同4. 伴的交往不再受到成年人的过度监控, 青少年同伴可以脱离成年人的管束,单 独的在一起聚会、交流。5. 儿童期同伴交往的“性别对立”现象逐 渐消失,青少年开始将更多的活动指向 异性同伴,异性

2、之间的接触显著增加。同伴交往对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性1. 同伴关系的文化传递,行为发展功能社会化是一个高度情景化的学习形式,家庭 外的行为系统的建构主要是在同伴经历中 进行的,青少年期的同伴经历是对个性发展 产生发展的环境因素。2. 同伴关系的认知发展功能在平等互惠的同伴关系中个体可以检验自己的思想、体验冲突、协商不同的社会观点, 在同伴交往中,青少年的社会认知能力得以 发展,引发折衷主义和平等互惠的观念,提 高道德判断能力。3. 同伴关系的情绪性功能 用,人类具有被他人关注、被他人赞赏的本 能倾向。青少年与同伴的交往对“自我”的 形成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此外,现代家庭 外的社会化发生在青少年期的

3、各个群体之 中,群体过程(包括群体中的友好行为、群 体外对立、群体间比较、群体间同化等群体 行为)同时又是青少年个性发展的基础机 制。大量的相关研究表明,早期同伴关系不良 将导致青少年短期或长期的社会适应困难。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青少年社会价值的 获得、社会能力的发展、学业的顺利完成以 及认知、情感、个性的健康发展;而同伴关 系不良则可能导致学校适应困难,甚至会对 成人以后的社会适应造成消极的影响。同伴关系对青少年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尤 为重要,是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 安全感、亲密感的重要源泉,高质量的同伴 关系是情绪情感健康发展的需要。在情绪不稳定的青少年前期,友谊是社会支 持的重要

4、源泉,它能减少青少年对这一时期 出现的急剧变化的焦虑和恐惧,促进安全感 的发展。4. 个体在同伴交往中获得更完善的个性发 展同伴关系在青少年的自我发展中的重要作送个家长的建议:父母需要澄清对青春期同伴交往的几种 误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孩子在这个时期的心 理和行为。误解一:除了学习和锻炼身体,孩子在其 它方面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与同伴在一起。绝大多数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都在 上中学。在不少父母看来,孩子这个时期的 主要任务就是长知识、长身体,因此,同伴 交往也要以此为中心。不错,中学生确实是 要长知识、长身体,他们因此而需要学习性 的同伴关系和课外活动性的同伴关系,但 是,这还不够。对中学生来说,友谊

5、性同伴 关系是心灵成长的需要,可能比前面两种同 伴关系更加重要,他们也会为此而花更多的 时间和精力。误解二:青少年有疑难时应该找父母, 同龄人年少无知,提供不了什么帮助。在一些家长看来,最了解孩子的是父 母,而同龄的伙伴一样缺乏人生经验,因此 父母是孩子寻求理解和支持的最佳对象。这 种想法,说明一些家长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在青春期的心理变化。青少年更重视亲身体 验,而非间接经验。他们最需要的是心心相 印的朋友,而不是经验丰富的向导,间接的 学习代替不了自己的探索同伴交往可以做 到:(1)探索自我,确立新的自我概念。(2) 寻求理解和支持。(3)获得地位。(4)克服孤 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所以

6、青少年的同伴 友谊远远不是同病相怜那么简单。误解三:当父母的意见与同伴的意见有 分歧时,应该听父母的。一些家长最难接受的是:同伴交往动摇 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地位,在一些问 题上,孩子更重视同伴的意见,而不听父母 的忠告。事实上,研究发现,在生涯规划等 很多重要领域,青少年更重视父母的意见。 他们不顾父母的反对而遵从同伴意见的,往 往是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领域,如服装样式、 言谈举止、朋友交往方式等。其实,这些领 域中的不同意见,只反映了生活方式的差 异,并不牵涉到道德方面的是非。在这些方 面,青少年有能力自己做主,这是他们表现 自己的身份特征的领地,是他们走向独立和 成熟的试验区。父母对此横

7、加干涉有害无、人益。误解四:青少年与同伴交往可能会学 坏,所以要在父母的严格监管下进行。由于社会风气不良,而且青少年的可塑 性较大,不少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在与同伴 交往时学坏。家长应该关心和引导孩子的交 往行为,然而,必须掌握分寸,留有余地。 同伴交往是青少年发展自主性、确立自己的 身份认同的过程,他们需要相当大的自由 度。如果家长处处设防,事事监管,对孩子 交往的每个对象都要进行资格审查,对交 往时的一言一行都要仔细盘问,甚至偷看孩 子的信件和日记、暗中查看孩子的交往行 为,那么,孩子的同伴交往就无法正常进行, 人格也难以健康发展。误解五:青少年与同伴交往多了,与父 母就疏远了。家长看到孩子

8、与同伴在一起时有说有 笑,与自己在一起时却寡言少语,不免有一 种失落感。其实,青少年能够成功地摆脱对 父母孩童般的依恋,建立起同伴友谊,是他 们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迈出这一步,并不 意味着他们与父母的感情变淡了、与父母的 心理距离变远了,而只是意味着他们与父母 的情感交流方式正在转变,如果进展顺利, 他们将会在一个新的基础上表现出对父母 更加深厚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密切 关系的能力是在家庭中学会的。青少年与父 母的关系的好坏对于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有显著的影响。与父母关系好的也比较容易 跟同伴建立密切关系。对于孩子的同伴交 往,父母如果善解人意,胸怀宽广,就不仅 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同伴友谊

9、,而且可以赢得 孩子更深的爱戴青少年同伴交往的“交友之道”第一是朋友之交,贵在志同道合。志者 同,心相通,虽初遇,偶遇也可成挚友。第二是朋友之交,贵在忠诚。友谊必须 以相互信任为基础,以互相忠诚为根基。第三是和蔼可亲是待友的态度。周恩来 总理曾把“交友厚”总结为鲁迅先生的四大 特点之一。第四是将“帮友忙,济友急”作为交友 的义务。真正的朋友必然是“雪中送炭”, 同舟共济的。第五是“待友宽,律己严”作为交友的 原则之一。第六是尊重朋友的忠告。“最能保人心 神之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规谏”。 这是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名言。切磋、劝勉、 批评、说真话,是友谊的捍卫者。第七是保持必要的交流和心理上的

10、沟通。可有各种交往方式,如谈话、书信、电慢、盛气凌人;也不可以自己“看不起自己”,话、发e-mail聚会等都行。 有社交自卑感,甚至产生“社交恐惧症”。青少年同伴交往的注意事项第一是共鸣。同伴间最忌讳的是在一些 敏感和重要的问题上不能产生共鸣,没有共 同语言;互相不信任,猜疑,对同伴嫉妒。第四是宽容。同伴之间特别要讲究容 忍、宽厚、对同伴不可过分挑剔和苟求,要 允许同伴存在缺点或犯错误,也要给他改正 和反省的机会。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 人,遇到意见分歧,可以商讨和争论,同伴 之间可以求大同,存小异。第五是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男女同学之间 的友情。要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要学会 运用自己的青春魅力,把同学吸引在你的周 围,例如:频紧接触,感情互慰,人格互尊, 目标互促,能力吸引,困境互助,过失互谅, 性格、品质相互吸引等。第二是赞扬。如果同伴超过了自己,应该为他而高兴,要真诚的赞扬他,并且努力向他学习。第三是社交。在同伴交往中不能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