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列知识手册1.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8520502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列知识手册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陈列知识手册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陈列知识手册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陈列知识手册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陈列知识手册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列知识手册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列知识手册1.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陈列知识手册第一章 商品陈列的意义一、陈列的定义陈列:陈设、排列,简单点讲就是依照设定的排列、展示方式,把商品摆在适合的位置,以更好的把商品展现给顾客,使顾客从感观上得到享受并产生购买欲望。商品的陈列展示是对整体开放式空间内全系列产品的组合配置和统筹规划过程。通过对整体空间的有序规划和对商品的巧妙组合排列,风格化、逻辑化、功能化、审美化、个性化展示品牌形象,潜移默化的激发消费者的认同意识,并引导其进入概念性消费领域。二、指导思路看得见、摸得着易挑选、易购买丰富化、个性化安全性、舒适性有序性、规范性(分门别类、大小有别、层次清晰、色彩协调)三、陈列的重点:系列化一般以性别、款式、功能、季节、色系

2、、特点以及价区等进行系列界定陈列;同时,要围绕品牌形象进行品牌系列的组合陈列展示,以促成概念性、系列化连带消费,强化品牌效应,最大限度的进行销售拓展。四、陈列的主要内容空间环境设置规划产品系列化售点广告/促销道具第二章、陈列展示的目的和原则一、陈列展示的基本目的1、对于顾客:清晰有序,易看易选;以人为本,迎合需求;统一形象,提升品牌;体现服务,兼顾安全。2、对于店铺:有效规划,提高效率;便于监管,降低损耗;形成规范,统一标准;优化管理,压缩成本。二、陈列展示的基本要素1、保持店堂整体展示的整洁明了、合理有序,使可能的销售尽快达成。2、化繁为简,突出重点。通过适当的配置陈列,建立清晰的视觉展示效

3、果,营造氛围、突出焦点,在虚实、点面间实现对比与统一。3、明确主题,强化认知。根据不同时段的主题需要,通过陈列的视觉效果,暗示、诱导、启发和感染消费者,强化其对品牌表达的特定生活方式的认同感,激发其购买欲望。4、充分运用消费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审美趋向、流行时尚、品牌及产品风格、设计元素等各种功能要素完善展示效果和风格。5、从VIS、空间规划、格调和布置规范等方面,统一店堂形象,并在“在同小异”的原则下,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消费对象进行进一步的订制和个性化提升,以实现更为精准的展示定位和更为有效的销售实现。6、从顾客的角度和立场反观、评析展示成效,务求客观和实际,并作针对性调整和跟进。三、陈列展

4、示的经济性原则:1、陈列的重点位置应是资金搞回转率和高毛利的商品。2、相关性商品陈列必须靠近。3、畅销商品必须排列于主动线黄金段。4、商品分类说明必须明确清楚。四、AIDMA与陈列展示的应用配合要素 展示 重点 顾客购买过程A 便宜性 单品强调量的展示 新鲜度、频度、色、音、光的活用 注意I 量感 动态的展示活性化 壁面柱陈列用品全部用商品来掩盖 兴趣D 品种(量、数、宽度) 在眼睛的上访、展示情报在售卖空间作有变化的陈列 有意识的表现、故事设定主题 欲望M 店铺服务 背景音乐、创造快乐的气氛、安全感、舒适性、接待 站在客户的立场展示 记忆A 顾客服务 接待 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接待 行动 第三章

5、、陈列展示中的色彩常识一、色彩的基本运用1、 色彩的来源:光,没有光就不存在色。于是就产生了色谱:此色环是为了容易了解而将其单纯化之物,以红黄绿蓝色为基本色,其间有各种的混色(红黄橙,黄绿黄绿,绿蓝蓝绿,蓝紫)的配置,上下简单的分成了暖色系和寒色系。2、 色彩形成的两大因素: 科学因素:如:同一物体因光源不同而产生色彩变化,物体于物体之间反射光的相互影响使色彩的表现不同。 感情因素:指色彩给人的影响。同一色彩因人不同而产生的感受不同。 色彩是视觉反映最快的一种。是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二、色彩的三要素:1、 色相:色彩的相貌和彼此间的区别。2、 协调色、对比色、补色: 首先要读懂色环,在赤橙黄

6、绿青蓝紫的丰富色彩中,红、蓝、黄是基本的三原色,比如绿,是由蓝黄两色调出来的,每两个颜色之间存在着协调、对比、补色三种关系。 在色环上挨得越近的颜色越接近,比如红与橘便是一对协调色。隔开的便出现差距,比如绿和紫便是一对对比色。对比最强,反差最大的称之为补色,如红与绿、黄与紫便是补色。3、 色彩的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深浅)。不同颜色相比较的明亮度。如:赤橙黄绿青蓝紫中,黄色明度最高,兰色、紫色则最低;同一颜色中,加入黑色后,明度降低,加入白色后,明度升高。如浅红的明度高于大红,大红又高于深红。4、 色彩的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和颜色中所含彩色成分多少,是颜色的纯粹程度。例如:黄色中掺入一点黑

7、,或其他颜色,黄色的纯度就会降低,颜色略变灰。三、色彩的感觉1、 色彩的冷暖感: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系;蓝色、蓝绿色、蓝紫色为冷色系。绿紫色和无彩色属于中性色。在无彩色中,白色偏冷,黑色偏暖。2、 色彩的轻重感:由色彩的明度决定。明度越高分量越轻;色谱中,黄色最轻,紫色最重。白色轻,黑色重。3、 色彩的远近感:由色彩的纯度决定。纯度高的往前进,纯度底的往后退。可以形成色彩的层次。、同类色相配:指深浅、明暗不同的两种同一类颜色相配,比如:青配天蓝,墨绿配浅绿,咖啡配米色,深红配浅红等,同类色配合的服装显得柔和文雅。2、近似色相配:指两个比较接近的颜色相配,如:红色与橙红或紫红相配,黄色与草绿色

8、或橙黄色相配等。近似色的配合效果也比较柔和。3、强烈色配合:指两个相隔较远的颜色相配,如:黄色与紫色,红色与青绿色,这种配色比较强烈。 4、补色配合:指两个相对的颜色的配合,如:红与绿,青与橙,黑与白等,补色相配能形成鲜明的对比,有时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四章、陈列展示的功能要素商品展示的功能要素是商品陈列展示入门的起点和检测标准,同时也是其最终目的。它包括商品属性、审美趋向、表现角度、消费行为心理、人体工程原理以及相关惯例和共识等等。上述要素同步综合作用于整个陈列展示的基本操作过程中。一、商品的属性:包括色系、款式、功能、商标、质料、设计格调、价位、工艺、规格和产地、工序等等。 确立目标切入

9、口,务求“知己知彼”。二、拓展时段界定1、 商品推广期明示商品品质,暗示有关生活格调和方式激发认同。2、 商品销售期 明示设计造型、色彩变化和质料等。3、 商品清货期 明示商品品质,渲染“价廉物美”。三、表现的视角1、 介绍产品本体(色彩、造型、质料等)2、 介绍生活活动(娱乐节目、生活层面等)3、 介绍生活方式(用途、功能、价格等)4、 强调商店印象(利用商品以外的元素)5、 场景式(与商品有关的实际生活情形)6、 偶发式(与商品无关的象征性幻像)7、 轻快、庄重、怪异、冷峻、高雅、可爱8、 男性化、女性化9、 其他四、审美取向要素1、焦点: 每一展示面上,率先吸引注意力的视点即为焦点(见图

10、)。焦点通常位于视平线中心或视平线的正上方。色彩对比强烈的主导POP或产品往往被视为焦点。它可有序的牵制、引导和展开消费者的注意力,并起一定呼应和提点的视感效应,同时直接营造主题。显示每一展示面的中心“卖点”(Selling Point)。 每个展示面务必设定焦点,以突出主题,做到“以点带面”和“步移景换”。2、色彩对比和渐变:1) 色调:冷色 暖色 / 深 浅2) 明度:暗色 灰色 明色3) 色彩的质感:凝滞 流动4) 色彩的性格:冷峻和含蓄 沉静和平和 热烈和活力5) 应用三效应: 虹彩效应商品陈列展示中较多运用色彩对比设定展示面焦点,或营造货品陈列的色彩渐变效果,这将造成强烈视觉冲击力。

11、使顾客产生符合心里和谐取向的视觉运动和层次感,并轻易锁定目标商品。反之,不经处理的色彩罗列组合,极易引发纷杂、疲劳的视感压力,从而造成反效果。 呈均衡视感的展示面内,一般基部色块较大,明度较低;上部则色彩明快、色块相对较小。或周边明度较低,中心明度较高,类似“框圈”效果。 店场外部货品的色彩铺排一般较名较浅。由外场至内场,货品色调逐渐变深,色泽变暗。3、平衡:1) 符合人们的心理取向,引致视感上的和谐舒展、稳定有序。2) 平衡通常以色块、形体和数量的合理组合、构成等形式来表现。3) 冷色调、固态的大色块组合较多应用于平衡展开的基部。自下而上,色调渐暖或色块相对变小。4) 每一均衡展示面内,通常

12、以大容量陈列方式形成具稳定视感和较大(暗)色块的基部。5) 平衡的三种形式: 对称平衡(镜面效应) 非对称平衡(色调、色块、数量对等效应) 金字塔式平衡:1、侧视坡状 2、正视塔状4、重复效应: “重复”的两种形式:(1) 单一展示方式重复(同款服饰以单一叠或挂装方式陈列)(2) 多样展示方式重复(同款服饰同时以叠、挂装、配衬或其他方式相近位组合展示) 重复效应可营造视觉趣味,突出视感韵动节奏和色块、色调构成效果。注重统一和对比,同时高效能灵活利用空间,表达产品系列设计理念,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有关重点产品或新季产品的展示,尤其应注重操作中多元化重复陈列的效应,最大限度强化产品系列形象。5、

13、序列效应依次以季节、系列、性别、款号、色系、尺码进行货品分类,并设定相关颜色和尺码序列,使消费者视明确、简洁。展示面内应:1) 新季品居上居前 2) 小码品居上居前3) 浅色品居上居前4) 焦点品居上居中五、商品容量企划:1、零售环境各单元中合理的货品承载量。 展示容量:零售点内单位面积或单个标准器架基台单元中出样货品的合理承载量。 库存容量:零售点内现场必备库存量。 货品流转周期容量:零售点单位时段内货品合理销售和常备库存重量。1) 有效的容量企划能高效利用空间设置。2) 减少库存积压,降低损耗,完善货品流转进程管理和期货预订系统。 六、商品配置比例:合理的比例设置有利于完善系列产品展示的整体形象,掌握销售节奏,突出主题和焦点,适度调整布局并把握销售趋向,最大限度开发销售潜力。1、 系列产品开发中各配搭单元间比例(譬如上装和下装量比、恤衫和外套量比等等)2、 店场道具和POP展示与货品陈列各所占空间比例:一般情况下:20%:80%3、 店场展示货品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