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的流行与演变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8516945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尚的流行与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时尚的流行与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时尚的流行与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时尚的流行与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时尚的流行与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时尚的流行与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尚的流行与演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尚的流行与演变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一、时尚的内蕴及历史演进时尚作为一种普遍而特殊的社会现象,并不是现代社会的独特产物,而是与人类文明一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 程,及至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时尚的流行 已经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状态, 可以说, 时尚的气息无所不在。 与前工业社会相较而言,现代社会时尚的流行与演变不仅表现在其传播速度的大大加快与传播 范围的拓宽,更体现在时尚概念本身的意义延伸。对于时尚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角度,其一为侧重时尚是一种流行的行为模式,其二为侧重时尚所富含的文化内涵。前者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金布尔杨(J.Young )所述

2、:“时尚可定义为目前广泛使用的语言、时兴式样、礼仪风格等行为表现方式和思维方式。”1我国学者孙本文进一步阐述了时尚的概念内涵:“所谓时尚即一时崇尚的式样。式样就 是任何事物所表现的格式,只要社会上一时崇尚,任何有式样可讲的事物,都可称为时尚。”2社会心理学家周晓虹也侧重于把时尚看作是一种流行的行为方式:“时尚是在大众内部产生的一种非常规的行为方式的流行现象。 具体地 说,时尚是指一个时期内相当多的人对特定的趣味、语言、 思想和行为等各种模型或标本的随从和追求。” 3 后者以 美国社会学家布卢默( H.Blumer )为代表,他认为,时尚是 一种“流行的或被接受的风格”, 常常“被认为是高等的做

3、 法”,以及在某些领域具有比较高等的价值。 4 日本学者 藤竹晓把时尚理解为: “不仅是某种思潮、 行为方式渗透于 社会的过程,而且,通过这种渗透过程,时尚队伍的扩大, 还包括不断地改换人们的价值判断过程。” 5 德国社会学 家齐美尔更是对时尚做出了经典的论述: “时尚只不过是我 们众多寻求将社会一致化倾向与个性差异化意欲相结合的 生命形式中的一个显著的例子而已。” 6尽管上述学者对于时尚的表述各异, 但他们都把时尚看 作是形态多样的、 外在的一种社会现象, 时尚主要体现在三 个层面: 行为方面的时尚、 物质方面的时尚以及观念方面的 时尚。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时尚的种子就开始生根发 芽,但

4、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物质条件的低下,时尚流行的范围与深度在前工业社会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在工业革命之前, 时尚只限于一个较小的范围, 并没有对整个社会产生全面和 深刻的影响,时尚是普通大众难以企及的。 如果说时尚总是 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中产生,总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诸多 因素的制约,那么到了当代社会,时尚孕育发展的社会条件 已经成熟到了极致,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个大众时代,时尚的蔓延与流行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时尚在递嬗与演变过程中正日益显露出一些 新的特点:1. 时尚流行的范围大大拓展 。一方面, 时尚的流行在前 工业社会还只是集中于少数人, 在今天, 时尚已经成为大多 数人的时尚。 在时尚得以出现的种

5、种前提条件中, 社会的物 质生活条件丰裕或相对丰裕是最为基本的。 7 在中国传统 社会,时尚的流行范围一般仅限于掌握权力与财富的统治阶 级,如封建官吏、名门望族、乡绅大户、商贾人家等等,在 西方, 热衷于时尚的也主要是上流社会中的权贵, 作为时尚 之都的法国尤其具有代表性, 正如人们所言, “法国人的爱 好是有钱人的爱好,是国际超高级社会的爱好” 8 。而对 于连基本的物质生活都难以保障的平民阶层来说, 高不可攀 的时尚无疑是奢侈的象征, 他们对于时尚的追求存在无法逾 越的限度: 即权力和金钱所许可的限度。 “时尚总是具有等 级性”的。 9 在经济繁荣和物质条件丰富的现代社会,时 尚的阶级性特

6、征已经不那么鲜明, 各个领域、 阶层以及不同 年龄阶段的人们也有了选择时尚的权力, 时尚风格取向的日 益大众化和平民化以及现代发达的传播手段为其追随者们 创造了与时尚亲密接触的机会, 时尚得以在全球范围内普及 开来。另一方面,时尚的流行已蔓延到了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以往我们对于时尚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服 装,似乎服装就是时尚的代表, 的确, 绚烂多彩、 款式各异、 风格多变的服装最能反应时尚的基本特征。 凡伯伦在 有闲 阶级论中说:“同任何其他消费类型比较,在服装上为了 夸耀而进行的花费, 情况总是格外显著, 风气也总是格外普 遍。”然而,时尚流行的范围绝不仅仅于此,它既可以表

7、现 在人们的服饰、 装扮等外部物质形态上, 也可以表现在人们 的语言、 消费行为方式之中, 而且还可能发生在人们的思维 方式以及观念的变迁之中。早在 20 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 家博加德斯就列出了 1914-1923 年间美国社会最主要的七 大流行领域:女子服饰、男子服饰、消遣和娱乐、俚语、汽 车、建筑以及教育和文化。2 . 大众媒体在时尚传播中发挥着重要功能 。时尚的传播 最初是借助于种族、民族、地区、阶层之间的交通和流动乃 至战争。如13世纪马可波罗的亚洲之行促进了东西方时 尚的交流与传播,他把东方质地考究、图案丰富、色彩艳丽 的地毯带回了欧洲, 从而使散发着迷人东方情韵的地毯成为 西式生

8、活中不可或缺的品位元素。 正如中世纪十字军将东方 的风尚带至西方一样, 15 世纪末法国人入侵意大利实际上 是以军队的马车将文艺复兴带回了法国, 随后而来的大批意 大利工匠、美术家、作家及音乐家,则促使了16 世纪法国文化的部分意大利化。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时尚传 播的途径更为广泛和复杂了, 大众媒体就是建立在现代科学 技术基础之上的最为常见的一种传播介质。 在现代社会, 利 用社会流动和信息传播,大众媒体、广告公司、职业经纪人 以及各类商家等成为了时尚的最大制造者, “炒作”促成了 某种“时尚”的流行, 触动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观念。 以现 代广告为例, “广告所起的作用不只是单纯

9、地刺激需要, 它 更微妙的任务在于改变人们的习俗”, 也许“最初的变革主 要在举止、衣着、趣尚和饮食方面,但或迟或早它将在更为 根本的方面产生影响”。 11 总而言之, 大众媒体对于现代 人的意义已不仅仅限于一种单纯的传播工具和媒介, 它一方 面制造了时尚, 成为当之无愧的领潮者, 另一方面它又是时 尚坚贞不二的追求者, 在赶潮的大军中永远冲在最前沿, 对 现代时尚的流行与传播发挥着日益深远的影响。3. 时尚的过度泛化导致社会“大多数”的个性丧失 。虽 然对于引领潮流者而言,时尚是一种创新,是异于他人、区 别于他人的行为; 但对于大多数追逐潮流者而言, 时尚却是 人们争相模仿的事物或行为。 在

10、齐美尔看来, 时尚是社会一 致化倾向与个性差异性意欲的结合。用周晓虹的话来说, “既要树异于人, 又要求同于人”。 12 时尚要求表现个体 的差异, 同时也表现着“某一种特殊的统一化”。 在一个每 一个人都想显示自己的重要性和断然拒绝模仿的圈子 里, 不会出现什么时尚。因此,据说1390 年左右,在佛 罗伦萨男性服装没有占主导地位的时装, 因为每一个人都试 图以特殊方式穿着自己的奇装异服。 13 然而, 时尚所具有 的标准化特征又限制了个性, 使它变成刻板的公式, 在这种 有时是异想天开的规定情趣的过程中, 无疑存在一种盲目地 模仿一切新奇的东西而丢掉个人特点的趋势。 14 时尚起初 具有标新

11、立异的特征,力图展示个性,在工业社会里,批量 化大生产的方式也渗透到社会生活中来, 从而促进了时尚的 流行和泛化, 然而, 为社会大众所一致接受的时尚却又在最 大范围内变得“平庸”, 人们在这种整齐划一的模仿中逐渐 失去了自己的特质。在这个“速食文化” 泛滥的时代,不 管是时尚的领潮者还是赶潮者, 都在行色匆匆的奔忙中失去 了真正的创造能力, 使作为文化特殊形式之一的时尚表现出 “伪个性化”和“非个性化”的倾向。 例如, 阿多诺将流行 文化的生产描画为一种“标准化”现象, 文化工业按照一定 的标准、 程度,大规模生产各种复制品, 如电影拷贝、 唱片、 照片、录音带等,它促进和反复宣传某个成功的

12、作品,使风 靡一时的歌曲和连续广播剧可周而复始出现。 可是, 由于文 化消费者的顺从听命和文化商品供应者的厚颜无耻, 艺术创 造性受到限制,导致经常重复生产无创造的同样的东西。 15 社会“大多数”在大众文化的不断重复、 轮番轰炸和软 磨硬泡之下不由自主地被卷入了追逐时尚的潮流之中。偶 尔,您想静下心来, 独自沉思您作为“智人”个体的独有特征,或者想张扬您的特殊个性, 结果您发现所有的话语都已 被重复、所有的奇异都已被尝试。您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又 心平气和地与其他个体一道, 前赴后继地加入到符号消费的 时尚舞台上,扮演自己的时尚迷狂的角色。 16二、 时尚流行与演变的内在动因分析时尚的流行与演

13、变虽然是一种外在的社会现象, 有其自 身的发展消亡规律, 然而它却为来自人性本质的深层力量所 左右。对于时尚心理的研究历来就不乏其人,心理学家、社 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都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对产生时 尚的内在心理动机做出了诸多探索。主要有两种分析途径:一种是心理学的解释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E. 博格达斯 在 1924 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中,将“追求冒险和新奇 经验的冲动”、 “表现地位和个性的冲动”和“希望自由和 进步的冲动”列为人们追求时尚的三大主要动机。 17M. 谢里夫也发现,服饰的主要功能在于“伸张自我”。 18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金布尔杨对时尚的心理机制做出了较 为完整和系统的阐

14、述,他把人们追求时尚的心理动机解释 为:时尚在心理上为人们实现“那些在生活中未能实现的愿 望”提供了补偿机会; 欲图引起他人的注意; 时尚具有补偿 自卑感的功能; 时尚还能够实现人们自我扩张的愿望。 19 凡伯伦在其代表作 有闲阶级论 中以服装为例深刻地描绘 了上层阶级追逐时尚的动机: “如果从衣着上除了能够证明 穿的人财力优厚、 可以任情花费以外, 还可以证明他 (或她) 并不是一个要依靠劳力来赚钱度日的人, 衣着作为社会价值 的一种证明的作用就会大大提高”。 20另一种是社会学的解释 。社会学家们普遍把模仿与从众 看作时尚产生的社会心理机制。法国社会学家塔德在 1890 年发表的模仿律一书

15、中,提出了以暗示、模仿为核心范 畴来解释社会现象及其原因的社会模仿论。 美国社会学家罗 斯显然也受到了塔德的影响, 他认为, 社会就是模仿、 效法, 模仿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方式, 模仿遍布于整个社会之中, 渗 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他还把模仿说扩展到解释时髦、 习惯、舆论等社会现象。美国的米勒、多拉德于 20 世纪 40 年代初提出“模仿学习论”, 认为社会行为是由模仿而获得 的。另外一些学者从“从众”心理的角度做出了分析, 如美 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希指出:“一旦一个人处于群体之中时, 就与该群体融为一体了。 当他独自一人时, 他可能以十分冷 静和明朗的态度看待某一事物, 但是一旦置身于某一群体

16、而 且该群体表现出自己的倾向时, 他就不会再单独依靠自己的 判断看待事物了。 他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对待该群体: 或采取 与群体一致的倾向; 或与之抗衡; 再或根本无视群体的倾向。 但即使在最后一种情况 (表现看起来似乎不存在群体影响) 也完全和前述情况一样, 群体的存在有着明显和决定性的影 响。 21如果把这两种分析途式综合起来, 就会看到时尚是个人 差异性与社会一致性两种力量相互抗衡和斗争的一种表现 方式。 人类的社会行为体现出在个体与社会、 差异性与一致 性、非理性与理性两极之间徘徊的特征。一方面,作为社会 人,他不得不考虑他所存在的世界、他人的眼光,这是适应 生存的基本法则;另一方面,作为单独的个体,他又总是力 图表现出自己的个性, 以区别于他人。 对时尚心理做出了透 彻分析和经典论述的无疑首推社会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