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六年级上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8501758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六年级上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十五从军征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6单元战争中课文古诗二首中的其中一首。描述了一位老人征战多年回到家乡,看到家中一片凄凉的情景。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及对和平的向往。【设计理念】教学中使学生在积极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掌握学习古诗文的方法,体会诗中的情感,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地去诵读,注重学生的自主感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总之在教学中,始终要注重把握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使学生在掌握语文基本技能中受到感情的熏陶。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部分古诗词,基本上能利用手中的工具书进行诗意的理解,并能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诗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教学方法】1、教法:读中理解、以悟促读。2、学法:自主理解,合作探究。【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大意。【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和平的热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

3、策略】 1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2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揣摩理解诗的内容及表达的感情。示范读激趣、品味悟情、想象读入境,以读促悟,以悟促读。3采用角色转换的方式引领学生入情入境、举象显情、借象悟情。【教学流程】激趣引入,板书课题 (3分钟)读通古诗,初步感知(5分钟)理解诗意,整体感知 (8分钟)深入理解,入情入境(15分钟) 品读感悟,升华情感(5分钟)。【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板书课题。1、师:从古到今,在人类历史上可以说战争不计其数,有人曾做过这样的统计,在人类五千年文明史里,和平年只有392年,打个比方,如果把五千年当作一天的话,天中有2

4、3个小时在打仗。我国古代战争的频繁,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位十五岁从军到了头发苍白才拖着伤残的身躯回到故乡,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悲剧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十五从军征。2、板书课题并让学生朗读。3、作者介绍:(汉乐府诗集)关于乐府诗集我们平时接触的并不多,大家一起看看书中的小资料: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乐府搜集演唱的诗歌被称为乐府诗。乐府诗有的来自民间,有的是文人模仿乐府古题所作.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它来自劳动人民中间,没有具体的诗人)4、提问:你从课题当中了解到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师做简单的简评)二、读通古诗,初步感知。1、读古文。(师:我们学

5、习每一篇古文,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读通古文。(板书:读通诗)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掌握好诗的节奏。)2、学生自由的朗读古诗。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师:刚才的这位同学已经做到了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我想其他的同学也一定做到了这一点,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下面的这些读音,好吗?)4、课件出示字音。(学生自读并整体读)5、再读古文。(师:好!请同学们拿起书,再一次流利地把古诗朗读一遍,想一想古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开始。)6、指名回答。(讲了一位返乡老兵的悲惨经历)三、理解诗意,整体感知。1、理解诗意。(师:同学们,我们光读通古诗,是不行的,还应该理解诗的意思,这样才能

6、准确把握诗中蕴含的情感。板书:明诗意)2、合作探究,理解诗意,(课件出示部分字的意思)(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难以理解的词语意思,并说说句子的意思)3、学生汇报。(师生评价)四、深入理解,入情入境。(1)、举象显情。(师:同学们,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中的主人翁是谁?哪一句介绍了他一生的经历?)1、课件出示: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2、读句子。3、角色转换,学生想象。十五岁是怎样的一个年纪?(读书,少不更事)此时却要出征,这一去是生死未卜,凶多吉少?他愿意吗,父母舍得吗?不愿意,不舍得,又不得不去,这是多么让人无奈悲愤。八十岁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年纪?(年老体衰,饴养天年,需要家人

7、照顾)此时却才刚刚结束军旅生涯,悲惨不悲惨?是的,真的是让人心酸。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与情感,有无奈,悲伤,心酸,同情,愤怒,抗议言为心声,声能传情,你会怎样表达情感呢?你想怎样读这句话?4、指导读诗句。(师:你读出了深切的同情,你读出了一份沉重,你读出了思乡之情)(2)、借象悟情。1、学生想象。师:十五岁年少英发的时候被征入伍,八十岁年朽力衰才能返回故乡。这中间有多少年啊?生:六十五年。师:大家计算一下六十五年有几天。这漫长的六十五年,两万三千七百二十五个日日夜夜啊,老人是怎样渡过的呢?生想象。(战场上静静的夜晚生病时受伤时烈日炎炎的夏日冰天雪地的冬天逢年过节时年轻时年老时)(多少

8、年来,他随着军队辗转流离,风餐露宿,看花开花谢、冬去春来;在刀山剑海里冲过,战火硝烟里闯过,在死人堆里爬过”“每当夜幕降临,月亮升上高空,他常常在塞外帐篷里辗转反侧,想念着魂牵梦萦的家,无法入眠。”“随着年龄增长,体力逐渐衰弱,他从一名沙场勇将沦为专事烧柴做饭的老后勤”)2、师评价:1、你说的真好。2、你的想象力真丰富。3、老师发现你已经读懂了这首诗。4、老人的命运真的是太凄惨了。5、有家难回,老人真的是很可怜。6、从你说的话中,老师读懂了“感同身受”这个词,真棒。3、指导朗读。(引读)师:寒来暑往,冬去春来。一年又一年,一岁又一岁。这是风餐露宿、饱经风霜的六十五年,生读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9、;这是南征北战、颠沛流离的六十五年,生读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是血雨腥风、九死一生的六十五年,生读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多少危险、多少艰苦、多少思念、又有多少的期盼都留在了这漫长难熬的六十五年啊,生读(全班)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4、体会情感。师:战争粉碎了一切,剥夺了他全部的幸福。师:不幸的老人终于踏上了归程,他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踏上回家之路的?生:激动、兴奋、紧张、热切的期盼(是啊,因为他要回家了,他终于可以回家了重重的山关、迢迢的水路,漫天的飞雪,一路的风霜再也不能阻挡住一位思乡老人回家的步伐了)师:一路上他会想些什么呢?生:会想到把自己养大的父母,想到儿时的玩伴,甚至想到自己种

10、的那棵小树,想到兄弟姐妹,想到那温馨的家,会想自己终于可以安度晚年了师:近乡情更怯。家越来越近了,老人那苍老疲惫的心却跳得越来越快,路上他遇到了一位村里人,忙问:“家中有阿谁?”师:“家中有阿谁?”什么意思呢?生:家中还有什么人。师:六十五年不知亲人音讯,这份刻骨铭心的思念与牵挂让人心酸,此时此刻他最渴望,最盼望得到的回答是什么?师:乡里人回答的却是?生:“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屏幕出示“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师:什么意思呢?师:远远看过去那一片种着松树柏树、纵横堆积的荒坟,就是你故家之所在。乡邻回答是什么意思?(你的家里已经没有人了,田园屋舍早已成为荒坟了。)他为什么直截了当地告诉

11、老人:“老人家,你的家人都死光了,你已无家可归了。”(不忍心,同情老人)是啊,又有谁忍心直接告诉这位可怜的老人呢?师:看似简单的一问一答,却浸满辛酸血泪和恻隐同情之心。请大家和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诗中的问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问答,重要的一点是问答时要入情入境,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指名分角色读。师点评:问得急切,答的婉转。问的担忧,答的难受师:乡里人的回答犹如在冰天雪地里当头浇下一盘冰凉的水。历尽千辛万难,千里寻家归,得到的回答却是家败人亡,无家可归,这是怎样哀苦无告的命运啊!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悲伤欲绝的老人凄怆地喃喃自语,痛苦绝望的老人一步一挨踉踉跄跄地走近家,他看到了(师出示)兔从

12、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师: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生:凄凉荒败师:如果说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是一个长镜头,那么这一组诗句就是一组短镜头。同样以哀景衬哀情,短镜头都聚焦在哪些地方呢?(狗窦、梁上、中庭、井上),拍下了哪些画面?既有野生的动物,也有野生的植物,先拍屋内又拍屋外。师:这哀景并不是一层不变的,体现在动静结合,大家发现了吗?(兔入,雉飞,生旅谷、旅葵)这些对偶句给诗歌增添了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一起感受一下,男生读前一句,女生读对应的诗句。师:屋内成了野兔、野鸡栖息的地方,屋外野生的谷、葵疯长。这一切说明了什么?这家还是家吗?这是他十五岁离开时的那个家吗?这是他

13、几十年魂牵梦萦的故园吗?这是他千呼万唤的家吗?师:他以前的家是怎样的啊?他心中的家是怎样的呢?生答。(温馨,亲人和睦生活在一起,干净整洁)师: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不,不,这荒凉破败的地方不是老人日思夜想的家。老人不敢相信呀,可现实,眼前一切让他又不得不信,这就是他的家(生读)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曾经是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如今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师:曾经是家人团聚,共享天伦的家,如今却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师:人去屋空,人亡园荒。剩下的只有: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

14、,井上生旅葵。师:苦苦思盼的亲人成了荒野枯骨,温馨热闹的家园是一片荒凉破败,唯一能看到的只能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师:记忆中亲切熟悉温馨的家园,早就被无情的岁月之手涂抹得面目全非了。面对着这一切,面对着这一切,这位征战沙场,九死一生的老兵怎能不悲从中来,潸然泪下!“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师:出门东向看,这是怎样的看呢?师:这个画面就像是电影、电视中的慢镜头。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个画面吗?(须发皆白的老人拄着拐杖,踉跄地走出破门,他佝偻着身子,慢慢地抬着头,茫然地看着东方)(屏幕出示)( )的老人拄着拐杖,( )走出破门,他佝偻着身子,( )望着东方(表情呆滞

15、的老人,眼光茫然的老人,精神恍惚的老人)生:茫然的看,凄怆的看,绝望的看师:老人在看什么呢? 能看到什么?生:他也许还抱着希望。生:他也许看到了久别的亲人,也许什么也没有看到师:这看让你体会到什么?生:心如死灰,绝望的(哀莫过于心死。)师:诗浸透着深深的悲哀。泪落沾我衣。老人是那样的痛苦,那样悲伤,可诗中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老人默默地流泪,老师觉得这样改更能体现老人的悲伤:出门东向看,嚎啕大声哭。你们觉得行吗?要不改成,捶胸顿足哭?实在不行,就呼天抢地哭,这总可以了吧?为什么不行呢?生:老人心都死了,老人已没有了力气,老人师: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悲到极点的哭是吞声的,是无言的,这种哭才是最让人撕心裂肺、痛彻心扉,读“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师:物生人亡,时移景非,当老人怀念自己朝思暮想的亲人时,他怎能不“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人生苦短,世事无常,当老人想到自己将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凄凉度过残生时,他只能是“出门东向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