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白居易4.docx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8516008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恨歌白居易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长恨歌白居易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长恨歌白居易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恨歌白居易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恨歌白居易4.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恨歌教学设想对长恨歌一诗,我安排了三课时来教学。第一课时简介作者、写作背景,从整体把握全诗内容和结构,以及重点分析第一层内容。第二课时结合第一、二层分析李、杨爱情悲剧的原因,进而初探诗歌主题以及结合第三层来鉴赏诗歌中的抒情手法。第三课时赏析诗歌第四层,完成人物形象分析,对主题进行多角度的探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赏析诗歌第二、三层的内容。2、 鉴赏诗歌中抒情所采用的表现手法。3、 分析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原因,进而初探诗歌主题。教学重点诗歌中抒情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一首长恨歌倾注了诗人太多的情感,一

2、部中国版的“人鬼情未了”又积淀了多少读者的美好愿望!上节课我们了解了长恨歌的作者及写作背景,从整体上把握了全诗的内容和结构,并赏析了第一层。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赏析诗的第二、三层,鉴赏诗歌的抒情手法,分析李、杨爱情悲剧的原因,并初步探究诗歌的主题。二、 赏析诗歌第二层1、 听第二层配乐朗诵2、 赏析诗句内容(1) 指名概括前四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交代的历史事件。(明确: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以清君侧,讨伐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禄山攻破潼关,逼近长安。玄宗闻讯,决定放弃长安,携杨玉环、太子、杨国忠及侍卫军等入蜀避难

3、,仓促逃亡。)(2) 思考:安史叛军眼看就要杀来,逃难入蜀的队伍为何却“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呢?此处诗人用“无奈何”三个字表达了对唐玄宗的什么态度呢?(明确: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无奈何”既是唐玄宗的无奈,也是杨贵妃的无奈,写尽了贵妃无罪而亡的悲剧。诗人用这三个字委婉含蓄地抨击了唐玄宗。)(3) 思考:诗人是如何表达玄宗眼看贵妃惨死而欲救不能时的痛苦心情的?(“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既已“掩面”“,又如何“回看”呢?诗人用这对矛盾的词语表达了玄宗怎样的矛盾心情?(明确:“掩面”是不忍见其死。“回看”,是不忍无情地离去。“救不得”是救不了,是无助

4、与无奈。一“血”一“泪”更是衬托出凄惨、痛苦、万般无奈的情状。)三、赏析诗歌第三层1、学生自由朗读第三层,并根据三处地点(“蜀中”“归途”“皇宫”)的变换画出三个层次。2、齐读“蜀中伤情”部分,然后赏析内容。(1)赏析前四句:“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思考:据历史记载,玄宗入蜀并不经过剑阁和峨嵋山,而且入蜀之初在六月,七月即达成都,一路上的景象也不会是“黄埃散漫风萧索”,诗人为何要虚构路途的险峻和景象的萧瑟呢?(其意在渲染气氛,烘托玄宗悲伤、凄凉的心情。这里是虚写,是为情造景。)(2)赏析后四句:“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

5、铃肠断声。”思考:这四句运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法?前两句与后两句在抒情手法上又有什么不同?(这四句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前两句写江水碧绿,群山青翠,这是以乐景写哀情,景色愈美丽,愈反衬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而后两句写行宫月色,雨夜铃声,这是以哀景写哀情,烘托人物凄凉、落寞的心情。)3、指名朗读“归途追怀”部分后,赏析内容。思考:(1)试找出这段诗文中最能表现玄宗悲哀、痛苦,无限思念之情的词,并作简要分析。A、指名说说怎么做炼字题。B、明确:在这段诗文中,最能表现玄宗悲哀、痛苦之情的词有两个。第一个是“空”,徒,只的意思,写出了玄宗不见美人只见死处时的痛苦之情。“信”,任由的意思,写出了玄宗因为伤

6、心而无心鞭马,任由马儿前行的情形。这两个词蕴含了唐玄宗悲伤、痛苦的心情,表达了对杨贵妃的无尽思念。(2)这段文字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抒情?(明确:与前文写景不同,这段文字重在叙事,作者是在叙事中写出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万般思念和内心的无限伤感,所以,它运用的是寓情于事的抒情方法。)4、齐读“回宫苦思”部分内容,边读边思考:这一层内容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来抒情?请一一圈出来,并说说这些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情?(1)找出意象(2)分析这些意象特点及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明确:芙蓉、柳、春风、桃李花写美景,色彩艳丽,充满生机。玄宗睹物思人,触景伤情,禁不住潸然泪下。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秋雨、

7、梧桐叶、秋草、落叶、飞萤、孤灯、钟鼓、星河、冷瓦、寒衾是写哀景,显得荒凉、冷落。这是以哀景写哀情,用凄凉冷落的景物烘托唐玄宗思念贵妃、彻夜难眠的孤独与寂寞。5、归纳第三层的抒情手法:寓情于景(包括以乐景写哀情和以哀景写哀情)、寓情于事和虚写(因情造景)的手法。四、结合第一、二层分析李、杨爱情悲剧的原因,进而进行主题初探1、分小组讨论:结合第一、二层内容分析李、杨爱情悲剧的原因。先找出相关诗句,然后进行归纳概括。2、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点拨:内 因决定作用(1)“汉皇重色思倾国玉楼宴罢醉和春”玄宗迷恋美色(2)“骊宫高处入青云尽日君王看不足”玄宗沉溺歌舞(3)“姊妹弟兄皆列土不重生男重生女”外戚干政推动作用外因(4)“渔阳鼙鼓动地来千乘万骑西南行”安史之乱 (5)“六军不发无奈何回看血泪相和流”马嵬兵变3、结合第一、二层内容来初步探究诗歌的主题。(1)思考:诗人在第一层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玄宗迷恋美色、沉溺歌舞与贵妃的媚上邀庞、恃宠而骄,第二层又极写了贵妃死时的惨状,其意图何在?他是想借此来表达怎样的主题呢?(明确:主题1 讽喻说”:诗人是借李、杨之情事,讽刺唐玄宗贪色误国,告诫最高统治者引以为戒,免蹈覆辙。)(2)联系现实,指出主题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引以为戒,一定要善始善终,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五、课堂总结六、课后作业:积累诗中名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