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的美学》读书报告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8511545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街道的美学》读书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街道的美学》读书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街道的美学》读书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街道的美学》读书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街道的美学》读书报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街道的美学读书笔记【所读书名】:街道的美学【书目作者】:芦原义信(日本)【书的出版时间】:2006.06.01【读书时间】:2009年11月【内容摘要】:本书主要是从作者本国的历史、自然环境条件、风俗习惯、街道的各种现状问题等角度和方面,运用自己的一些研究和理论以及国内外的一些成功实例,提出了符合日本现状的一些街道美化和改进意见。【关键词】: 建筑 建筑群 个人空间 空间尺度 自然环境 风俗一、建筑,建筑群,属于人的空间在学建筑学的基础知识时,我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建筑形体上,设计时总是会把自己的喜好、想要张显的个性加到建筑上去,此时的体验是停留在个人的。大三学习一些城市规划的课程,所以开始考虑的

2、范围会是一个建筑群体,我体验到的也是协调建筑、公服、绿地等的一些关系以及同周边环境的一些关系,同样比较注意多个建筑形成的图形的美观,此时个人的喜好已经开始淡薄了,更多是寻找一种合理性。大四学更多的住专业知识,这才让我真正的感受到了什么是建筑和略微的规划知识。在通过多门课程的接触中,我开始对建筑设计有点认识,真正的把人作为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考虑到设计中去。不管什么设计,什么空间,它都是供人来使用的,而且绝不是我这个设计者个人的使用,它们属于人们。在这里,个性再也不能代表什么,更不能解决问题。在这里,做为一个建筑学学生,我必须在经济、人文、社会等各种力量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一个信念,既能代表最普通、

3、最广泛的大众需要,又能支撑我去为之努力。芦原义信作为享誉世界的规划大师,凭着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国人的关切,对工作的热情,通过自己的经历和细心的生活观察以及多年实践,总结出了许多理论和知识。街道的美学文字和理论通俗易懂,作者从根本上为了人,肯定人的存在,提出要创造有人情味的街道,并且鼓励国人去感受美,追求美,创造美。二、芦原义信生平及其理论简介芦原义信(1918一 ) 著名的日本现代建筑师,194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1953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曾在马歇布劳耶事务所工作,1956年在东京创建芦原义信建筑设计研究所,其设计代表作包括东京驹泽体育馆、索尼大厦、东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东京

4、艺术大剧院等。芦原义信历任日本法政大学、武藏野美术大学和东京大学教授,曾担任日本建筑学会主席、日本建筑师协会主席。50年代以来,他设计了大量各种类型的建筑作品,并有不少作品获奖。建筑理论方面,芦原义信在大量从事城市实体空间营建的实践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城市空间理论,曾撰写了外部空间的构成、外部空间的设计、建筑空间的魅力、街道的美学以及续街道的美学。他的一些主要的理论观点介绍如下:(1)科学观基础芦原义信的理论成熟于现代主义思想最有影响的年代,他提出的城市空间理论在非此即彼的对立主客体立场中带有深刻的现代主义二元论烙印,属于布鲁巴基体系。所谓“布鲁巴基体系”,即基于二元论客观主义、合理主义概念,将

5、能够证明和无法证明的事物区分开来的科学实证主义,是人们印象中的传统经典科学观。在“机械原理”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是机械的二元论,非此即彼,追求真的时代,是以定理和公理为前提的,且绝对重视并创造这些前提的体系。从科学观基础、空间尺度和各种空间关系的存在秩序等方面对其理论进行比较,以期在接近城市空间本质的层面,对其理论进一步研究。(2)空间尺度建筑空间范畴内的“尺度”不是单一的长度表述,而是多个维度因素的综合。城市空间的尺度以建筑尺度为基本细胞,城市是放大的建筑,建筑也就成为缩小了的城市。芦原义信用了三维的模数分析了城市的尺度。通过对欧洲传统城市空间的研究,芦原义信提出了恢复人性尺度的城市空间理论

6、。他以广场为例从步行者的视角分析了不同DH(邻幢间距与建筑高度之比)值对人的心理感受和视觉反应的影响由此提出了两个理论:十分之一理论和外部模数理论。芦原义信用三维空间因素分析评价城市空间的尺度。其三维系统包含空间因素、形式美学和直观环境的心理学影响,对实践具有直接指导意义。(3)各种空间关系的存在秩序日本当代建筑对秩序性和完美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追求。芦原义信很重视城市中各种空间关系的秩序,认为秩序是城市空间存在的必然和必需。芦原义信认为,一面把空间内部化,一面保持内部秩序区建造城市的方法,属于加法创造空间的思想体系;以保持土地利用、交通规划构成城市基本骨架的外部秩序建造城市的方法,属于减法创造空

7、间的思想体系;城市空间秩序主要就是内部和外部的关系,它们是明确的、不能混淆的,否则就是失败的城市空间;在这二者之外没有其他秩序存在,而建筑师与规划师所要做的就是去理解二者的关系。芦原义信在实践中不断对自身理论进行检验,在城市空间的局部构成中芦原义信的理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至今仍为营建和评价城市实体空间所常用。三、街道的美学写作背景在日本,东京那样直接遭到关东大地震及二战战火袭击的大城市,得到了彻底进行城市改建的机会。但是在现实的复兴中,一方面不断重复着试行中的错误,一方面却走向了不正确的方向。城市中土地私有比公共土地利用规划远为优先的政策,促成了地价飞涨和土地的分割零碎化,土地变成了投机的对

8、象。日本战后的经济复兴以及技术的发展,在世界上是惊人的,可是,唯有土地政策却缺乏想象力和实施能力,因此面对一些现实的问题到了无能为力的地步。当时日本城市规划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有:土地指定用途方面,存在有任意划分的不合理现象;大部分街道毫无舒适感和美感;城市设计重复着缺乏固定形象的试行错误,无法创造出在世界上自豪的街道和居住环境等。针对这些问题,芦原义信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以及外国的一些成功的城市设计实例,结合日本的实际情况,写了街道的美学这本书,希望能对改善日本城市的形象起到推动作用。四、街道的美学内容提炼及所感所悟街道的美学这本书,作者是从本国的历史、自然环境条件、风俗习惯、街道的各种现状问题

9、等角度和方面,运用自己的一些研究和理论以及国内外的一些成功实例,提出了符合日本现状的一些街道美化和改进意见。由于作者是位建筑师,所以更多的关注最终都是落到了建筑上,通过对建筑的一些改造,创造出更适合人、有人性的空间。文章以街道的视觉秩序的创造作为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设计的出发点,分别从街道的自然特征,美学规律,人文特色出发由浅至深论述如何发掘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设计中的视觉秩序规律。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和思考,以及前一阶段对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原理的学习,我想更多的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一些我自己对创造人性空间,创造街道的美学,创造城市的一些理解和观点。1了解历史从芦原义信对国外有吸引力的城市的描述中可以发

10、现,很多有魅力的城市都是历史名城,如罗马,巴黎,意大利。这些城市都在空间和建筑上对历史有一个很好的继承和延续。城市规划,本来就是一个历史的延续,承载着过去,也开拓着未来。而这种承载,它包括了建筑形式、街道格局等空间的承载,也包括了人文历史、风俗人情等非物质文化的承载。城市的经济和发展速度,是一个城市吸引人的因素,但是这种吸引都只是一种短暂的利益的吸引,而且经济发展拥有的强大的力量,往往是忽视人文的,因此它不能让一个城市健全的发展。而城市历史的吸引力是一种真正的从情感、人文上的吸引,这往往是人性所需要和依托的,是经济利益所无法替代的。历史是长时间的慢慢的积淀,它是综合了多方面的因素后逐渐形成的,

11、所以往往很合理。城市的历史是一个城市的根,如果想要规划的城市能够有人情味,能够有别于现代化、高科技所创造的千篇一律的城市形象而有自己的特色,就一定要了解所规划的这个地方的历史,要想办法延续历史中的精华。2结合自然环境不管是日本的木建筑还是意大利的石建筑,以及两种建筑的不同形式,还有有无城郭等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两国的自然环境所至。但不管是何种形式,取得了与自然的协调,就形成了自己的地域特色。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城市存在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它会对城市规划有着许多的限制因素,同时也会提供很多的条件。在古代,中国就讲求“天人合一”, “天时、地利、人和”,并通过看风水来呈吉避凶,其实这就是考虑与

12、自然环境的融合。城市规划的过程,其实是改变现状自然的过程,不可避免的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作为一个规划师,我们有责任去协调其中的矛盾,让整个城市与自然界和谐发展;其次,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环境条件,建造有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3结合风俗习惯芦原义信在书中提到:对意大利人来说,街道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挚爱的表现,于是街道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只是为了交通,还是作为社区而存在,并且建造了为人们会面的场所广场;而英国人的街道则不是这样的,他们热衷于田园生活,于是对街道并不喜欢,而是建造了人们不会面的休息场所公园。由于风俗习惯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两个国家不同的城市外部空间。风俗习惯是一个地方的人文历史,自然环境,

13、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它往往反映一个地方人们的喜好、精神、愿望。在现存的很多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往往会忽略了这个因素,在进行新的城市建设的时候,没有为这些风俗习惯创造空间,或给予这些风俗习惯一些空间的保留或是一些符号的暗示和引导。人的精神需求和寄托是人健康生长所必须的,特别是现在城市的经济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后,精神的需求就越加强烈了。人们需要风俗习惯这样的一些共同的东西来维系感情,寄托希望。4城市设计芦原义信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体会,讲了很多城市设计要注意的细节和处理方法,这不仅仅对我做了城市设计技术上的指导,更有对我的启发:城市设计来源于生活,要想设计出优秀的城市空间,就

14、要学会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一种手段,它研究城市的整体形态,城市的公共空间,以及功能与空间的关系。城市设计的目的是创造出理解人的,适合人心理需求、满足需要的美好的空间。而建筑设计是比城市设计更为细化的一步,通过建筑设计,不仅仅要从外表形象上改善城市,更是要调动起人们的热情,让整个城市被人们接受、享用,为城市带来活力。在这里,我觉得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提到的几点是很有意义的:可读性,营造意象,结构与个性,可意象性。最难得的是,他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相关的研究得出这些想法后,花了很长的时间对三个城市市民进行了调查,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所以我觉得建筑设计,最有权说话的是广泛的大众

15、,城市规划师和建筑设计师的职责只是综合出人们普遍需要和接受的东西,并想办法实现和表达。5传承虽然讲到很多国外的优秀例子,芦原义信也不断提到了日本的一些优秀的建筑和街道,并希望找到一个方法,更完善这些空间,最后带动全国来创造多一些这种空间。作者很重视这种传统空间的保护和利用。城市规划是一个延续的过程,不是要表现某一代人,也不是通过一代人的努力就可以完成的,它是追随历史的,历史的车轮转动多远,它就要走多久。虽然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建设和其他一些原因,已经出现了很多城市规划不延续的局面,可我们还是有责任来做这样一件事情。象巴黎,罗马那样的城市,绝对不是几代建筑师规划师的成果,它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延续。城

16、市的更替不可避免,但是更替并不代表推翻以前的一切。我认为,城市规划最重要的就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加以改善或新建,创造的新空间要与历史空间相融洽,让城市呈现一个连续发展的自然生长状态,而不是各个空间毫无关联一盘散沙的惨状。6顺应时代,规划未来芦原义信在最后提出了对未来新建筑的展望,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但是是每一个建筑师、规划师的责任。规划永远是在规划未来,世界也正以一种极快的速度不断在发展变化,因此城市规划也绝对不能只是沉浸在过去的历史。世界各地的文化冲击,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人们对城市的要求也起了改变,这给城市规划开出了一个新的课题顺应时代。但不管怎样,或许正因为各种文化的冲击,我们在设计建筑单体和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更要保持自己的特色,不要被“世界文化”所抹平。五、农村、县城、大城市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