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一).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8496752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一).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2基本掌握长方体的特征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导入 :讲新课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这些都是什么图形?(板书:平面图形)教师:平面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立体图形二、探究新知(一)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1出示墨水盒、粉笔盒等实物教师提问:谁说说这些物体与平面图形比较有什么不同?(占有一定的空间)2教师明确: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它们的形状叫做

2、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3在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立体图形?4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二)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教学例11面长方体有几个面?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面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2棱学生实际操作: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教师明确: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数一数,长方体有几条棱?(12条棱)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相对的棱的长度是相等的)3顶点教师:请同学们拿起长方体的盒子或实物,用手摸一模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教师明确

3、:3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提问:一个长方体一共有多少个顶点?(8个)4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也可能其中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条棱,8个顶点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副标题#e#5画法把一个长方体放在桌面上观察一下,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三个面)那么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呢?(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平行四边形)(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例21出示长方体框架,提问: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怎样分组?(按照相对的棱进行分组)分成几组?(3组)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不等)2

4、教师小结:在一个长方体中,有3组棱,每组棱互相平行,并且长度相等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3实际测量:分不同角度测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测量数据应该不同)教师强调: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情况下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三、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什么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还有什么问题吗?四、随堂练习1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2填表3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1)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形状都是长方体(2)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

5、长度都不相等(3)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4)长方体相对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五、布置作业 1看图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2说出下图表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并且说明:(1)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2)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3)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

6、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4)它的下面和后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

7、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六、板书设计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