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呼救 教案与反思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8520169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上呼救 教案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网上呼救 教案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网上呼救 教案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网上呼救 教案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网上呼救 教案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上呼救 教案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上呼救 教案与反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上呼救 教案与反思 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具体了解互联网的作用,知道它的神奇和在它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习心理活动描写的办法。教学难点理解心理活动描写对于推动情节开展的作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软件、照片。课时安顿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现代生活中还有一种看不见的网,那是什么网出示:互联网2.现代生活中它有哪些作用你能说说看吗3.揭示课题:有人在危急的时刻,还能在网上呼救。(板书:网上呼救)4.理解“呼救的意思5.网上呼救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解释一下呼救吗板书:求救6.“网是什么象形文字用图画的形式赋予了“

2、网的含义,纵横交错,相互交织。生活中有实体的网,还有无形的网。互联网,网罗的是什么我觉得这篇文章给了我们诠释,网络把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维系了起来。二、默读思考,整体感知:1.出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开火车轮读课文,反应预习,读准生字读音。3.默读课文,思考:谁在网上呼救谁组织了救援呼救的人最后得救了吗三、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写生字。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流总结主要内容。二、深入学习,理解苏珊要在网上呼救的原因1.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求救(1)通常我们通过什么途径呼救(2)苏珊为什么要在网上呼救呢快速默读,找找课文哪一节写

3、了苏珊只能在网上呼救的理由。2.精读课文的第三节,指名读思考:你能从中找到几个理由理由(1)整个楼面只有她一个人理由(2) 无法拿到3.引读第3节因为苏珊忽然之间,她想求人帮助,然而,她想拨打急救 ,可是因为,她唯一能够借助的就是网络,不知她的呼救是否会有人收到,但抱着一丝希望,她。此时,将近六点,屏幕上出现了一行黑体字:三、研读课文,感受互联网快捷的特点。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2.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互联网的什么特点3.学生交流出:示媒体:芬兰是位于北欧地区的一个兴旺国家,而美国是位于北美洲中部的一个国家,两国之间如果使用飞机组织救援,至少要九个小时,而

4、现在只有短短的三十分钟,可见网络缩短了救援时间,使救援行动变得快而及时。板书:快及时四、重点感受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1.在这短短的半小时里,人们是怎样组织救援工作的2.集体交流:从这些内容你又读懂些什么板书:热心3.麦克为救援苏珊做了些什么4.你从中看出麦克是个怎样的人板书:爱心五、教师总结。六、作业1.语文片段训练:围绕一点写一写,互联网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2.预习下一课。教学反思:?网上呼救这篇课文有许多语言的知识技能训练内容,如表示时间的词语、并列句式“一边一边、对话语言的掌握等。孤立于文本的语言知识技能训练是机械的操练,对学生的语言掌握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这些知识技能学习应

5、当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领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作者运用这样的语言技巧进行表述必有其道理,其目的就是为了作文、立意,使文章更精彩,使思想更深刻。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不仅让学生学会怎么用,还要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用,以后自己在作文时也可以这样用。本文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整个救援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找出了各时间的节点,从中可以看出救援的全部时间只有短短半个小时,然而在半个小时中许多人为了挽救苏珊都积极地行动起来。时间的一再出现,救援行动的积极展开,最终苏珊在三十分钟内成功得就了。通过师生相互照应的朗读,学生不仅了解了作者的写作办法,同时也体会到了时间与救援行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常见的句式训练莫过于给例句再模仿的办法了,可是没有语言环境,句子的叙述是毫无意义的。就如本文中的句式“一边一边,工作人员为什么要同时做两件事情,因为时间紧迫,所以他这样做合情合理,作者可以这样描写他,是环境所迫。则同样的麦克也因为时间紧迫同时做着许多事,可课文略写了,于是教师把这个情景创设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运用句式的同时,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用意。包括教学中让同桌用对话的形式演一演美国紧急救援中心是如何与芬兰有关方面联系的,也离不开原有文本的情景,时间紧迫对话语言的设计就必须简短、清晰、准确。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的实现不是孤立的,是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本文的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