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与周边城市交通衔接发展趋势与战略分析.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8497283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与周边城市交通衔接发展趋势与战略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州与周边城市交通衔接发展趋势与战略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州与周边城市交通衔接发展趋势与战略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州与周边城市交通衔接发展趋势与战略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州与周边城市交通衔接发展趋势与战略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与周边城市交通衔接发展趋势与战略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与周边城市交通衔接发展趋势与战略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州与周边城市交通衔接发展趋势与战II II各分析【摘要】广州作为广东省省会、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千年以 来都具地缘优势明显、经济腹地广阔、海陆空枢纽条件优越等优势。但 随着珠三角城市群的不断融合发展,广州的经济领先和传统优势地位逐 渐弱化。随着新的国家战略和时代背景变化,需要在珠三角一体化发展 的格局下分析广州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衔接发展趋势。【关键词】交通衔接;衔接通道;发展趋势1.研究背景广州作为广东省省会,千年以来都具地缘优势明显、经济腹地广阔、 海陆空枢纽条件优越等优势。但随着珠三角城市群的不断融合发展,广 州的经济领先和传统优势地位逐渐弱化。特别在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广 州在珠三角所

2、具有的地域优势有弱化的趋势。自去年年底以来,随着中央、省、市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新的国 家战略和时代背景发生了较大变化,要求广州在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格 局下考虑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衔接。特别是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 的建立,如何依托南沙自贸区加强与港澳的合作对进一步巩固提升广州 在珠三角乃至广东省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2 .广州与周边城市交通衔接现状分析广州与周边7个城市相邻,交界线总长721公里。目前,广州与周 边城市既有衔接通道共86条,其中已建成65条,21条在建。街接道 路共69条,佛山约占一半,清远、惠州、东莞的通道占比基本在10% 以上,而韶关、中山较少,深圳现状则无直接通道衔接。衔

3、接轨道共1 7条,各方向分布基本与道路相似,但至今尚无1条轨道交通与惠州衔 接。在现状需求上,2015年广州市对外客运总量较上年有所增长,公 路占比最大;方向分布上东西两翼占比最大。货运需求基本呈现与客运 相似的情况,总量较上年有所增长,结构中公路最大,水运其次,铁路 占比较小;方向分布仍是东西两翼最大。机动车分布上佛山占比最大, 其次是东莞深圳方向。从上述衔接通道的供给及需求可看出,西部佛山及东南东莞方向的 现状对外通道占比较大,但由于两个方向交通流量也较大,现状通道仍 不能满足既有需求。西南方向与中山市现状衔接通道不足,交通压力大, 急需增加对外交通通道。东部方向与惠州的道路通道己基本能满

4、足现状 需求,但广惠中心区无直连快速轨道,道路出行时间达2小时以上。北 部方向与清远韶关方向总体交通量不大,但仍缺乏往北的高等级道路。3.广州与周边城市交通衔接发展趋势与战略分析3.1战略定位(1) 国家层面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一体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优 化枢纽空间布局,建设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 全国性、区域性和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水平。”这是从国家层面首先提 出了广州“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定位。在与港澳合作方面,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共建大珠三角 优质生活圈,加快前海、南沙、横琴等粤港澳合作平台建设。支持港澳 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5、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跨省区重大 合作平台建设。”这是从国家层面支持广州与港澳的积极合作,并提出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目标。(2) 省域层面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20年)提出“广州要发挥国家 中心城市、深圳要发挥国家经济中心城市的职能。”“强化广州、深圳在 全省及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职能,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 化大都市”这是从省域层面提出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以及打 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大都市,的战略要求。(3) 珠三角层面珠江三角洲全域空间规划(2014-2020年)中将珠三角定位为国 家深化改革先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及增长引 擎、“2

6、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与国际性交往中心、具有综合竞争 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广州作为珠三角的重要发展极核之一,自然承担实 现珠三角以上战略定位的责任。(4) 市域层面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广州市总 规”)提出将广州定位为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广东省省会,我国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南方国际航运中心。综上,从战略定位来看,要求广州的交通不仅要能辐射珠三角、广 东省,更要提升向泛珠、南中国乃至全球的辐射能力;这就要求广州与 周边各个方向都要有高效、快捷、可靠的交通衔接通道。3.2空间发展(1) 国家层面广州市位于国家

7、京广纵向大通道与西部沿海发展轴的交汇处,而京 广大通道贯穿我国南北,是联系珠三角、港澳与中西部地区的重要轴线, 广州在国家战略通道上地位显著。(2) 省域层面广州市位于广东省中心,深穗韶发展轴(串联珠三角)、云梅发展 轴交汇处。深穗韶发展轴也是国家京港澳纵向大通道的一段,南北向串 联了珠三角三大都市圈及粤北发展核,是广东省最重要的发展轴。以此 来看,广州是省域发展的重要中心。(3) 珠三角层面广州市位于珠三角的中北部,需加强对清远、韶关的辐射,实现珠 三角北拓的空间发展格局。由于广州用地狭长,南沙恰位于珠三角的儿 何中心,比邻深莞惠、珠中江两大经济圈.成为广州联系珠三角、港澳 的支点,也是广州

8、融入沿海发展轴的重要依托。(4) 市域层面广州市总规提出构建“广佛肇和清远、云浮”大都市圈,深入推进广 佛同城化、广清一体化,加强穗莞紧密合作。而广州与佛山两市之间由 于交界线较长,无山水阻隔,两座城市空间连绵发展,要求广佛之间的 交通联系更具有综合性,必须满足日常通勤需求。综上,从空间发展格局来看:随着珠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广 州对外出行总量将持续增长,要求不断增加广州对外的交通通道数量; 应继续加强南北向京港澳大通道的联系,强化广州与清远韶关、东莞深 圳、中山珠海的衔接,完善国家纵向大通道的联通;充分利用南沙支点 联系港澳大湾区以及湾区两岸,将广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东西部沿 海发展带

9、,要求增强南沙与中山、东莞的衔接;要充分发挥广佛同城、 广清一体化、穗莞合作三大抓手,推进珠三角、广佛肇清云大都市圈的 一体化发展。3.3产业经济发展趋势(1) 产业结构广州与深圳在产业结构上的相似度较高,以二、三产业为主,第三 产业占比过半,呈现出明显的发达经济体特征。珠三角东西两翼的佛山、 中山、江门、东莞、惠州等城市的第二产业占比相对较高,第三产业较 弱,呈现与广州、深圳互补的产业结构形态。位于北部的肇庆、清远、 韶关则仍呈现较高比例的第一产业,需要进一步推动第二产业发展,成 为广深产业转移的首要阵地。(2) 珠三角产业集聚和扩散趋势珠三角区域第二产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有向佛山、东莞

10、等城 市扩散的趋势,广州近年来扩散趋势明显。而第三产业(以生产性服务 业为代表)则有向广州、深圳不断集聚的趋势。工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 的版图中,广州占比逐年下降;东莞、佛山、惠州逐渐成为广、深之外 的三大制造业基地。生产性服务业中,广州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金融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4个产业具备集聚趋势, 深圳则在金融、房地产、信息软件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等行业展现出集聚趋势。深圳与广州集聚产业重叠性较大,未来将面临 相互竞争的局面。(3) 各城市间经济联系变化趋势产业竞争合作方面,广州与深圳在产业结构上相似度高,在与珠三 角其他城市的产业转移及产业互补方面,

11、广、深之间面临竞争;另一方 面,广、深在科技创新等产业上也存在合作的需求。产业转移方面,随 着广州市第二产业加快向周边尤其是北部、东部城市扩散,广州与惠州、 清远、韶关的联系占比逐步加强。产业互补方面,东莞、佛山、中山、 江门等城市与广州市有较大的产业互补性,且上述城市对交通运输仓 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较 大需求,广州在上述产业中具有优势,未来基于产业互补的联系强度将 不断加强。综上,从产业经济发展来看:广州与深圳在产业结构上相似度高, 在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的产业转移及产业互补方面,广、深之间面临竞争。 因此广州应在通道规划上有所侧重,强化竞争优势,为广州

12、市产业升级 和发展服务。产业转移主要是往清远韶关惠州方向,其对地理区位依赖 性较高,因此广州在往北方向(清远韶关)具有优势,而在往东方向(惠 州),则面临深圳的竞争,因此往惠州方向因优先考虑布局大容量客货 运通道及设施。产业互补方面主要是与东莞、佛山、中山、江门等城市, 广州可借助自身在交通运输仓储、商务服务业、科研和技术服务业等生 产性服务业的优势,强化与上述城市的合作。生产性服务业对快捷性要 求较高,因此往上述城市方向可优先考虑布局快捷的高端客运通道及设 施。3.4广州与周边城市交通衔接发展趋势与战略综上所述,广州与周边城市交通衔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1) 广州要建设国际

13、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枢纽的辐射能力,应保证 与各个方向均有交通通道衔接。(2) 为加强南沙与港澳大湾区的快速衔接、充分发挥南沙的支点作 用,应加强南沙与中山、东莞的快速联系,布设与港澳以及东西两翼的 高端客运通道,这也是对南沙临港高端服务业的重要支撑。(3) 迫切需要构建广州与中山之间的大容量客货运大通道,一方面缓 解既有衔接通道的交通压力,另一方面为广中产业互补合作提供支撑; 同时,南沙自贸区的建设将大大强化南沙对中山的辐射,南中将出现通 勤需求,因此应考虑南沙与中山间构建具备通勤功能的交通通道。(4) 为强化国家京港澳大通道的发展应继续加强与东翼东莞深圳的 联系,布设高效、快捷的高端客运通

14、道,这也是穗莞产业互补以及广深 高新科技产业合作的重要支撑。(5) 为支持广惠的产业转移,应构建大容量的客货运大通道,尤其是 高快速轨道通道,以缩短广惠间的时空距离。(6) 继续加强建设与佛山的综合性交通通道,一方面支持广佛两市产 业互补合作,另一方面两座城市空间连绵发展,要求广佛之间除了客货 运大通道、高快速轨道交通还应加强城市轨道以及市政道路的衔接。(7) 继续加强与北部清远韶关的联系,布设高效、快捷的客运通道以 及大容量的货运大通道,一方面是强化国家京港澳南北大通道,另一方 面是支撑广州与北部城市的产业转移,更是广清一体化战略的重要体 现。4、结论与建议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将“粤港澳大湾区” 纳入其中。这意味着,包括广州在内的珠三角核心区的1 1个城市,将 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总理还在报告中强调,“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 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 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这说明国家在战略布 局中给予广州巨大发展契机。如前所述,广州市在地理区位上距离港澳有不小的距离,只有充分 发挥南沙这个支点的作用才能让广州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因此, 未来广州应着力重点建设南沙与东西两翼乃至港澳的快速连接通道,加 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同时也要加强广州与其他各方向的交通衔接,树 立广州在珠三角城市群中的核心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