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教育简单化.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511336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别把教育简单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别把教育简单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别把教育简单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别把教育简单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别把教育简单化.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别把教育简单化 每隔一段时间,你就可以在网络上看见各种各样的“教育结论”、“教育规律”。 它们似乎阐明了教育的某一种真理,许多缺乏判断力的人难免会信以为真,或被误导。可是教育真的就有那么简单吗?人人都懂教育吗?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不禁大呼:别把教育简单化!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看待这一现象的。 “别把教育简单化”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也人人爱说,因为这是常识。大家都明白教育是复杂的,谁也不会说:“我要把教育简单化!”但实际上,把教育简单化的事例比比皆是。 教育真的可以那么“简单化”吗? 总有人往往是一些专家们喜欢归纳出这样“规律”那样“法则”,似乎教育只要“遵循”这样的“规律”或“法则”,任何难题便迎

2、刃而解,甚至无往而不胜。 比如,被许多教育者津津乐道并视为圭臬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把教育简单化的一个典型。所谓“皮格马利翁效应”,互联网上是这样解释的:“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满自信地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地,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一定会发生。”这源于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远古时候,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喜爱雕塑。一天,他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女的形象,爱不释手,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看着看着,美女竟活了。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罗森塔

3、尔效应”。据说196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 瞧,原来教育是这样简单啊!信任和期待只是促使学生转化的条件之一。我丝毫不否认信任和期待对学生所起到的暗示与激励作用。实际上,我们在教育中也经常以信任和期待去提升学生的自信,从而促使他们进步。问题是,信任和期待只是促

4、使学生转化的条件之一,而不是教育的全部。所谓“皮格马利翁效应”之所以荒唐,就是因为它把话说绝对了,把教育成功的诸多复杂原因,仅仅归结为一个原因期待与信任。因此,我甚至有理由怀疑“罗森塔尔效应”是一个弥天大谎。我怀疑的勇气不是源于我有远胜于罗森塔尔的渊博学识和理论水平,而是源于对常识的坚守:教育,哪里仅仅是靠信任与期待就能成功的?假如现在谁能够仅仅靠信任与期待就创造如罗森塔尔那样的奇迹比如,干脆将罗森塔尔那个实验,在中国任何一所小学重演一遍,如果真的“奇迹出现了”,那我随时收回自己的“狂妄的怀疑”。 孩子的创造力和排名、成绩无关。你们看,连“著名心理学家”而且还是“美国的”都如此这般地把教育简单

5、化,何况普通老师呢?又比如,十多年前有人提出了所谓“第十名现象”,说是在跟踪观察了多少多少学生之后,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即那些成为“栋梁之才”的孩子,读小学中学时每次排名往往是第十名左右。相反,那些当年成绩数一数二的优秀学生,长大后却淡出优秀行列,甚至在其后的升学和就业等方面屡屡受挫。许多专家也“深刻分析”说,排在第十名左右的学生虽然成绩普通,但大都个性比较活泼、灵活性强,读书较为轻松,且兴趣广泛。老师不大注意这批学生,反而培养了他们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和创作的潜力;同时,由于他们没有争一二名的心理压力,读书心态较健康,不会只懂强记死背以应付考试,令他们有充足的后劲,进步和成才的概率也就

6、相应提高,云云。 我从教三十多年了,怎么也没感觉到有什么“第十名现象”。无论哪一届的学生来看我,我很少把学生们现在的出息与当年的成绩、名次相联系。如果真要联系,应该说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就卓著的和“一般化”的,的确还真找不到什么“规律”,更谈不上什么“第名现象”。想起专家们对所谓“第十名现象”头头是道的剖析,高屋建瓴的阐述,煞有介事的推导,旁征博引的论证 再比如:“调皮的孩子日后多半具有创造性,而温顺的孩子长大后则往往出息不大”类似的观点,想必在许多教育者那里都有市场。对此,我根本不用任何理论,而只需用我三十余年的教育事例就可以将它驳得体无完肤。在我教过的数以千计的学生中,当年调皮的学生中的确

7、有后来在工作中创造力明显并作出了突出成就者;但同样调皮的学生中,不少人后来创造力平平。当年温顺的孩子中,也不乏后来在工作中成就事业者;但同样温顺的孩子中,也有平庸者。 孩子不是简单的就能被归类的,把眼光再放远一些看,叶利钦小时候非常调皮,从不循规蹈矩,十分好斗,喜欢冒险。他就是因为好奇而玩弄手榴弹,结果左手两个手指头被炸飞了。有人说,他小时候的勇于突破规则的野性,让他后来成了大国总统。这是规律吗?我说:非也!请看同样是大国领导人的温家宝,小时候多温顺!据2013年3月7日南方周末的专题报道,少年时的温家宝性格温和,而且从来都规矩谦逊。“温家宝不喜欢一般的游戏,比如捉迷藏、弹球等,他从来不参加。

8、”当然,有时候温家宝也和小伙伴做游戏,但他都严格“遵守游戏规则,不越雷池一步”。他也不好斗,相反,如果小伙伴违反了规则,“他往往采取原谅的态度”。 所以,教育的确不是那么简单的,因为人也就是我们每天面对的一个个孩子,真的不是能够那么简单地归类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甚至宇宙。但我们多少本来富有灵性并有着绝不雷同于他人的潜质的孩子,被我们的这样“规律”那样“原则”毁了呀! 在从教三十多年的岁月里,每带一个新班我从来没有想过,要用上个班的“丰富经验”“现成方法”等等来“重复昨天的故事”。我什么方法都用过,但从来没有也不可能“一招鲜吃遍天”。我也几乎(本来这里可以把话说绝对些,但为了谨慎我还是用了“几乎”这个词)没有复制过自己教过的任何一个班,而是让每个班都是唯一的。因为教育是千变万化的,十八般武艺都得用上;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只能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果一定要说规律的话,这也许就是教育的“规律”。 本文摘编自李镇西教育为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