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常用知识点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8505383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常用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常用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常用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常用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常用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常用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常用知识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常用知识点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知识点注释:本文选自韩非子难一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根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鬻:卖。誉:赞誉,夸耀。曰:说,讲。吾:我。陷:穿透。或:有人。以:使用;用。子:您,对人的尊称。何如:怎么样。应:答复。利:锋利,锐利。其:助词。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弗能:不能。之:的。鬻(y):

2、卖。者:.的人。莫:没有什么。夫:放在首句,表示将发议论。译文: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巩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巩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假如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复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教案知识目的: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情感目的: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可以联络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才能目的:朗读并背诵课文。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教学难点:掌握结合注释及理解重点字

3、词的方法,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出示一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2、老师引导学生:低年级时,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都有哪些?寓言就是以粗浅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那么寓言故事与以往的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么呢?翻开书,快速阅读,你发现什么?是两那么文言文。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古诗,怎样才能将文言文读准确,有什么方法吗?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断句。2、指名读生字、词语。“矛、盾、锐利、巩固、祠、遂、弗”请学生到黑板前

4、,板书第一那么寓言的题目。老师强调“矛盾”二字书写并字面解题。3、老师范读课文。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三、细读课文,深化体会。1、指名读文章,讲一讲故事大意。2、故事终究是怎样发生的呢?学生读第一句。老师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卖矛和盾。”“鬻”的理解学生是通过书下的注释理解的。在此提示学生学习文言文要擅长运用书下注释帮助理解。3、他是如何叫卖的?你知道了什么?分别请学生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学生解释句子大意。理解过程中“坚、利、于”等词语学生在注解里无法找到解释,可引导学生翻阅字典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学

5、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会想什么?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周围的人听会又会有哪些表现呢?出示填空:自主考虑,集体交流,四人小组内可以演一演。指导学生有感情讲一讲小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4、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指名读,谈理解。楚国人的反映怎样?“应”:答复。“弗能应”:不可以答复。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吗?无言以对、哑口无言。5、为什么“弗能应也”?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张矛、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话互相抵触的情景。6、那么,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呢?比喻说话、做事互相抵触。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尝试背诵。用现代汉语讲一讲这个故事。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