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849732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乡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故乡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故乡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故乡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故乡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乡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故乡教案 - 7 -9、故乡鲁迅【教学目标】:1、了解对比的写法和在记叙中运用议论的作用。 2、学会辨析段的类型。3、通过对这篇小说内容的把握,深刻理解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不仅是我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根源,而且也在思想灵魂上对农民造成了深深的毒害,激发起学生热爱新中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烈愿望。【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抓住小说中闰土、杨二嫂、我人物性格的分析,突出一个变字,从中联系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以及造成主要人物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3、小说采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4、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决心变革旧世界、创造新生活

2、的强烈愿望。【教学难点】:1、理解运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2、理解小说中议论的作用。【教学方法】:讲解法、对比法【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鲁迅(板书: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请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的小说是哪一篇?(明确:社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写于1921年的呐喊集中的另一篇小说故乡(板书:故乡)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值得留恋的、美丽可爱的故乡,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鲁迅写的故乡是什么样的故乡呢?二、指导学生探究写作背景:提问:本篇小说的写作时间是哪一年?(明确:1921年1月)如果时

3、间倒退10年,同学们想一想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明确: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虽然已经过去十余年了,但军阀各霸一方,在帝国主义操纵下,混战不已。广大的劳动人民,仍然在饥寒交迫中挣扎,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农村经济衰败。1919年底,鲁迅从北京回到故乡绍兴搬家,亲眼看到农村衰败凋敝的景象和农民贫穷痛苦的生活,心情非常悲凉,一年以后以自己的见闻为素材写了这篇题为故乡的小说。与我们学过的小说不一样,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请注意: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但反映了作者的感情。三、复习小说知识:提问:小说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明确:人物、情节、环境)今天我们就从人物入手来研读这篇小说。四、整体感知:1

4、、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2、思考:、划分文章的结构。提示: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线索是贯穿在整个作品中将材料串联组织起来的某个事物,它可以是某个人物、事件、实物,小说就是围绕线索来选取和组织材料的。阅读时若能抓住线索,就能理清小说的段落层次,把握它的结构。),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全文可分成三部分。明确:我回故乡,我在故乡,我离故乡。分析: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五个自然段,这一部分主要写我回故乡。我在故乡所见到的萧条景象以及 我的悲凉的心情,并且交待了回故乡的目的。第二部分从第6自然段开始到已经一扫而空了。写我在故乡。这是小说的主体部分,主要刻画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深刻

5、反映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给中国农村带来的苦难,给中国农民带来的心灵上的创伤。第三部分从我们的船向前走到全文结尾。、这篇小说写了哪些人物?谁是主要人物?谁是衬托人物?谁是线索人物?明确:小说中的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水生、宏儿、母亲和我。主要人物是闰土,衬托人物是杨二嫂。线索人物是我。闰土是小说的主人公。因为他是小说的描写中心。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少年闰土小英雄的形象;与中年闰土的重逢,写出了他的变化,寄予无限的同情;宏儿和水生正是我与闰土的后辈,他们是 一气的,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希望他们有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新生活。 五、分析人物形象: (对比的描写方法)(一):润土1、少年天真活泼,健康

6、勇敢,无忧无虑 中年麻木迟钝,悲哀痛哭2、作者在描写闰土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学生会找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教师小结:、外貌描写:少年闰土:“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 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淳朴天真,令人可爱可亲)。中年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 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 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 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受尽生活的折磨,使人怅然、悯然)。、动作、语态对照:少年闰土:巧于雪地罩捕鸟雀,敢于

7、月夜叉刺狡猹;“我”短短的一问,甚至 “我”没有问,闰土便说出了许多“天下的新鲜事”,将心中的话尽情倾吐( 聪明勇敢,活泼开朗)。中年闰土:说话前的神态,欢喜凄凉恭敬;共说七句话,前六句用断 断续续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谦恭,最后一句用断断续续的话诉说自己的苦况 ;说话后的神态,“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迟疑麻木,痛苦难言)。、对“我”的态度的对照 :少年闰土:“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情真意切,亲密 无间)。中年闰土: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 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被封建礼教所牢牢束缚)。、对

8、生活的态度的对照:少年闰土:捕鸟、看瓜、刺猹、拾贝、观潮(朝气蓬勃,对生活充满着热 情和希望)。中年闰土: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受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生活绝望,只 能将希望寄托于神灵)。3、总结:在上述描写中,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思考:运用这种对比的方法有什么作用?明确:通过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形象对照,揭示的是:闰土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黑暗制度下生活、挣扎,当牛做马,遭受着经济上的剥削,政治 上的压迫,精神上的摧残,使他们的命运越来越悲惨。 4、文中还有那些类似的对比?(学生自己找出并进行分析)类似的对比还有年青的杨二嫂中年的杨二嫂家乡景物的对比【作业布置】:分析小说中杨二嫂和家乡景物的对比【板书设计】:二十多年前:小英雄闰土 对比二十多年后:木偶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