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山谷中的谜底.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8495398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山谷中的谜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7山谷中的谜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7山谷中的谜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7山谷中的谜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7山谷中的谜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山谷中的谜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山谷中的谜底.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山谷中的谜底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深刻含义。 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深刻含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 学习生字、理解词语。3、 理清课文层次。教学重点:感知课文、理清层次。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个别读:山谷中的谜底。(读出不同的感受,渗透情感和朗读的训练。)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估计学生的问题:这是哪个山谷?迷是什么

2、?谜底是什么?怎样揭开的?)(“疑,思之始,学之端”,根据学生的疑问,巧妙地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 出示初读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思考刚才提的问题(这是哪个山谷?迷是什么?谜底是什么?怎样揭开的?)。2. 巡视学习情况,相机解决问题。(指导同位交流预习情况)检查初读情况组织交流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正音,记忆。2.指名逐节朗读,相机指导读好长句,纠正字音。3. 组织交流词语理解。重点交流:“抗争、反弹、完好无损(加拿大、魁北克)”等,着重交给理解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或查字典理解词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理清文章层次。1. 默读,根据要求给课文分段。提示: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山谷中的谜?那几则自然段写了旅行者揭开了谜底?看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一段写了什么?2. 组织交流,讨论:第一段(12):加拿大魁北克山谷奇异的自然景观是个长期没有解开的谜。第二段(3):两个旅行者通过仔细观察揭开了这个谜底。第三段(46):写了两个旅行者的对话。(词义的模糊性和概括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原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应该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读后讨论自己提出

4、的问题。通过反复朗读,做到读中知大意、理脉络;读中查字典、剖形探义,掌握生字词。)组织质疑:课文中还有哪些不懂的内容吗?(指导:可以针对句子或段落。把重点问题留到下节课再研究。)(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所以,我让学生继续提出不懂的地方。继而,根据学生情况帮助确定下节课的学习目标。)指导描红:1.出示生字,复习认读。2.指导描红,临写、交流难写易错的字,相机范写:摧、贞。3. 组织描红,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雪松在逆境中生成的原因,初

5、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想象力,逻辑思维的能力和 口语交际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第二个旅行者说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教具准备 抄写有关句、段的小黑板。 四、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山谷中的谜底的 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加拿大魁北克山谷有个谜,这个谜是什么? 3、指名回答后,教师板书:东坡,西坡。 (二)精读理解。 1、师:加拿大魁北克山谷中,为什么会有这一自然现象呢?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想解开的谜。这谜底究竟是什么?大家想不想知道? 2、

6、读课文(37节)。思考课文讲了哪些内容,每个内容用两个字或几个字概括说说。 3、检查交流。(讲了谜底、启示,两个旅行者发现谜底等) 4、学习谜底部分 (1)谜底是什么?把划的句子读一读。 (2)概括说说。(因为雪松有在恶劣的气候中生存的本领,其他杂树没有这种本领。) 5阅读理解雪松本领的句段。 (1)、师,雪松究竟有什么本领能在恶劣的气候中生存下来呢? (2)、指名读有关句子。出示:“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弹性,反弹,依旧保持。”学生自由读。 (3)、引导理解“弹性”、“反弹”“依旧保持”等词语。 (4),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5),教师借实物,演示理解“弹性”“反弹”等。 (6),学生拿折尺

7、等教具亲手操作理解。 6、想象一下当大雪长时间地下时,雪松的样子。引出:“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1)借助实物雪松理解这段话。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个人读,集体读。) (3)指名读“谜底终于被揭开了。”说说“终于”读时为什么要强调?集体齐读。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师:魁北克山谷这一奇异现象在83年以前始终是个谜,谁也不知道谜底儿。今天被旅行者揭开。如果发现者是你,你会怎么想,心情又怎样? (1)指名说说。 (2)带着高兴自豪的心情读“我敢肯定摧毁了。” 8 学习启示部分 (1)、师:听了那位旅行者的话,“少顷,另一为旅行者像发现了什么似的?”“少顷”什么意思?明白了什么? (2)、指名读,出示(启示的语句)。 (3)、理解(举出实例说说) (4)、感情朗读理解读最后一句话。 (三)总结课文。 1、山谷中的谜底这篇课文,通过加拿大魁北克山谷奇观的描述揭开了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2、说说学了本课的感受。 (四)作业。 习作雪松的启示 17、山谷中的谜底 谜底 启示 东坡 雪松 本领(弹性、反弹) 既要正面 抗争也要学会退让 西坡 松、柏、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