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激发学生求知欲.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8504345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激发学生求知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激发学生求知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激发学生求知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激发学生求知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激发学生求知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激发学生求知欲.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激发学生求知欲 克和千克教学片断及反思背景与导读克和千克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老教材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节之所以引起我的关注,是因为它内容的独特性游离于学生的知识体系之外,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知识观在课堂教学中能得到充分体现。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本课例试图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为突破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自主构建,体验探索的乐

2、趣和成功的喜悦,让乐学与真学齐飞。案例与反思片断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手提一袋苹果表情自然而然地说道:好重啊!生:(好奇)老师,上数学课,苹果是干什么用的?师:这些苹果今天用处可大了,它来帮助我们认识新朋友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反思课的引入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故设悬念,引起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片断二动手动脑,探索新知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多媒体课件出示三种秤。师:大家认识这些秤吗?你知道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吗?生:(讨论)可用来秤物体的重量。其他学生另外补充说明。(师生一起用秤来秤1千克的苹果,让学生来掂一掂有多重,数一数有几个充分感知1千克的重量,在学

3、生有了初步的感受之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一说哪些物品大约有1千克)生1:八个鸡蛋。生2:一棵大白菜。(比画白菜的大小)生3:一根黄瓜。(用手比画黄瓜的大小)师:可以肯定那棵大白菜有1千克重,但那一根黄瓜肯定没有一千克重,八个鸡蛋也没有1千克重,大约是1千克的一半,但这些都是老师的经验,同学们在下课后可以咨询一下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亲自实践一下,我们下一节课再交流。反思: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是没有意义的,应该与学生交流对话,把自己的经验化为学生的间接经验,转化为学生自主探索的动力,而亲切的话语,流露出的真诚,则起到了助推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自然地由课内延伸到课外。2、合作交流,再度感知

4、让学生拿出学具一袋食盐,再次感受1千克。学生先读一读包装上的说明,再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它的重量。师:一袋食盐有多重?两袋食盐有多重呢?师:1千克。(学生自觉合作,再次充分感受1千克有多重。)反思:在这里,学生不仅再次亲身感受了1千克有多重,而且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3、激情互动,深化认识。师:(拿出两枚硬币,一枚1元的,一枚1角的)这两枚硬币都很轻,怎样知道他们的重量呢?生1:用手掂一掂。生2:用秤称一称。师:(让学生到前面用秤称,可是称的指针一点变化也没有,又有几个同学到前面来称,还是没有结果。)怎么办呢?生:老师,有没有天平呢?我记得爸爸的实验室里有

5、天平,用它可以称出很轻很轻的物体的重量,爸爸说就是连一根针也能称,只是我没试过。师:你真是一个有心人。(学生掌声鼓励)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知识,让学生明白天平是用来称较轻物体的质量的,常用克作单位,然后让刚才发言的同学上台称出两枚硬币的重量。生:1元的硬币重6克,1角的硬币重1克。(学生再次掌声鼓励)师:1元等于10角,一枚1元硬币等于10枚1角硬币的质量吗?生:点头,又赶紧摇头,众生大笑。师:多少枚1元硬币重1千克呢?生:(思考计算)160多枚!师:我们刚才学过有余数的除法,同学们就用上了,真棒!那么多少枚1角的硬币重1千克呢?生:1000枚。师:真棒!(板书:1千克=1000克)反思:这一

6、环节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巧妙地制造悬念,让学习成了学生自己的迫切需要,然后通过动手操作实践,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就这样,新思维、新方法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片断三巩固深化,运用新知。小组活动:(1)以食盐为标准,通过合作,感受1500克、2000克、3000克的质量。(2)以身边所能接触的物体为感受对象,估计其大致质量,如果分歧较大可到讲桌前用称或天平“检测”。反思:这一环节,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将数学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家庭,同时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培养了合作

7、精神,掀起了一个新的学习高潮,达到“课虽终,思未了,趣不尽,情更浓”的境界。总评与拓展:纵观这节课的教学实践,给我们如下几点启示:首先,要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因此数学教学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活生生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帮老师称1千克的苹果,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1千克的物体,让学生手掂1千克的食盐,让学生估计身边物体的质量并验证等,学生感知充分,记忆深刻,让知识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来源于学生身边的事和物,所以1千克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要重视学生的实际认识,了解

8、他们的已有经验。要想信学生,解放学生,而不是紧紧地抓住他们的手不放;不要仅仅局限于让他们“知其然”,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发现其所以然”,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印象最清晰,并且还有助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设意识。本案例中,教者放手让学生到实物上去感知,让他们自由地找1千克重的物体,让他们估计身边的物体有多重,然后自己去验证,留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后来的一切活动都是那么“顺其自然”。第三,发挥合作优势,改变评价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突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高,小组内可以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动学习、取长补短,在具体感知1千克时,学生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做到,凸显了合作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