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数学课堂才是理想的数学课堂.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8498172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的数学课堂才是理想的数学课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怎样的数学课堂才是理想的数学课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怎样的数学课堂才是理想的数学课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怎样的数学课堂才是理想的数学课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的数学课堂才是理想的数学课堂.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的数学课堂才是理想的数学课堂?有人批评我们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温度”没有“深度”。课堂上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虽然让人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那么理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细细品味Z老师的这节“随堂课”,我们觉得,理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具备以下一些特点:1、“简单”什么是理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简单一点,似乎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思索生活化与数学化的最佳结合点,把握生活和数学两者的关系,以达成和谐统一;我们追求在确保必要的知识技能的同时

2、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我们寻思如何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让孩子在平衡中体会生活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力量和价值那么,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轻轻松松学习,老师简简单单上课,不就是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追求的理想境界吗?美国学者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反思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我们有些教师由于对新教材理解的肤浅,加之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使得在数学课堂教学上“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的现象比比皆是,难怪有老师形容当今形形色色的“观摩课”、“优质课”是“听听感动,想想激动,回去不动”。Z老师的

3、这堂“随堂课”告诉我们:理想的数学课堂教学其实就是要教师把复杂的数学知识教得非常简单明了,而要把复杂的数学知识教得非常简单明了,我们就必须还课堂教学以“数学本色”,从而让课堂教学散发出数学特有的魅力。前不久听一位老师这样说:“语文,应该体现一种力量,叫思想。数学就应该造就一种品质,叫智慧,简约而不简单的智慧”。的确,从Z老师的这堂“随堂课”中,我们发现数学课堂只有追求“还其本色”的境界,才能洗尽铅华,才能彻底解放学生,才能充分展示教师的教学个性,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持续的动力。而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只有追求“还其本色”的境界,教学才会有意义和价值。2、“务本”在推行新课程改革当中,很多小学数学教师

4、对“如何使用小学数学教材”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认识“教材只不过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案例,我们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发教材,不要成为教材的奴隶。”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大家在求新上动足了脑筋,似乎认为只有对教材进行改编才能显示出我们对教材的思考与加工。而在很多时候,我们的某些小学数学教师却不自觉地扮演着这样一个角色看起来是教材的开发者,创造者,而实质上是教材的篡改者!其实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数学教科书。因为数学教科书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来编写的,是对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具体落实。所以我们认为超越文本的提法固然不错,但要超越文本,首先必须研读文本,了解文本。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

5、进行适度的拓展与超越。正如有位特级教师所说的:“这法、那法,不吃透教材就没法”。我们再来回顾Z老师的这节“随堂课”:当教师了解到学生已经知道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时,教师开门见山便问,“这些,你们都会了吗?”“那好,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总共用时4分钟。”学生面面相觑后,提出“不行,我们还没有练一练”时,教师又顺其自然,提出“好,依你们的,练一练,请口头计算下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切是那样的水到渠成,我们几乎找不到任何刻意雕琢的痕迹。但是,恰是透过这些平实的话语,我却分明触摸到了教师的一份恬淡的自信,一种基于对学生学习起点的准确把握及对教材的充分理解后的自信,一份对学生学习需要充分尊重基础

6、上的豁达。因为Z老师清楚地知道,学生已经掌握了些什么,掌握到了什么程度,以及他们现在最需要些什么。而且他更知道,应该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先表达出来。因为,唯有如此,学生才会在“山穷水尽”的困惑之后,重新思考“我究竟掌握了多少”、“我是否还需要作些深入的探讨”等“要改教材,可以。但那应是在研读教材,深刻理解学情和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似乎就是Z老师的这节“随堂课”要告诉我们的另一句话。3、“求实”细细品味Z老师的这节“随堂课”,我们发现:不论上家常课,还是上公开课,我们教师其实都应该努力追求“三实”真实、朴实、扎实。真实学生“已经知道了体积公式”,怎么办?这样的情况几乎每天都在我们的课堂上“

7、上演”。说实话,我们拥有太多的“招数”去应对:有时是步步设问、层层紧逼,直到他们在新的困难前就范,再乖乖地重新回到“零起点”上开始所谓的探索与研究;有时是置若罔闻,并美其名曰:“个别学生的发现不能代表全班学生的整体水平,无需太在意,可以先悬置处理”然而,在Z老师的课堂里,面对同样的情况,我们却看到了一种更为真实、也更加坦荡的处理不作任何回避,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最终顺利地引导了学生在更高的学习起点上的产生学习需求,并开展了有效的学习朴实纵观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些课过于追求场面热闹,教师边讲边问,学生积极回答,小手如林,整堂课声音彼此起伏,表面上是师生对话,互动生成,实质上是教师把知识

8、嚼碎喂给学生,讲是为了灌输知识,问是为了检查学生收到了没有?有些课过于追求学生活动、合作、探究,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需要探究、不管学生起点如何、不管时机是否恰当,统统一股脑儿小组合作探究,导致学生或云里雾里不知咋办,或早已对知识了然于心懒得动手、动口、动脑。但是在Z老师的课堂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朴实的引领学生学习的过程:当学生了解了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引领学生去理解这一知识的由来“那好,我来向你们请教。请问,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呢?”;当学生理解了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又进一步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那么你们在上课前有没有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呢?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所有这些不正是Z老

9、师这堂“随堂课”之所以会如此出彩的原因所在吗?扎实一堂好的数学课必定是一堂有效果的课。对学生来说,在这堂数学课中,他至少要学到了东西,再进一步锻炼了能力,进而发展到有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这样的数学课,必定是一堂扎实的课,不是图热闹的课。在Z老师的这堂“随堂课”里,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教学是多么的扎实、多么的有效。仅就简单的体积公式探索与交流来说,Z老师竟然安排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学生或探索、或看书,研究出结果,并展开交流;第二层次,学生操作学具,探索公式,并展开交流;第三层次,学生静思默想,回味别人精彩的发言,再作交流。学生每一次新的探索与交流,都是对前一层次的提升与深化,这不正是Z老师努力促使学生扎实地进行知识建构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