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515562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 导语】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鼓励诗。以下是 无忧考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说课稿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盼望帮忙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解释: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举,并以诗唱歌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方荷叶伸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犹:

2、仍旧。傲霜:不怕霜冻严寒,顽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肯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的景致你肯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季节啊。 2.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季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风光,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

3、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风光点缀得颜色鲜亮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其次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2、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尽,擎,残”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育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量。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赠刘景文是古诗三首这课中的一首诗,也是学生理解较难的一首诗,因此,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育力量,又为以后学习古诗的教学打下根底。所以

4、本课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忙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 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间。 3、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赏意境”的训练和利用画面再现,从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忙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育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量。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二、说设计理念 培育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力量,避开逐字逐句的讲析。本课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像争论

5、沟通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展对话。 三、说教法、学法: 1、谈话激趣,营造气氛。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把握了肯定数量的古诗,在课始让学生诵读有关秋天的古诗,不仅到达调动以往的学习阅历,稳固所学学问的目的,同时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营造好气氛。 2、把握方法,主动学习。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卖弄,也不是教师叙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展自我训练的训练,才是真正的训练。”“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训练的途径。在“读”的根底上,“悟”出精华。因“文”悟“道

6、”,因“道”学“文”。“文章乃天成,妙手偶得之。”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肯定数量的古诗,也积存了一些阅历,在本课教学中,我不准备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把握肯定的学习方法后主动学习。 3、品尝想象,观赏意境。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语文教学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所以采纳“想象训练”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训练。 四、说教学程序: 1、教具预备:课件,古筝曲。 2、教学

7、流程: 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五个步骤: 一、牵手秋天,诵读秋诗 二、研读诗句,领悟诗意 三、介绍背景,感受深意 四、指导诵读诗句 五、情境迁移,感悟深秋 3.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教学反思 赠刘景文是一首描写秋天风光的古诗,教学这首古诗时,我把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妙以及体会诗人的情感作为教学的重点。 在学生读通古诗的根底上,我让学生联系对题目的理解,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学生仔细地读古诗、思索,提出了几个不懂的地方,如“擎雨盖”“荷尽”“傲霜枝”。由于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是建立在对事物感知的根底上,所以我引导学生看图、回忆夏季荷花盛开的样子,体会荷花此时的生气勃勃,想象秋

8、季荷花开败的情景,借助课前搜集的“秋菊”图理解“傲霜枝”,在师生对话沟通的根底上,学生理解了几个难懂的词,降低了诗句翻译过程的难度,也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接着引导学生深入品读古诗,启发学生边读边思索:“诗中描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写了这些景物,想想哪些地方最能吸引你,然后仔细地读一读,想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阅读是共性化解读的过程,此教学环节给了学生空间,也突出了古诗本身所特有的“留白”的魅力。学生通过读、思索,很快归纳出了诗句描写的景物:荷花、菊花、橙子、橘子。顺着学生的答复,我这样引导:想象景物所呈现的画面,想象两者的比照,你读懂了什么。学生的阅读理解是有差异的,

9、我们敬重他们的多元理解,所以我留给学生充分读、思索、想象、沟通的时间,多数孩子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停留在秋天是一个漂亮的季节,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个层面,在此根底上,我让学生再想想:诗人为什么要描写傲霜枝呢?一个叫向嘉艺的女孩儿真不错,她站起来说:“诗人想叫他的朋友做人像菊花一样不怕严寒,要顽强。”她的答复启发了其他的孩子,好几个孩子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像菊花一样英勇”,有的说“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平常要努力。”说得真好!我为孩子有这样的理解而快乐。 本课的教学,我认为我处理得比拟好的地方是对诗句的理解不是让学生依据词语意思进展组合,而是让学生绽开想象,在头脑中出现画面,用自己习惯的语言方式表达,顺应诗句的模糊,从整体的感受来理解,把握诗句所呈现的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