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课后反思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8507668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滕王阁序课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滕王阁序课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滕王阁序课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滕王阁序课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滕王阁序课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滕王阁序课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滕王阁序课后反思(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滕王阁序课后反思就文章而言,滕王阁序文采斐然,是奇文妙文;但是就教学来说,滕王阁序是古代散文,又是一篇难文硬文。滕王阁序课后反思1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篇幅也较长,教学内容的选取是重中之重,结合我学生的学情实际,我把重点放在了对写景部分的鉴赏和作者情感变化这两个内容上。我的教学目标有四:骈文特点、积累重点字词句、写景句子鉴赏、作者情感变化。在整个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用了六个课时,不断引导学生,一步步落实了教学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整个课堂书声朗朗,我比较注重对学生感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进行训练。这节课,无论是我自己,还是学生,都感觉任务指向明确,既达成了目标,又都很有完成目标的成就感

2、。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我适时地加以点拨引导,进而提升、提炼,最终形成方法性的东西。这就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点。高二的学生,自主性要强一些,老师要充分相信他们。骈体文的特点,我结合师说加以引导,同学们就快速地找出;积累重点字词这一块,我让学生先结合注释翻译,然后找个别学生起来翻译每段内容,我只强调学生不会的,和重要的字词句,并要求学生做好相应的笔记;鉴赏写景句子的方法,学生合作鉴赏,我在他们回答的基础上加以提升,从手法、角度、炼字、意境四个方面重点突破,进而指导他们今后的鉴赏;作者情感变化分析,集中在课文四、五、六段中,从典故中来理解作者情感变化。在教学中,我就是用

3、教材教,而不是仅仅教教材,没有墨守成规,逐段分析,而是通过对教材的梳理、切分,选取几个点来交给学生,眉毛胡子一把抓,看似全面,实际学生未必受益,一课一得,虽然略显单薄,但可以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上,不能贪多,而是应认真咀嚼,逐步提高。在导语设计上,我从江南三大名楼及其相关名人诗文这方面进行了情境的创设,领略滕王阁的秀美景色。把学生带入这种美好情境,走进文本。在教学方法上,我运用了激趣导入法、朗读法、讨论探究法、点拨引导法,做到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使得整节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学生积极性高,有收获。当然,每节课都是有缺憾的,我会继续锻炼自己的教学技艺,向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迈进。教导学生的同时

4、我也在不断的学习,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只有敢于吃苦,不耻下问,才会有质的飞跃。滕王阁序课后反思2一、注意骈文对仗工整、平仄相对的特点,联系一下对对子。介绍一个故事:1932年,报考清华的学生,在国文考试的时候,发现碰上了一道怪题:对对子。出了上联,要求对下联,上联是“孙行者”。此题难倒了绝大多数考生,只有三个人据说对上了,他们对的是“胡适之”,其中有一个是后来著名的历史学家张政烺。不过由于在清华考试之前,北大已经发榜,所以张先生没有去清华。怪题的制造者是陈寅恪,当时的人们都认为“孙行者”的标准答案就是&ldquo

5、;胡适之”,而且是陈寅恪有意为之,目的就是调侃一下胡适。可是,后来张政烺先生说,他答的其实不对,标准答案应该是“祖冲之”,对“胡适之”的“胡”字,跟“孙行者”的“孙”字平仄不协(都是平声)。结合课文,我们可以说上句,让学生对下句。如:滕王阁中,高朋满座;(都督宴上,胜友如云)见秋水之浩淼, (望长天之明彻)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倚马可待,王勃绣口锦心)冯唐白首,老当益壮;(司马青衫,穷且益坚)二、课文学习方面,注意走进王勃的内心世界-抒失意之痛1.找出第四段中

6、直接表现王勃情绪变化的句子。遥襟俯畅,逸兴遄飞。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2.王勃为何“兴?”又为何而“悲”?(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悲;我们来看一看王勃为何而兴,又为何而悲?)兴:洪州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滕王阁的无限壮美,周围环境的超凡脱俗,阁中如云高朋的文才武略,群英荟萃,当地物阜民丰、太平乐业。 人烟繁盛、祥和富庶的江南,秋高气爽、人鸟共乐的山川,弦歌欢娱、胜友如云的宴乐,此时王勃的兴致很高昂悲:(1)人生苦短、盈虚有数的命运之悲。(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7、 明确:触景生情。作者由宇宙的广漠洪荒、永恒不变,联想到人生的渺小短暂、盛衰无常。以宇宙的无穷反衬人的渺小,让人悲从中来。人生苦短是古代文人在欢聚时的常见心态,王勃的特别之处在于“识盈虚之有数”。人的命运是自己无法控制的,这是王勃内心悲凉的根本所在。这里可以联系一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赤壁赋中的有关内容。正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等,都是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与短暂多变的人生

8、相比照,意境博大而悲凉。 (2)伯乐难遇、知音难觅的孤独之悲。(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明确:“关山难越”和“萍水相逢”在意义上本无联系,但一旦组成对偶句后,就会让人既可感受到王勃强烈的济世之心,又可看到他抱负落空、仕途失意后内心的悲哀和孤独。这也是一切“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这种失路之悲、不遇之悲,是对“盛世”之下的现实矛盾的一种控诉!(3)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身世之悲。(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明确:“时运不齐,命途多舛”,这是人生的普遍规律

9、,更是王勃二十几年人生的真实体验。王勃不到十四岁赴考高中,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加上才华横溢,很容易心高气傲。后来,果然因一篇檄英王鸡的文章,得罪了高宗皇帝,被逐出京城,还连累父亲也被贬官受罚。前来参加宴会的都是权贵之人,而他不过是一个过客,不属于此地,空有满腹才华却无法实现志向!(4)壮志难酬、舍国为家的痛苦抉择。(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明确:“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写自己报国无门,直抒胸臆。屈原有“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闾阖而望予”,王勃却说自己连守门的人都望不见。这便是王勃面对重重困境

10、作出的最有力的回击!他写失意的悲哀,成为对时代的抨击;他又写积极的壮怀,表现出一种旷达和对理想志节的执著追求。自己不过是一介书生,即使被贬也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身处逆境也心怀坦荡!被贬又如何?不被重视又怎样?在滕王阁这样的美景前,照样可以潇洒走一回!这篇文章历经千载而不朽的原因,不仅在于它的华美的词采,还在于它发人深思的内容。王勃的内心深处交织着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情感,但他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于痛苦中自励,在逆境中吟唱,从困顿中奋发,奏响了盛唐时代的最强音,千载而下,犹在耳旁回响。作者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却像一颗灿烂的流星,用他冠绝世人的诗文使他在一代代读者的心中获得了永

11、生。三 人生难免失意,古今中外的历史上许多人都遭逢过失意,他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你如何评价?如何选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四 写作写一篇小作,题目为王勃,我想对你说说明:让学生给王勃写两句话,与其说是让学生跨越时空和王勃进行对话,毋宁说是学生在理解深思了文章内容后的一种自我对话。滕王阁序课后反思3优美典雅的文言文被弄得支离破碎,本该活泼的课堂气氛被搞得死气沉沉。老师辛辛苦苦教下来,学生的感觉却是一句“有什么好的”,教学效率低

12、下。这次重新碰到它,我原先也想不出好的花招,上网查了一下资料,也没有查到什么建设性的意见。自习时间询问学生预习这一课的感受,学生们拉长音调说:“难。”看到学生那皱着眉头的样子,我接着问:“难在哪些方面?”学生七嘴八舌:难读,生僻字太多;难懂,典故太多;难背,思路太难理清……听着,听着,我心中有了一个上课的蓝图。于是,我说:“经典往往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咱们只有知难而上,才能遍览群山。”学生点头赞许,一脸期待。文章确实在文字理解上有难度,于是我精心编制学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间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扫清文

13、字障碍,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归纳基本文言知识,同时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搜寻文中典故及相关故事。诵读是文言文语感教学的重要方法,是整体感知语言、实现与文本对话的有效途径。停顿、重音的准确处理,语速、语调的准确把握均可唤起想象,引起共鸣。学生口与耳会,眼与心谋,整体地感受文言文的情味理趣。文以气为主,任何优秀的文字都能够琅琅上口,便于诵读。文章的节奏、速度、语气的变化都是情感变化的表现。所以我让诵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用泛读导入,精读(音读、意读、情读、悟读)层层深入,研读拓展,披文入情,用心与王勃交流。第一课时我把目标预设为音读与意读,即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明字义、读懂句意。主要学解决学生提出的难读、难

14、懂的难题。采用成果展示、小组对抗、男女PK等多种活动调动学生诵读的兴趣。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本文句式对偶、音韵和谐、辞采华美等特点,加强理解和诵读。诵读时,除了注意句式的错落变化,还注意每个句子节奏的划分;文意的理解重点放在第五段所运用的几个典故的含义和作用;实词的理解,利用句式特点加以体会。实际课堂效果良好。第二课时我把目标预设为情读与悟读,即读出情感,读出感悟,读出心得。主要学解决生提出的难背的难题。采取把握整体思路、边读边议,读中带悟的方式。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这篇文章的整体思路是:事——景——情,即在滕王阁上的盛会上,作者看到“良辰、

15、美景、赏心、乐事”,描写了滕王阁盛会上的人的俊雅,景的美丽,感到内心非常的高兴,然而兴尽悲来,又来感慨自己的身世。据此引导学生具体深入文本,在自主的基础上开展探究“兴尽悲来”:研习“四美”,探究“悲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那一个个典故背后真正的意图,体会笑脸背后不堪回首的坎坷经历,年轻后的沧桑,辉煌后的伤痕。去感受王勃的失意与伤感,挣扎和自慰,为一颗不甘的灵魂。只有这样的情感才是最真的,只有这样的千古同悲才是文章真正的魅力所在,也只有这样读出来才算对得起王勃。第三课时我把目标预设为背诵与研读。在熟背的基础上研读拓展“古今许多文人墨客面对广袤的宇宙都曾有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你还知道哪些类似诗文?”示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mda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