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陆玉英:现代德育要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8515798 上传时间:2024-03-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陆玉英:现代德育要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3、陆玉英:现代德育要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3、陆玉英:现代德育要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3、陆玉英:现代德育要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陆玉英:现代德育要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陆玉英:现代德育要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德育要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单位:南宁马山县周鹿镇周鹿初中 作者:陆玉英现代社会瞬息万变,因此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要求每个成员正确做人,正确处理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这一切离不开德育。我们中国有着辉煌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史,世代传承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我们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所以,新形势下的思想品德教育,不管内容、方法和途径如何改进,都应该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一、现代德育要发扬传统礼教的内在精神提起“礼教”一词,人人都会将之与“吃人”联系在一起,我们固然要摒除封建礼教的一些特定内容,如:特权思想,尊卑观念,专制主义等,但礼教的内

2、在精神,如:仁爱,正义,节制,和谐,善美,忠孝,诚信等是我们现代社会依然提倡并要发扬光大的。这些内在精神也是今天我们用以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标准,也是德育的基本内容。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科技不断提高,各种媒体传播着各种各样的内容,这对青少年品德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有时候,一些不甚到位的德育都不如他们看的一部影视作品影响大,有些不能明辨是非、意志力差的少年,甚至把影视作品里的黑社会老大的行为和作风当作自己为人处事的标准。很多学生学抽烟不就是模仿这些人吗?有这么一个例子,一位老师在处理几个打架的学生时问他们:“我们要学会做人,我们应该学做一个怎样的人呢?”他们的回答是发人深思的:“做一个穿着时

3、髦人,行为酷毙了的人。”老师接着问:“怎样才算是酷毙了呢?”他回答:“人人都不敢惹的人最酷。”“那样做别人才不敢惹呢?”老师追问道。他的回答是:“谁的拳头硬,就不敢惹谁。”这是一个多么让人苦笑不得的答案,我们老师一直教育学生,做一个诚实、善良、守信的人,做一个坚强、勤劳、勇敢的人,做一个文明、谦让、有礼的人。谁曾想,学生有自己的这样的想法。当这位老师问及“有矛盾用打架的方式解决,这是正确的做人方式吗?”其中一个回答道:“他打了我,我不打他,别人会说我是个窝囊废,就不是男子汉了,以后我就不能抬头做人了。”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道德教育显得多么空洞无物、苍白无力。这时,我们确实需要礼教,给人以正确的

4、指导,让人们共同遵守一些道德规范(我至今让惊异于古代礼教对当时人们的规范作用)。当人们在生活中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时,礼教就能告诉人们,生活在社会上应该懂得关爱他人,提倡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爱护和帮助;力图构建和谐亲善的温和气氛,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考虑;增强理解,彼此相互体贴、照顾。礼教会让人们明白,“爱人者,人必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兼爱非攻)。”礼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动物因受其自然限制,遵循着自然的秩序,人的主观能动性超越了自然的限制,不能完全遵循自然的秩序。若不创设礼教,建设一种供人遵循的新秩序,则人就处于混乱无序之中。社会生活极其复杂,若没有礼教指导着人们,人将陷于彷徨迷

5、乱之中。“礼者,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也。”左传隐公十一年。在一个礼制社会,健康的社会风气,优良的文化氛围,传播正道的教育, 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使人达到“心知道,然后可道,可道然后能守道,以禁非道。”(荀子解蔽)的完美境界。现代社会较之古代更为复杂,我们国家提倡的以德治国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道理。就是希望道德能在人的行为未发生之前,发挥禁止的倡导的作用。这样,“非道”便能得禁,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古代礼教的作用和今天强调的德所预期的作用是一致的。所以,现代德育应立于礼教之基础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发扬人文礼教的内在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意义。二、德育要进行中华民族传

6、统美德的教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沉淀,是民族的瑰宝,她崇高、伟大、朴实无华,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形成民族无比强大的凝聚力、驱动力,使我们民族历万难而不溃,经万物而不灭,永远如顶天立地的巨人,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子子孙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她那“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积极进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铁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赤子情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公无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爱无疆;“人而

7、无信,不知其可”的求信求实;“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奋斗精神等等。今天的市场经济时代,一些人鼓吹“这不是雷锋的时代”,主张“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社会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把尊敬他人看成是丢面子的事;把君子们“厚德载物”的宽阔胸襟当作是懦弱无能的表现,如此等等。可见,现代社会已经开始蔑视传统、放弃传统,这是道德教育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现代的道德教育必须发扬一些传统美德,:(一)要加强指导对真正的“义”的理解。在中国传统伦理结构中,为国利民乃是道德的最高表现,是最大的“义”。坚持这个原则,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一切服从于这个准则,乃是“仁人志士”的体现。孔子曰

8、:“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论语卫灵公)。”孟子曰:“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滕文公上)。”林则徐曰:“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们的这些主张,都坚持从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为上的原则出发,为了国家的利益可以舍弃个人的利益乃至生命,他们考虑个人利益都不能违背这个道德准则。这和我们今天提倡的“克己奉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相一致的。现在,省部级干部多个落马,每个人的身上都背负着国家上亿、十亿、数十亿、数百亿的资金,显然在他们身上,传统美德已丢在一边。所以,提倡反腐倡廉的今天,更要加强传统美德的教育,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入人心,占据人们的思

9、想,乃至控制人们的行为。当然,这得从小抓起。(二)要加强感恩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看重亲情、乡情、友情的民族,在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形成了极为宝贵的传统美德。“知恩图报”,“饮水思源”,“尊师敬老”等传统美德的激励与传承,铸成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多,他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从小接受的大多是赏识教育,自我意识较强,他们从小得到祖辈、父辈的宠爱,养成唯我独尊的个性特点,缺少体贴父母、关爱他人的品质。常言道:“独子难教,独柴难烧。”有一位苦恼的母亲,她有一个学业很好的独生女儿,当然这位母亲为了孩子的成才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可长大后的女儿却不会感恩于母亲,母亲生病了不但没有

10、嘘寒问暖,反而埋怨自己的母亲没能及时给她准备饭菜。这位母亲痛苦极了,觉得自己白养了女儿。其实,这岂能只怪女儿,这只能说这位母亲在给孩子很多的爱并加给孩子过高的期望值的时候,忽略了教孩子学会去关爱别人、关爱父母和亲人,忽略了教孩子学会感恩。在用高考分数来衡量“才”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忽略德育,更不能让孩子们远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要教学生尊师重教。中国古代对老师非常尊重的,“尊师重教”的美德流传至今。但现实生活中的辱师事件、杀师事件却屡见不鲜,从轰动一时的北京海淀区艺术职业学校的视频辱师事件、重庆职校中心女教师被辱死事件,到现在的一系列的血淋淋的杀师事件。这一幕幕的惨剧让我们看到了中华传统美

11、德的流失,看到了师道尊严的沦丧。这不仅是教师和教育的悲哀,也是学生和社会的悲哀。所以德育必须常抓不懈,中华传统美德更得时时口传身受。(四)要指导学生拥有“厚德载物”的宽阔胸襟。“厚德载物”的宽阔胸襟,是中华传统文化数千年的流变、化育而成的中国人的一种人格精神。易经象传中指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主张君子应象大地那样以博大的胸怀孕育、承载与容纳万物,从而使自己成为博大精深的圣人。这一优秀品质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以喜悦的情怀容纳别人、善待别人、善待人生,凡事多从好处看。在生活中发现美,发现对人类、对自己有益的东西。与人相处,多发现共同点,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其二,就是以谦逊的态度,发现

12、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从而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与不足,这种谦和的态度促使人不断充实自己,从而使自己日益壮大起来。从这些表现来看,“厚德载物”的宽阔胸襟是当代青年学生特别应该具备的人格精神。所以更要注重这方面的教育。三、德育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得从小抓起,老师可以用几种方式去渗透(一)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到各科的教学当中,融入日常的教育活动中。道德的培养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道德教育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与观念,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活动中积累。(二)通过一些活动使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实践表明,

13、有些学生虽然不喜欢课堂上的教学,可对一些活动,却有高涨的参与热情。所以学校多开展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来,这些传统文化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总之,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培养一大批深谙传统美德思想、素质较高的青年,是改革开放的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与交往能力的更高的要求。所以,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是迫在眉睫的大事,也是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我们通过对历史的传统道德的继承与发扬,优秀的传统美德在教育实践中闪光,变成无比巨大的精神文明力量,并且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形式多样、实践性强的教育活动,使祖国的下一代树立起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提高自身素质,让他们早日成为中华民族腾飞,跻身于世界强大民族之行列的强大中坚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