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教案.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849954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仲永》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伤仲永》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伤仲永》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伤仲永》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伤仲永》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仲永》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仲永》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伤仲永 王安石宋教学目标(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二)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四)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

2、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二、作者作品简介提问:这是王安石的作品。哪位同学了解王安石以及他的作品,来给大家谈谈?(学生讲述)投影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三、题解(教师)提问:谁能说说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明确:哀伤,叹息。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四、自读课文,掌握大意(教师)讲述: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自由朗读课文一遍。(一)听老师朗读课文,看看谁找到的错误多!(二)学

3、生自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参考老师补充注释(可四人小组探讨),合作翻译课文,看看谁翻译得最通顺。教师补充课文注释幻灯(1)理解几个词语解释下列划线的字:A.世隶耕(属于)B.未尝识书具(曾经)C.即书诗四句(写)D.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赡养)(团结)(内容)E.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求取)F.从先人还家(跟从)G.贤于材人远矣(比优秀)(2)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1、“即书诗四句”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3、“邑人奇之”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5、“父利其然也”利:

4、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3)理解下列句式1、“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2、“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家。3、“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学生质疑,教师点拨。(三)翻译课文。要求一人一句,注意词义正确(四)初步感知课文:掌握了文章大意之后,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哀叹”仲永了吗?(学生回答) 五、全班再一次诵读课文六、教师小结本文记叙了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流露出了作者的惋惜之情。那么,作者在文章中表露了自己怎样的观点呢?我们又能得到那些启示呢?下堂课,我们再进

5、一步学习。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1、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你还有什么新的、独到的见解吗?明确:1、“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 第一阶段:幼时天资过人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第三阶段:又过七年后变成平庸之人3、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其父“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以上,教师可摘要启发讲解。二、质疑探究投影1、文章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阶段

6、写得最详细?说说你的依据。再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2、第三段议论写作者的观点。请简要说说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1、方仲永才能出露时的幼时阶段详写;理由略;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不使学”。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2、作者认为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 三、拓展思维投影你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即“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假如你认为自己很

7、聪明的话,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假如你认为自己还有点笨,读了文章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学生自由发言。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与故事四、教师小结本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由此看来,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一样。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更要努力学习,不然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办不到。老师赠送你们一条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希望你们珍惜读书机会,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五、作业1、以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题,谈感受。要求:中心鲜明,层次清楚。 2、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5条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